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 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3例发生于皮肤纤维瘤基础上的色素沉着结节性基底细胞癌和19例基底细胞癌样变。这3例色素沉着结节性基底细胞癌患者一男二女,其年龄是40、44、46岁,损害大小为10×13毫米至1.4厘米,病期较长可达10年之久,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瘤及痣等。在切除后活检发现为硬化性血管瘤型皮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及皮肤纤维瘤,在此基础上均能见到数个境界整齐的,由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细胞组成的岛屿状结构,其边缘有栅状细胞排列与附近真皮隔开或与表皮相连,有的边缘皱缩出现空隙,岛屿状肿瘤中有色素堆积。以上3例是结节性基底钿胞癌位于皮肤纤维瘤上。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发生于额部左侧的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35岁,额部左侧白斑5年,瘢痕样损害2年。皮肤科检查:额部左侧一直径约5 cm大色素减退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或条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肿瘤团块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及硬化。诊断: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予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经过4次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干净,术后创面予以全厚皮片植皮,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用ABC技术,观察到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脂滋性角化症、色素性荨麻疹、痣细胞痣、扁平苔鲜、寻常型银屑病和类银屑病病损表皮处的角朊细胞可明显表达Leu-7和Leu-llb抗原.我们推测病损处角朊细胞可能具有MHC非限制性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皮脂腺痣是一种表皮、真皮及皮肤附属器所构成的器官样痣,临床上常见,通常出生即有,好发于头面部。皮脂腺痣可以伴发多种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是皮脂腺痣最常伴发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但伴多发基底细胞癌患者并不常见,本文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77岁 ,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跟处有一约黄豆大小的黑斑 ,抓破后有少许渗液 ,感疼痛 ,被诊断为“老年色素痣” ,经CO2 激光治疗后半年长至约 2cm×2cm大小 ,行病检示表皮突延长 ,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显著增生活跃 ,多呈上皮样和胞浆空泡状的不典型细胞 ,排列杂乱 ,明显异形 ,可见不典型瘤细胞沿基底层向两侧展开 ,有的已突破基底膜 ,诊断为肢端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 4月左足跟外侧又长出黄豆大黑斑 ,并逐渐扩至母趾甲大小 ,患者即接受化疗 5个月 ,黑斑虽有缩小 ,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却肿至黑桃大小 …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ABC技术,发现脂溢性角化症、疣状痣、鲍温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孢子丝菌病及伴炎细胞浸润的痣细胞痣的病损处角朊细胞可见OKM5而无OKM1抗原表达.我们推测人类角朊细胞在皮肤病的免疫应答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且很可能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0岁,2009年11月2日因面颈,胸背及前臂灰褐色斑丘疹20余年,面部多处肿物10余年来我院就诊患者7岁时,面部出现散在灰褐色斑点,随年龄增长皮损增多,逐渐扩展至胸背和前臂.12岁时,面部出现肿物,逐渐增大增多并伴有破溃.2006年于外院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上唇肿物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行面部肿物切除术、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术及上唇基底细胞癌放射治疗.治疗后上唇癌肿消失,而皮肤及软组织出现萎缩,导致唇系带外露,唇闭合不全.家族史:患者系足月顺产,否认父母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9.
<正>基底细胞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面部的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对面容损害较大,而位于颞部和额部的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因皮肤张力大及面神经颞支走行,而使修复更加困难。我科治疗1例颞部和额部基底细胞癌的青年男性患者,手术切除后,术中经快速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切除干净,采用O-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53岁,因"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术后5月,左小腿、左大腿丘疹1月"就诊.患者自幼左膝部外侧有一花生大小黑痣,5月前该痣渐渐增大,并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院外就诊病检确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于2011年5月行手术切除及同侧淋巴结清扫术.1月前于左小腿外上方及左大腿内上方出现红色丘疹,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遂就诊.查体:左小腿外上方可见粟粒至豌豆大小的红色丘疹,质地硬,丛集性分布,左大腿内上方有类似皮疹.病检及免疫组化:表皮大致正常,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内,细胞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胞浆丰富,部分呈巢状排列.免疫组化:S-100(+),HMB45(+),CK(-).考虑皮肤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进一步行胸部、腹部CT及骨扫描,未见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1.
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9岁(34~82岁),多发于头面部,共39例,占95.1%,通过组织病理检查,41例均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其中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示CK(+),S-100(-)。临床诊断为基底细胞癌24例,占58.5%,误诊为脂溢性角化4例,黑素细胞痣3例,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寻常狼疮各2例,误诊为其他4例。结论:被误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识别,可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在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肿瘤组织被彻底切除干净,皮肤外科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由于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面部,过多的切除皮肤组织会使皮肤缺损的修复变得很困难,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  相似文献   

13.
患者84岁,男,8年前由左胸上部皮肤切除一2.8cm大的基底细胞癌.3年后在手术瘢痕上复发,再次切除.3年前(81岁时)在第2次切除的瘢痕上发生一个增大的硬结,第3次扩大切除局部皮肤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病理报告为:"皮下组织和筯膜均有基底细胞癌浸润,切除的皮肤边缘未发现肿瘤,骨胳肌未受累."术后7月,左臂皮肤高度肿胀,取左腋  相似文献   

14.
基底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在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肿瘤组织被彻底切除干净,皮肤外科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由于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面部,过多的切除皮肤组织会使皮肤缺损的修复变得很困难,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  相似文献   

15.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62例,病灶扩大切除后,根据缺损面积及所处面部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直接缝合6例、局部皮瓣转移38例、皮片移植27例)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 面部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切除,选择适宜的手术修复方式,可取得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7岁。面部、躯干及四肢斑疹32年,面部黑色结节5年。两处面部黑色结节病理活检分别为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诊断为类着色性干皮病伴发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庄丽华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4):209-210,I004
炎症性表皮痣继发皮肤淀粉样变1例庄丽华,朱文元许多皮肤疾患可以继发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这些疾患包括[1]:皮内痣、汗腺肿瘤、毛母质瘤、皮肤纤维瘤、脂溢性角化病、光线性角化病、汗孔角化症、Bowen病、基底细胞上皮瘤。经PUVA治疗的皮肤也可发生限局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某些皮肤肿瘤的不同角蛋白和丝聚合蛋白及桥粒斑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抗表皮(AE)系列单抗、连续冰冻切片法及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几种皮肤肿瘤进行了研究。结果:①Bowen病、蕈样肉芽肿(MF)、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病损处表皮基底层角朊细胞与AE1反应减弱或消失,棘层、颗粒层角朊细胞可与AE1反应。SCC、Paget病、Bowen病的瘤细胞可与AE1反应。①疣状痣、脂溢  相似文献   

19.
皮肤病护理     
960434 1例着色性干皮病合并多种恶性肿瘤的护理/曾秀荣…//实用护理杂志。-1995,11(2).-30~31 男,57岁。3岁发病,面部及全身皮肤点状色素沉着,皮肤干燥,日晒后皮疹加重,并有散在疣状角化皮疹,多次被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静脉性血管瘤”。治疗:对疣状新生物用CO_2激光气化术切割术,术后化疗。激光术后保持伤口干燥,每日1%G、Vsol外涂1次,伤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换药时要轻,以免伤口出血,化疗时多食高蛋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口腔黏膜皮内痣。患者男,15岁。口腔黏膜肿物15年,近3个月来肿物增长较快。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呈巢状痣细胞,其内见较多黑素颗粒,细胞成熟未见核分裂相。诊断:口腔黏膜皮内痣。行右下前牙拔除+肿物切除+局部牙槽骨去除术,并予抗感染治疗,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