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乌鲁木齐120调度救援指挥中心有直属急救站3个,网络站28个,自2006年-2010年5年间共派警167228次,其中急救中心三个直属站出诊50218车次,突发事件1489起,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基本态势,其中本中心直属站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389次,均顺利完成任务,将伤亡降到了最低,更好的履行了公共服务职能,同时特殊的地缘特点、新形势下救援任务对站点的日常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处该区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渝东北片区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依附该院的三峡急救中心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万州分中心.2000年7月成立院外急救站,2003年中心开通了"120"急救专用电话,2005年政府投资50万元建成万州区120调度指挥平台.三峡急救中心不仅承担辖区日常伤病员的院外救治工作,还担负着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甘肃省各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现状,指导全省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规范化建设。方法对全省包括省会兰州在内的14个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逐一现场调查、书面调查,内容包括紧急救援组织机构、120急救网络,院外急救资源,依托医院院内急救医疗资源等。结果全省已设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6家,建成“120”调度指挥系统2家,共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217人怦均拥有3人,10万人),监护抢救及留观床285张(平均拥有5.4张,10万人),急救车辆96辆(平均拥有1.3辆,10万人),车载对讲机31部,手持对讲机26部,车载GPS12台,除颤监护仪55台,心电图机54台,车载呼吸机65台。结论目前全省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尚未真正形成,120急救网络建设尚需加强,急救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近50年不遇的暴风雪灾害,武汉市急救中心自2008年1月12日~2月2日,短短22d,有效出车4126次,其中跑空253次,占6.13%,救治患者3873例,其中安全转运患者3763例,占91.20%,死亡110例,占2.67%。总结此次院外急救实施经验:武汉市急救中心成立暴风雪救治指挥中心,启动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预案,投入有序救治;急救物资储备完善,保障有力;应大力开展群众性院外急救培训,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建议医疗部门与气象、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一条灾害急救高速网络,为抗冰雪医学救治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院外急救在日常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中,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我国的急救事业飞速发展,其中单纯指挥型急救模式成为大多地级城市的选择。在这种急救模式下,完善的院外急救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120指挥调度系统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日常急救及突发事件中发挥指挥调度功能,同时也具有急救信息的收集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院外急救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120指挥调度工作是院外急救的第一环节,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环节的质量高低对整个院外急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工作是提高院外急救医疗质量的必要前提,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北京120指挥调度工作现况进行分析,略抒己见,供各位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8.
院外急救(120)作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显重要,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池州市院外急救医疗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为了推进全市安徽省城乡院外急救(120)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提高医疗紧急救援能力,保障院外急救医疗质量安全,市卫生行政部¨组织对全市城乡院外急救医疗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120急救网络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9~10月,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对兰州市的“120”急救网络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该网络所属22家医疗单位(1家急救中心,9家直属分中心,10家依托型分站,9所网络医院)仅能覆盖4个城区,而3个远郊县和红古区仍未被覆盖。22家单位中,17家(77.3%)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有专职院外急救人员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和平均急救反应间期分别为2.9min和12.2min,均显著短于无专职院外急救人员者(分别为4.9min和17.1min)。平均急救半径为4km。院外急救人员共176人,其中98人(55.7%)为临聘人员,86.4%的年龄在30-40岁,68.8%的学历在本科以上,76.7%的职称为住院医师,18.8%为主治医师,4.5%为副主任人医师和主任医师。每10万人拥有救护车2.4辆,床位13.0张,专职人员9.5人。兰州市的急救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因为急救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依托型医院多不愿作投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院外医疗急救模式属于独立型,主要功能定位于在现场与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医疗急救,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并就近、快速将患者送达具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以及各类危重病的转诊,同时还包括对各类重大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和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提供院外紧急救援等.根据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年近三年的院外急救服务业务统计发现,院外急救每年的业务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2013年的业务增长率甚至达到17%.