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1例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用氯喹治疗无效,改用反应停口服所取得的疗效。男6、女5,年龄20~67岁,平均45岁。7例是局限或泛发型盘状红斑狼疮。另4例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损害位于面部者11例、头皮2例、颈3例、躯干3例、上臂和手7例、小腿5例。病期1~35  相似文献   

2.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例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绝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及实验窀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23岁(4~40岁);平均发病年龄19.43岁(3~37岁),其中2例发病年龄<6岁.皮损部位:1例位于左下肢,其余6例均位于头面部.皮损均呈线状分布,其走向与Blasehko线一致;所有患者均无系统受累的证据.结合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6例诊断为线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为线状深在性红斑狼疮.结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罕见变异型,不引起系统受累.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需借助于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  相似文献   

3.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发生率高,很多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识别皮损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红斑狼疮皮肤组织病理特异性皮损三个类别,即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四个方面对红斑狼疮鉴别诊断进行分述,通篇体现了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16例盘状红斑狼疮(DLE)的21块皮损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以3例健康者的正常皮肤、所有患者的皮损周围皮肤及2例非皮损部位皮肤作为对照。结果表现为三类异常:①角蛋白表达的改变。仅与正常皮肤中基底细胞构象表位起反应的LH6和LH8(基底上皮细胞的标记)也与基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LE)的一种中间型,主要特点是复发性、表浅性、非疤痕性的皮肤型红斑狼疮.现将我们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性激素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般认为红斑狼疮(LE)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中性激素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性激素除了作用于子宫等性腺器官,皮肤及其附属器也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同时性激素通过其特异性受体能在多个水平影响免疫应答[1]。因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LE皮损区和非皮损区及非结缔组织病患者皮损边缘正常皮肤的性激素受体,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LE患者16例,男2例、女14例,其中盘状红斑狼疮(DLE)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3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年龄10~55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取材时病情均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沙利度胺成功地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或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如系统及皮肤型红斑狼疮、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节性痒疹、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重型口疮、慢性多形红斑、麻风结节性红斑以及艾滋病感染合并症。体外试验证实 ,沙利度胺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产生 ,并可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引起的血管形成。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沙利度胺对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的调节作用。作者选择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 5例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 ,其中 4例为盘状红斑狼疮(DLE) ,1例亚急性皮…  相似文献   

8.
沙利度胺治疗不同类型红斑狼疮皮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不同类型红斑狼疮(LE)皮肤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不同类型的IE患者,包括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19例,深部红斑狼疮(LEP)2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综合征(LE-LP)2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7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初始剂量为100—150mg/d,2周后根据疗效反应酌情减量,最后维持量为12.5—25mg/d;疗程6~8个月。结果:各型IE患者的皮肤损害均对沙利度胺有良好反应,56例中有41例皮损痊愈,近期治愈率达73.2%,复发率为21.9%。结论:沙利度胺对各型LE皮肤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0例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7~67岁,平均年龄35.1岁。皮损分布及走向与Blaschko线一致,所有患者皮损局限,均无其他部位及系统受累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皮肤红斑狼疮表现;口服硫酸羟氯喹配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反应良好。结论: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临床并非罕见,本病不引起系统受累,对口服硫酸羟氯喹及外用他克莫司反应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Th2网络因子失衡在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LISA)测定了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男2例,女22例),16例多形性日光疹病人(男9例,女7例),15例健康对照者(男8例,女7例)外周血中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sIL-6R),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种细胞因子。结果SLE病人血清中辅助T细胞Ⅰ型(Th1)细胞因子TNE—α、IL-8水平升高,辅助T细胞Ⅱ型(Th2)细胞因子IL-6,sIL-6R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眦病人血清中辅助T细胞Ⅰ型(Th1)细胞因子IL~Lα,IL-8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结论在SLE病人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PLE病人血清中,主要是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linear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LCLE)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中较少见的一种变异型,特点为皮损沿Blaschko线分布.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盘状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及亚急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均可呈线状分布.1-3现报道1例儿童面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2.
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慢性的、累及皮肤与黏膜的结缔组织疾病,是最常见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属于皮肤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本文将从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方面对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90 9年Hoffman在柏林皮肤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首报 2例伴水肿性损害的红斑狼疮 ,命名为“水肿性红斑狼疮”。 1 93 0年Gougerot和Bournier报道了 2例非暴露部位界限清楚、椭圆形、表面光滑的红色斑块 ,治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此后法国与西班牙文献也报道了类似病例。作者认为水肿性红斑狼疮 (TLE)是盘状红斑狼疮的一类特殊型。作者选择了 4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TLE的患者 ,以深浅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真皮网状层粘蛋白灶状沉积为特点。对年龄、性别、病史 (包括同时诊断DLE或SLE) ,皮损特点、分布、病程、…  相似文献   

14.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1~40岁的女性,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为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本文对20例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朗格汉斯细胞( LC)是主要位于表皮内的树枝状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LC在递呈抗原的过程中伴有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 LC的变化在红斑狼疮皮损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 9例 SLE患者外观正常皮肤和皮损部位及正常对照皮肤 LC密度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病例: SLE患者 9例,男 3例,女 6例;年龄 15~ 38岁;平均年龄 28.4岁。分别取其正常、病损组织各一块。取材部位:病损组织取自面部( 4例)、背部( 2例)、四肢( 3例);外观正常皮肤取自前臂屈侧( 4例)、背…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型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型,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 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丘疹鳞屑型)。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合并葡萄胎1例孙文贞,刘铁忱河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50051)由葡萄胎诱发的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据作者查到的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我们近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3岁,妊娠2个月。颜面、上胸部及前臂红斑40天,伴低烧...  相似文献   

18.
肿胀性红斑狼疮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紫红色斑,单个或多发斑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不形成瘢痕,无糜烂、萎缩、鳞屑、毛囊角栓等表皮的改变,且具有显著光敏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网状层黏蛋白沉积,无明显表皮受累,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阴性.氯喹和羟氯喹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LE)的一种中间型.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并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并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患者男,37岁.因四肢出现色素减退斑和色素沉着斑,偶尔有水疱并破溃20年,间歇性发热2年就诊.经免疫学检查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并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