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强脉冲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玫瑰痤疮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某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强脉冲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损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皮损积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玫瑰痤疮患者给予强脉冲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皮肤现状,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短波理疗仪联合精准强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 DPL)在修复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的108例(均为女性)诊断为敏感性皮肤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年龄为17~54岁,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6例。A组使用DPL每4周1次,共3次,短波理疗仪每周1次,共12次,每次20 min;B组使用DPL每4周1次,共3次;C组使用短波理疗仪每周1次,共12次,每次20 min。分别于基线、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照片采集,并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进行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安全性评价,记录每组患者的评分。结果面部敏感性皮肤综合征患者共108例,治疗第4周3组的治疗方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8周和12周A组治疗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PL联合短波理疗仪治疗敏感性皮肤综合征的效果在治疗第8周和12周优于单独使用DPL和短波理疗仪治疗组,两者联合使用对皮肤屏障功能恢复、降低皮肤敏感性及炎症反应、提高皮肤耐受性有促进作用,效果明确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复方红参肽原液导入改善面部年轻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均先给予全面部强脉冲光治疗,术后左侧面部给予复方红参肽原液导入治疗,右侧面部为空白对照,7 d 1次,共4次。光子术后4周复诊。对志愿者在治疗前后进行面部皮肤状态问卷评分;VISIA皮肤检测仪、德国CK皮肤检测仪测试。结果问卷评分显示:左侧满意度较右侧高(P0.05)。VISIA及CK检测显示左侧面部的皱纹、毛孔、弹性、红血丝、水分改善明显优于右侧面部(P0.05)。结论复方红参肽原液导入治疗有利于强脉冲光治疗术后面部皮肤的修复,并可加强其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Split-face模式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双侧面部皮损对称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固定选择右侧面部进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5次,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第4、第8周均行MASI评分、VISIA皮肤图像分析、CK无创皮肤检测和反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MASI评分、RCM总分、VISIA绝对分值及CK的血红蛋白、黑色素值均显示,首次治疗前治疗侧和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治疗侧分值较对照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末次治疗后4周分值较首次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还是伍氏灯和玻片压诊分型,各型患者疗效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外用其基质,每天2次,连续使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及4周时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同时测定皮损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和经皮水分丢失。结果 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完成试验。治疗组治疗2周、4周时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1.35 ± 0.55、1.00 ± 0.45,明显低于治疗前(2.77 ± 0.43,均P < 0.05),且治疗1周(2.06 ± 0.51)、2周、4周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3 ± 0.57、2.17 ± 0.53、1.93 ± 0.45,均P <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4周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升高,治疗2周、4周时表皮皮脂含量升高,经皮水分丢失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2周、4周时表皮皮脂含量升高,4周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升高,经皮水分丢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波理疗仪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ETR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每日早晚使用保湿霜,治疗组每隔1周进行1次短波理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由皮肤科医生盲态下对患者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进行评分;患者对阵发性潮红、灼热及干燥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玫瑰痤疮4级评分。皮肤检测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皮肤含水量和经皮水流失(TEWL)值。记录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面部红斑、灼热及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灼热及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阵发性潮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肤含水量均增加,治疗组增加大于对照组(P0.05);2组TEWL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短波理疗仪治疗可明显改善ETR患者面部红斑、灼热及干燥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光电协同技术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效果及客观定量评价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Goffin评分及乳酸试验确诊2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并进行低能量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3~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用VISIA皮肤检测仪及CK无创皮肤测试仪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次后皮肤主观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比观察并计算统计学差异。结果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5次后,患者诉主观症状较前明显改善。VISIA皮肤检测仪结果显示,5次治疗后患者面部炎症反应较前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CK无创皮肤测试仪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皮肤红斑值、经皮水丢失量(TEWL)、pH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含水量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黑素值、皮脂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光电协同技术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安全性高,对主观症状及炎症反应等效果显著,同时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VISIA皮肤检测仪定量评价CO_2点阵激光两种模式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例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进行局灶高能量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低能量平扫技术。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每次治疗后3个月均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皮肤色素斑、红斑、毛孔、纹理、紫质数据分析,同时对ECCA痤疮瘢痕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模式治疗后ECCA痤疮瘢痕评分随治疗次数增加逐渐下降,患者满意度评分逐渐增加。VISIA数据分析示前3次治疗局灶侧纹理计数低于平扫侧(P0.05),同ECCA评分结果一致说明采用局灶高能量模式治疗,较少治疗次数即可见痤疮萎缩性瘢痕明显改善;5次治疗中平扫侧色素斑、红斑、毛孔、紫质计数均低于局灶侧(P0.05),说明采用大面积平扫技术可以改善皮肤整体状况。结论 VISIA皮肤检测仪可以较客观全面评价两种模式的治疗效果,纹理计数显示局灶侧瘢痕改善明显,色素斑、红斑、毛孔、紫质计数显示大面积平扫侧皮肤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诊的120面部反复性皮炎病患,按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病患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05);经治疗后随访1月和6月发现,试验组病患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面部皮炎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病患面部炎症反应,帮助其皮肤组织修复和再生,降低复发几率,具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皮肤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单盲及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选取年龄为18~65岁皮肤溃疡的患者,按试验组和对照组2:1分配,总共120例。