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DNaseⅠ异常对SLE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68例SLE患。结果:SLE患血清DNaseⅠ水平低于正常,活动期患低于缓解期患,伴肾损害患低于非肾损害患。血清DNaseⅠ水平与血沉、ANA呈负相关,与补体C3、C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及DN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简便、灵敏地检测DNaseⅠ水平,SLE患血清DNaseⅠ水平下降,DNA含量升高,提示DNaseⅠ水平下降是导致SLE患体内DNA升高的重要原因,并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和尿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甲基绿比色法和ELISA间接竞争法检测6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血、尿中的DNaseⅠ活性和肌动蛋白浓度,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SLE组患者血清、尿DNaseⅠ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情活动期组两者亦均低于缓解期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DNaseⅠ活性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尿DNaseⅠ活性却降低(P<0.01);SLE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缓解期(P<0.01),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肾损害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尿肌动蛋白浓度却高于后者(P<0.05)。SLE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5),而尿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无相关性(r =-0.23,P>0.05)。结论SLE患者血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血中肌动蛋白浓度的增高可能是DNaseⅠ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释放核小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自身抗体、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PBMC裂解上清液核小体及其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用SLEDAI积分法评估SLE活动度。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释放核小体的平均水平为(39.39±25.70)IU/mL,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1.73±7.87)IU/mL和静止期SLE患者(13.44±8.82)IU/mL,并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SLE患者PBMC的核小体释放水平与SLEDAI积分数、ds鄄DNA抗体水平和补体C3降低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1、0.01和0.05)。结论SLE患者PBMC凋亡产生的核小体水平变化与SLE临床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核小体可能是诱导SLE发病的重要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蛋白质氧化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HAX-1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SLE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临床意义,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其抗C1q阳性率及三种抗体的协同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三种抗体均与SLEDAI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抗C1q抗体试验效能优于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结论三种抗体与SLE及LN的活动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较好的辅助判断SLE特别是LN的活动及严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LE患者血清中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活性下降与DNaseⅠ基因突变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SLE患者70例,用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血清DNaseⅠ的活性,并以正常人作平行对照;收集SLE患者100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体细胞DNaseⅠ基因组第172位A→T的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产生一个NSPⅠ酶切位点,在适当条件下进行酶切可鉴别出发生突变的基因。结果 该组病例中未发现体细胞DNaseⅠ基因组第172位A→T的突变。结论 我国SLE人群中暂未发现该突变位点,SLE患者DNaseⅠ活性降低可能与该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我们以SLE疾病活动性测定指标(SLAM)为标准系统评价了236例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探讨其与血清ANA及抗dsDNA抗体水平的关系,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SLE的病情,以便更科学地运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检测111例SLE患者、54例非SLE风湿患者及43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或联合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LE组抗C1q抗体阳性率和AnuA阳性率及平均浓度与非SLE风湿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抗体单独检测诊断SLE,AnuA敏感性最高(52.3%),抗dsDNA抗体特异性最高(97.9%),3种抗体联合检测以抗dsDNA抗体+Anu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29.7%、99.0%)。3种抗体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抗dsDNA抗体与AnuA符合率为81.25%,Kappa值为0.515。结论采用串联试验,3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强SLE诊断的特异性,但敏感性降低。诊断SLE,抗C1q抗体和AnuA的浓度水平是否也应作为参考的指标,有待于对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自身抗体、病情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吖啶橙染色法检测新鲜PBMC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按文献方法计算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结果:SLE患者BPMC凋亡率升高,并与SLEDAI高度正相关(P<0.01);自身抗体种类的多少与PBMC凋亡率、SLEDAI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PBMC凋亡与其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SLE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60例处于活动期的SLE的血清ANCA、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了解ANCA与SLE临床表现及与其它实验室检查的关系.结果 ANCA与SLE疾病活动程度不相关,与各自的具体脏器累及也无明显相关,但多系统损害的患者ANCA阳性组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在ANCA阳性组各种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在SLE活动期ANCA阳性提示SLE病情相对复杂,但与某一特殊的临床表现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7例SLE及8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AnuA和抗dsDNA抗体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结果 AnuA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19%和97.62%,其敏感性显著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P<0.05),其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达95.72%。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发生率更高,24h尿蛋白异常和补体C3降低(P<0.05)。