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妊娠、晚期妊娠的胎盘组织、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探讨HMGB1和NF-κBp65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流产、剖宫产、葡萄胎和绒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GB1及NF-κBp65在早期妊娠、晚期妊娠的胎盘组织、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1.HMGB1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与早期和晚期妊娠绒毛组织相比较,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HMGB1阳性着色强度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NF-κBp65阳性颗粒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主要分布于绒毛滋养细胞、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与早期和晚期妊娠绒毛组织相比较,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NF-κBp65阳性着色强度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MGB1与NF-κBp65平均光密度值在葡萄胎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499,P=0.000);在绒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338,P=0.000)。结论 HMGB1及NF-κBp65高表达与葡萄胎、绒癌的发生相关;HMGB1和NF-κBp65在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两者线性相关分析为正相关,提示HMGB1高表达可增强NF-κBp65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并探讨两者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30例葡萄胎组织、13例侵蚀性葡萄胎和15例绒毛膜癌中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p65在正常早孕绒毛组与侵蚀性葡萄胎组、正常早孕绒毛组与绒毛膜癌组、葡萄胎组与侵蚀性葡萄胎组、葡萄胎组与绒毛膜癌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8,P=0.026,0.035,P<0.05);IκBα在正常早孕绒毛组与侵蚀性葡萄胎组、正常早孕绒毛组与绒毛膜癌组、葡萄胎组与侵蚀性葡萄胎组、葡萄胎组与绒毛膜癌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p65和IκBα在GTN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43,0.042,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NF-κBp65与IκBα在GTN中呈负相关(r=-0.403,P=0.034,P<0.05)。结论:NF-κBp65上调、IκBα的下降或缺失可能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有关,NF-κBp65、IκBα两者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PCNA和Caspase-3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CNA和Caspase-3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滋养细胞疾病标本50例,其中葡萄胎10例(均为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正常早孕绒毛标本1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和Caspase-3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0.24%、20.70%、50.92%、53.65%,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先升高又降低,分别为1.25%、2.60%、6.40%、1.9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及Caspase-3表达异常,增殖/凋亡失衡是引起GTT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再各自随机分为2周及4周组并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组造模同时给予PDTC灌胃。应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肝组织NF-κBp65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NF-κBp65和Col-1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α-SMA和Col-1的表达。结果 B组及C组NF-κB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Col-1 mRNA表达、NF-κBp65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α-SMA及Col-1阳性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P<0.01或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高于2周组(P<0.01或P<0.05);同期比较发现C组NF-κB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Col-1 mRNA表达、NF-κBp65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α-SMA及Col-1阳性面积均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NF-κBp65活性与NF-κBp65 mRNA表达、Col-1 mRNA表达、NF-κBp65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α-SMA及Col-1阳性面积呈正相关(r=0.747,0.780,0.779,0.658,0.780,P均<0.01)。结论 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及α-SMA、Col-1表达从而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Toll样受体4、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及非UC对照结肠镜活检标本或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非UC对照及UC患者肠黏膜TLR4、NF-κBp65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TLR4、NF-κBp65在U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在非UC对照组织的表达(TLR4:143.658±33.870,30.531±8.442,t=24.253,P0.01;NF-κBp65:185.773±37.625,23.810±7.038,t=31.664,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LR4、NF-κB在UC组结肠黏膜表达增强。结论:TLR4、NF-κBp65在UC中表达高度上调,推测它们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6)、阿霉索肾病组(n=7)、罗格列酮治疗组(n=7),12周后测大鼠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和血肌酐、尿素氮,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核转位及ELISA(夹心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活性,RT-PCR测肾皮质PPARγ 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阿霉素肾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差异显著(P<0.01),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F-κB p65活化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而肾皮质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0.01);阿霉素肾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p65活性与PPARγ 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8305,P<0.01);肾组织中PPARγ mRNA与TGF-β1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7938,P<0.01).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表达,部分抑制肾组织NF-κB p65活性,进而抑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从而使系膜基质沉积减少,肾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中YKL-40、HCG和HPL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绒癌和PSTT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9000法检测30例绒癌、13例PSTT中YKL-40、HCG及HPL的表达。结果 YKL-40在绒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STT(Z=-2. 821,P=0. 005); HPL在PSTT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绒癌(Z=-3. 386,P=0. 001); HCG在PSTT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绒癌(Z=-2. 708,P=0. 007)。结论 YKL-40联合HCG及HPL检测可能在绒癌和PSTT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HK-2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予以正常糖(NG组)、高糖(HG组)培养液培养。在高糖培养后应用梭华-SofastTM转染NF-κB p65AS-ODN(ODNL、ODNH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NF-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Fn、ColⅢ浓度。结果 NG组HK-2细胞呈基础量地表达NF-κBp65蛋白;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FN、ColⅢ蛋白浓度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G组比较,ODNL及ODNH组细胞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弱,培养上清液FN、ColⅢ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NF-κBp65、FN、ColⅢ的表达;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有助于DN肾脏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F-κBp65、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剂量、时间关系,为抗炎药物的体外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调整RAW264.7细胞密度为1×109/L,种6孔板,实验设正常对照组、(1、2、5、10) μg/mL脂多糖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iNOS及TNF-α的水平.结果 (1、2、5、10) μg/mL脂多糖可显著诱导产生NF-κBp65 (P <0.05),2~10 μg/mL时可显著诱导iNOS的生成(P<0.01),5~ 10μg/mL时可显著诱导TNF-α的生成(P<0.05).结论 5~ 10μg/mL脂多糖可同时诱导产生NF-κBp65、iNOS及TNF-α,模型性能稳定,可用于多细胞因子途径的抗炎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感染性早产小鼠胎盘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 p65,NF-κBp6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表达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干预影响,探讨一种预防小鼠感染性早产发生的新策略.