试验组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观察溃疡愈合率、上皮形成率、肉芽生成率等指标,观察期为4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治疗4周时,试验组80例,完成76例;对照组40例,完成38例。痊愈率:试验组为71.05%,对照组为34.21%,P=0.0002;上皮形成率:试验组为66.25%,对照组为37.5%,P=0.0035;肉芽生成率:试验组为85%,对照组为50%,P=0.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在溃疡愈合率、上皮形成率、肉芽生成率等方面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的对照组,是治疗皮肤溃疡一种较好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医用水凝胶作为冷敷材料在激光治疗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国内6家医疗单位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其中行强脉冲光治疗52例,激光脱毛治疗26例,色素性疾病22例。采用自身对照,一侧面部(一侧肢体)使用水凝胶,另外一侧作为空白对照。在激光脱毛治疗前将水凝胶贴敷于激光治疗部位,直接透过水凝胶做激光穿透治疗,强脉冲光治疗时用水凝胶替代普通凝胶,其他激光术后将水凝胶贴敷于激光治疗部位。分别于术中、术后30 min和术后7 d观察并评价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术中、术后30 min患者和医师评价红斑、灼热、肿胀评分明显降低,水凝胶侧优于对照侧(P0.05);治疗后30 min临床症状消退评分水凝胶侧明显优于对照侧(P0.05);术后7 d患者和医师体征评分和临床症状消退评分水凝胶侧与对照侧无差异(P0.05);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医用水凝胶在激光治疗中和术后短期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适感和降低激光术后皮肤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联合他克莫司(普特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贝复新联合普特彼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普特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0.9%,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普特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有效后再使用保护皮肤屏障的贝复新,不仅提高了皮肤的耐受性,而且改善了皮肤的干燥和致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1个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5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起效迅速,脱屑、丘疹、脓疱次之,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改善甚微;治疗结束后3周时对照组复发率(56.52%)明显高于治疗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并可显著降低停用他克莫司软膏后的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局灶点阵激光技术(FFLT)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20例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使用FFLT技术进行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平扫技术,1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面部两侧瘢痕进行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并采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并评估皮肤纹理值;记录和评价不良反应;对患者两侧满意度评分进行评价;对患者两侧皮肤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及评价。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FFLT侧ECCA评分(51.24 ± 17.61比34.46 ± 14.99,t = 7.886,P < 0.05)及平扫侧ECCA评分(50.96 ± 18.96比38.29 ± 14.86,t = 6.123,P < 0.05)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FFLT侧ECCA评分明显低于平扫侧(t = 4.462,P < 0.05)。治疗后3个月,FFLT侧治疗改善率(32.75%)也明显高于平扫侧(2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 0.016)。治疗后1 h,患者FFLT侧疼痛及水肿评分均显著低于平扫侧(P < 0.05),而两侧红斑持续时间及结痂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侧皮肤纹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 0.05),且治疗后FFLT侧皮肤纹理值显著低于平扫侧(P < 0.05)。治疗后第1天,FFLT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红斑指数均较平扫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低(P < 0.05);治疗后前3天,FFLT侧瘢痕处黑素指数及经表皮水分丢失均较平扫侧瘢痕处高,但FFLT侧非瘢痕处低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 0.05);治疗后第1天至第1周,FFLT侧瘢痕处角质层含水量较平扫侧瘢痕处低,但FFLT非瘢痕处高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 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时,红斑指数、经表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在FFLT侧瘢痕及非瘢痕处与平扫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FFLT技术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对面部果酸术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痤疮及炎症后色沉患者30名,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在果酸治疗后即刻给予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和空白基质敷料外用,每次使用30分钟,连续使用7 d。通过角质层含水量测试及visia皮肤检测观察该面膜对果酸术后皮肤症状的各种改善作用。结果:30例果酸术后受试者VISIA结果显示皱纹、纹理、红色区的改善治疗侧优于对照侧(P0.05);角质层含水量在使用透明质酸胶原面膜敷料后即刻明显升高,治疗3 d后显著提升,治疗7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用于果酸术后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2 940nm铒激光与1 550nm铒玻璃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例诊断为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左右半侧面部分别使用2 940nm铒激光与1 550nm铒玻璃激光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3次。通过治疗前后拍照、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CK皮肤检测仪评估疗效与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3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毛孔显著缩小,且1 550nm治疗侧毛孔缩小量大于2 940nm治疗侧(P0.05);紫质、棕色斑减少(P0.05),但1 550nm与2 940n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相比,经皮水流失量增多(P0.05),且2 940nm治疗侧大于1 550nm治疗侧(P0.05)。结论使用推荐能量的中低档时,1 550nm铒玻璃激光治疗冰锥型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优于2 940nm铒激光,并且皮肤屏障的损伤小于2 940nm铒激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治疗组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VISIA检测仪评价果酸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的有效性。方法收集面部毛孔粗大患者40例,采用果酸治疗,治疗间隔为3周,共4次。使用VISIA检测仪采集数据,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VISIA数据分析示治疗后毛孔、斑点、棕色斑、纹理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SIA可以较客观地评价果酸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的疗效,且提示果酸治疗有助于淡化皮肤浅表的色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62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外用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因子凝胶和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乳酸刺激实验、皮肤生理功能变化及安全性.结果 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羟氯喹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治疗中观察组2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最后完成试验的病例数为57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rbFGF+硫酸羟氯喹(HCQ)+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皮损评分、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结论羟氯喹配合rbFGF、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对玫瑰痤疮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