结论 AnuA对SLE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SLE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可提高SLE的诊断;AnuA可能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LE患者脂代谢与疾病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96例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质水平的差异及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LE血脂异常组中肾炎、肾病综合征、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SLE血脂正常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稳定期SL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结论 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即已存在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异常主要与肾损害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抗狼疮散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的影响。方法 :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 2 0例 )给予抗狼疮散结合泼尼松治疗 ,对照组单纯 ( 2 0例 )给予泼尼松治疗 ,共 3个月 ,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NA及DNase水平 ,同时检测 3 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 :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DNas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5 )。治疗后 ,治疗组血清DNA及DNa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抗狼疮散对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无影响 ,它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与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6例梅毒患者、32例SLE患者和11例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结果:①梅毒患者抗磷脂抗体的吸光度(A值)[lgG型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除外]和IgM型阳性率[抗磷脂酸抗体(aPA)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IgG型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只有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磷脂酸抗体(aPA),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②SLE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和阳性率[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和IgM型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③DM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④梅毒和SLE患者总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抗磷脂抗体与感染时有所不同;抗磷脂抗体虽然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但以SLE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病情的缓解和活动,特别是肾炎同样伴随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消长,而产生抗Ro/SS-A、抗La/SS-B和抗U1RNP抗体SLE患者则抗dsDNA抗体很少被检出,且狼疮性肾炎发生率亦很低。该文作者对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与抗dsDNA抗体之间存在的负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抗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月经不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月经不调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观察育龄期女性SLE 87例患者发病及月经情况,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沉(ESR)、血清补体、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患者有32例出现月经不调,发生率36.8%;且35岁及以上患者明显高于35岁以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SLE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Tn-Ⅰ)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SLE患者血清Tn-Ⅰ浓度,并根据病情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阳性率同UCG、ECG、CK-MB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45例SLE根据病情分三组,活动组10例;可能活动组15例,病情稳定组20例,其血清浓度分别为0.62±0.26ug/L、0.47±0.30ug/L、0.14±0.08u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0.04ug/L(P<0.05),同一检验方法活动组阳性率高于可能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P<0.05),并同病情活动组呈正相关,组间阳性率的比较,Tn-Ⅰ阳性率显著高于UCG、ECG、CK—MB(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n-Ⅰ的检测可以作为心肌受累及受累程度敏感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 NF-κ 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κ 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 Iκ Bα蛋白及其磷酸化产物采用蛋白印迹 ,抗 dsDNA抗体、 IgG、 IgM测定采用 ELISA方法。结果 SLE患者 PBMC NF-κ 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活动期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05), SLE组 Iκ B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 ,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 (P< 0.05)。 SLE组 Iκ Bα磷酸化产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 ,活动期患者高于缓解期 (P< 0.05)。 NF-κ B活性和 Iκ Bα磷酸化产物均与抗 dsDNA抗体、 IgG和 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 ,而与 IgM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 PBMC存在 NF-κ 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 ,且与抗 dsDNA抗体、 IgG分泌密切相关。检测 SLE PBMC内 NF-κ 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 SLE疾病活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68例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dsDNA抗体、AnuA;以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抗体.结果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69.1%,高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三者检测的特异性均在95%以上;AnuA与抗dsDNA抗体或AnuA与抗Sm抗体的二联检测及三者同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2.4%、85.3%,显著高于单个检测的敏感性(P<0.05).结论 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不高,而三项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对SLE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84份SLE患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和6种已知的靶抗原: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弹力蛋白酶、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226%,均为核周型ANCA;分别有44.1%和14.3%的SLE患者血清含有抗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自身抗体,且活动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组蛋白酶G为ANCA的主要靶抗原,且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