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未成年人SLE患者的临床特征,详细统计16例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患才器官、系统受损数目,并用SLE DAI量化其活动性,结果发现未成年SLE患者主要脏器累及数目和损害程度、SLE DAI均比成年患者高,性病至就诊时间较短,临床表现更复杂。用SLE DAI更准确表示未成年SLE患者病情更重,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疾病.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SLE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遗传学说,病毒学说、药物学说、免疫学说和环境学说,都有相应的临床和理论的支持,但又不能完全解释SLE的发病机制。因此,SLE的发病可能还存在其他原因。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的SLE患者家境贫困,生活状态差.为明确SLE患者家境以及生活状态是否和SLE的发病有关,我们对2004—2005年住院及门诊SLE患者进行发病前的家境以及生活状态调查。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我国各地大医院为了与国际接轨,先后成立了风湿病科,并把SLE划人风湿病科,皮肤教科书也删去了有关SLE的论述,但不少SLE患者仍然到皮肤科就诊,皮肤科杂志每年也有不少关于SLE的文章发表,因此,SLE的科室归属造成了皮肤科医生与患者的困惑。对此,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及PBMC仇IL-12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PBMC、PBL和单核细胞,予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SLEDAI估计SLE的活动性。结果 SLE患者BPMC分泌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低(P<0.01),SLE患者和正常对照PBL分泌的IL-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LE患者的单核细胞分泌的IL-12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 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是降低的,在体外,SLE患者分泌IL-12水平降低是由单核细胞而不是B细胞的分泌能力降低引起的。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③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某些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表现、转归及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206例,其中存活者168人,死亡者38人,利用χ^2检验,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是合并感染、肾损害、心血管损害、神经精神症状;补体C3水平下降也与SLE患者死亡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合并感染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抗凋亡基因HAX-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PCR以及Western印迹试验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HAX-1的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AX-1在SLE患者PBMC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HAX-1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P值分别 = 0.000、0.007),且其相对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呈线性正相关;HAX-1在SLE患者PBMC中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及内质网。结论 HAX-1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抑制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而导致其过度活化,从而参与SL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LE患者脂代谢与疾病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96例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质水平的差异及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LE血脂异常组中肾炎、肾病综合征、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SLE血脂正常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稳定期SL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结论 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即已存在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异常主要与肾损害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能与SLE患者血清总IgG抗体特异结合的SLE相关抗原表位的噬菌体模拟肽,并寻找对SLE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模拟肽。方法:制备SLE患者血清总IgG抗体,以此作为筛选配基,按“吸附一洗脱一扩增”的淘洗过程,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3轮免疫筛选,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并进行初步鉴定,最后取混合阳性克隆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分析其与SLE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3轮免疫淘洗后,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富集增加近100倍。随机挑取的11个噬菌体克隆,经鉴定均能与总IgG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阳性率100%。混合的阳性克隆与SLE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67%。结论:利用SLE患者血清总IgG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能获得多种SLE相关抗原表位的噬菌体模拟肽,因其对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故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有望利用该技术开发SLE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也增加。为了解SLE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现状.笔者于1999年7月-2003年10月对160例新人院的SLE患者进行了口腔念珠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Xue等研究表明,抗相对分子质量60000 Ro抗体与SLE有关。鉴于此,我们检测了56例SLE患者的抗相对分子质量60000 Ro抗体,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一初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云南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LA- DR、 DQ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 HLA DQ、 D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 SLE易感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我们运用单克隆抗体微量淋巴毒试验 (monoclonal antibodies microcytotoxicity assay),探讨云南白族 SLE患者 HLA DR、 DQ的多态性。 一、病例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云南白族 SLE患者 30例,其中男 3例,女 27例,年龄 18~ 56岁,平均 33岁;云南正常健康白族人对照 30例,其中男 4例,女 26例,年龄 18~ 53岁,平均 33岁。所有 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诊断标准。白族 SLE患者和白…  相似文献   

14.
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骨髓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累及血液系统,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异常有关。我们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初诊SLE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伴有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临床及骨髓像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 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在SLE患者组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36.21%,HL型占62.07%,LL型占1.72%,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由脱氧三磷酸腺苷到脱氧三磷酸胸苷,A→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疾病活动期,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群中,HL组患进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SLE患者中ECR1葙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上升可能在SLE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某种作用,将H/L基因型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运用,有可能对判断SLE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青、中年妇女。老年人患SLE由于临床上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笔者对我院2001-2005年诊治的资料完整的41例老年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54例中、青年SLE患者资料作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女性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病情非活动期相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水平显著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二种物质的水平趋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粘附分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SLE发病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了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检测了血清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SLE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2)SLE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较SLE不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显著性升高(P<0.01);(3)SLE患者血清TNF-α与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与CD5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均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增殖期基因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PCR—Southem印迹检测44例SLE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I—W,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即刻早期基因BZLF1、BRLF1,早期基因BARF1,晚期基因BcLF1和BLLF1的表达。结果 44例SLE患者血标本中有32例EBV阳性,正常对照组有3例EBV阳性,两组EB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P〈0.01),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0,P〉0.05)。32例EBV阳性SLE标本中2例BARF1 mRNA阳性,均为活动期患者;14例BcLF1 mRNA阳性,其中活动期11例,稳定期3例;均未检测到BZLF1,BRLF1和BLLF1表达;3例EBV阳性对照未检测到增殖期基因表达。结论 EBV感染与SLE有一定相关性,SLE中存在EBV增殖性感染,EBV在SLE中处于低水平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