因此,如何提高嘉定区院外急救应急能力,满足本区人们对院外急救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锡市突发事件的特点,探讨急救中心(站)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建设。方法分析无锡市急救信息综合信息库中2006年~2008年发生5人以上伤亡和/或2人死亡的事件。结果2006年-2008年突发事件总数63起,少于10人欣为48起(76.19%)。平均伤亡人数为9.04~次。交通事故占事故数量的第一位(69.84%)。应急反应时间2008年为10分36秒,比2006年(14min34秒)缩短4分21秒,2008年现场救治时间为13分30秒,比2006年(7分34秒)延长5分56秒。2007年1月开始使用数字无线集群,这以后调度通话时间缩短了6分11秒。结论无锡市突发事件中平均伤亡少于10人的占多数。救护车平时要配置储备不少于10人的检伤卡、药品材料。数字无线集群(对讲机)使用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为医院内的救治赢得时机。方法采用填写急救资源调查表调查的方法,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保障、运转资金保障、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截止2008年底,云南省基本上已建立了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三级院外急救网络。但全省急救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和从事院外急救工作的人员均不足,在岗总人数中编制内人员占48%、编制外人员占52%;“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73.8%,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3.2%;急救中心救护车和医疗设备也不足,州(市)级急救中心平均有救护车4.6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4套,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平均只有救护车1.3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1套。结论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极其缺乏,必须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成都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发生3min后即果断地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因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中断,800兆赫数字系统被用来指挥、调度了9家网络医院,准备好必要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24h内,现场救治了22620名伤病员。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导下,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整合、利用了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全省内的全方位救援、转运、收治伤病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建立更多二级调度平台,合理设置网络医院,增加救护车数量。“110”,“119”和“122”联动中心与120急救中心信息网络终端的连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本文作者带领由201名来自军、地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分成17个医疗站(点),急救车(组)9个,负责五棵松奥运场馆(篮球馆、棒球场及篮球训练馆)的医疗保障。设具有随机应变能力的医疗经理1人,经理助理1人,医疗副经理2人。预先进行过现场演练。在篮球测试赛中发现普通的诊断床和救护车长度对篮球运动员身高不匹配,经与奥组委卫生医疗处协商,为篮球馆配备加长诊床及宽敞型救护车。五棵松奥运场馆的观众日峰值达17万。医疗队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奥运大家庭成员、媒体人员、观众以及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应急医疗服务,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并曾抢救成功1例晕倒的美国记者。实践证明这种军地混合编组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起,青岛市政府、卫生局积极推进郊县五市一区的农村基层院外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市、县、乡调度指挥一体的院外急救网络实现急救网络对接;统一调度,整合调配医疗资源;10余个子系统组成急救通讯网络,缩短急救半径、急救时间;仪器配置、合理整合信息系统等方面,建设青岛市农村急救网络。农村地区的平均受理时间由之前的3.56分钟缩短为0.96分钟,平均反应时间由38.4分钟缩短为15.6分钟;青岛农村地区平均每急救单元服务人数减少为8万左右。独立指挥+公立医院专业急救队伍的急救体系是当前中两部欠发达城市的发展方向。依靠原有医院网络快速发展院外急救网络体系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二级调度指挥中心大多依附于医院。这种模式下调度派车出诊很难做到客观、科学,有时过多考虑了自身利益,人为造成急救半径长、反应时间长,而其他分中心救护车却时有闲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院外急救条例出台的背景下医疗救护员的培养模式,为解决院外急救人员招聘难,留住难,晋升难的实际困难。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等定性方法,论证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实际情况,建立四级院外急救医疗救护员梯队培养模式。结论通过培养模式的设置,形成人才流动,出入灵活的院外急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各类医疗卫生组织输送具备应急技能的医疗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太仓市院外急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救治的2036例次院外急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036例患者均经急救车送回医院。创伤是居首位疾病(67.63%),患者性别男女之比为1.74:1。青年占47.20%,中年占32.17%。多发伤为主要死亡原因;院外急救无明显季节性,10~12月份为急救高峰;7~9时,19~21时,是急救高峰时间段;平均急救反应时间8.17min;转运时间平均8.55min;即刻呼救组的病死率为1.73%,与延迟呼救组无显著差异(2.51%,P〉O.05)。未实施急救措施或急救措施不正确组的病死率为1.56%,与实施正确急救措施组无显著差异(2.05%,19〉0.05)。;现场或院外急救好转组的病死率为0.50%,显著低于无变化或恶化组(2.31%,P〈O.05);专科医师救治者病死率为2.66%,显著高于急救医师救治者(1.32%,P〈0.05)。结论太仓市院外急救的重点疾病是创伤,重点人群是青中年。医师。  相似文献   

19.
防核子、防化学、防生物“三防”医学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显现,急诊医学如何参与“三防”这种特殊的灾难医学救援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三防”医学救援实地工作和演练,体会到急诊医学以抢救生命为核心的理念以及强调时效性、整体性的专业性质和基本技术在“三防”医学救援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急诊专业人员在“三防”知识、心理承受和相应技能方面要有所准备,对“三防”现场的角色和任务要有所了解,对核、化、生伤害的诊治需进一步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