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产小鼠胎盘TLR4、NF-κBp65、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NAC干预后早产率、TLR4、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都有TLR4、NF-κBp65、TNF-α的少量表达,LPS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三者表达都显著升高(P<0.05);NAC+LPS和模型组相比,TLR4表达无明显变化,而NF-κBp65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并且早产率也明显下降(P<0.05);LPS+NAC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C可以降低感染性早产小鼠胎盘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在早产的预防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p2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NF-κB p65和p2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 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1) survivin 和NF-κB p65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34/73)和58.9%(43/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20)和(20%,4/20)(P均<0.01);p27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1.1%(30/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P<0.01);(2) survivin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p27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3)胃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而与p27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 NF-κB p65与p27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NF-κB p65和p27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NF-κB p65和p27,有助于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腺癌的预后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及腺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OPN、CD44v6、CD10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153例)、导管原位癌(40例)、腺病(28例)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腺病、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OPN阳性率分别为7.1%、27.5%、56.2%,CD44v6阳性率分别为10.7%、40.0%、57.5%,CD10阳性率分别为3.5%、37.5%、55.6%。三者在腺病中的阳性率均低于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42、0.003)。浸润性癌非特指型组织中OPN、CD44v6和CD10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且OPN、CD44v6表达均与p TNM分期相关,CD44v6表达与PR状态相关(P均0.05);在导管原位癌中三者的表达与核分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E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OPN、CD44v6和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均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CD10阳性是浸润性癌非特指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三者均阴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三者均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7)。结论 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均与乳腺癌进展相关。联合检测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内NF-κBp65、VEGF-C及受体VEGFR-3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10癌旁组织内NF-κBp65、VEGF-C及受体VEGFR-3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F-κBp65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6.0%,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3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内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4.0%,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2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内VEGFR-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8.0%,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VEGFR-3阳性表达率20.0%,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内NF-κBp65、VEGF-C及受体VEGFR-3三者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均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NF-κBp65的表达可能上调VEGF-C的表达,进而导致肿瘤周围淋巴管增生、扩张,促进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kappa B,NF-kB)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105例骨肿瘤(其中骨肉瘤85例、骨软骨瘤20例)中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对骨肉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骨肉瘤中survivin与NF-κB6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63.5%,而在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0%.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在骨肉瘤临床分期中Ⅱb期、Ⅲ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a期(P<0.001).病理分级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5.0%、35.0%,Ⅱ级73.5%、58.8%,Ⅲ级96.8%、87.1%,随着恶性程度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1).有软组织浸润和转移者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和非转移组(P<0.001~0.005).NF-κB p65和survivin同时表达者87.0%(47/54),明显高于NF-κB P65阴性表达中survivin阳性表达54.8%(17/31),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NF-κB p65蛋白在骨肉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提示survivin与NF-κB p6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 - 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LBCL,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KC-βⅡ、NF-κBp50的表达.结果 PKC-βⅡ、NF-κBp50在68例DLBC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4%(53/68)和70.59%(48/68).PKC-βⅡ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p50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NF-κBp50在DLBCL中non-GCB(非生发中心型)中表达高于GCB(生发中心型).它们在性别、民族、年龄、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与NF-κBp50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9,P<0.001).结论 PKC-βⅡ和NF-κBp50在DLBCL不同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可能有助于DLBCL亚型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PKC-βⅡ对NF-κBp50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 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葡萄胎血管缺失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绒毛中CD34、VEGF与bFGF的表达强度并观察葡萄胎绒毛间质血管形态学特征。 结果: (1)完全性葡萄胎绒毛间质仍可见为数不少的血管。(2)完全性葡萄胎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MVD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3)绒毛间质,完全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均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均P<0.01)。 结论: 葡萄胎绒毛间质VEGF及bFGF低表达与血管缺失有关。葡萄胎血管发育障碍,导致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李春英 《医学信息》2019,(11):95-97
目的 探讨CD44v4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CD44v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CD44v4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组CD44v4阳性表达率为60.5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4表达在不同年龄、绝经前后月经状况、原发瘤大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D44v4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4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为高表达,检测其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6)、阿霉素肾病组(n=7)、罗格列酮治疗组(n=7),12周后测大鼠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和血肌酐、尿素氮,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核转位及ELISA(夹心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活性,RT-PCR测肾皮质PPARγ 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与阿霉素肾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差异显著(P<0.01),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F-κB p65活化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而肾皮质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0.01);阿霉素肾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p65活性与PPARγ 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8305, P<0.01);肾组织中PPARγ mRNA与TGF-β1 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7938, P<0.01 )。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表达,部分抑制肾组织NF-κB p65活性,进而抑制肾组织中TGF-β1 表达,从而使系膜基质沉积减少,肾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胃癌患者30例及同一时间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30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IL-17、IL-6和IL-8的表达;用HE染色法观察胃癌患者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离癌组织的胃组织中IL-17、NF-κB p65、IKK-β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离癌组织的胃组织IL-17、NF-κBp65、pNF-κB p65、IKK-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7、IL-6和IL-8与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P0.05);IL-17、NF-κB p65、IKK-β和IL-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P0.05)。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17、NF-κB p65、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癌旁组织中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17、NF-κB p65、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结论 IL-17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刺激IL-6参与胃癌的免疫调控以及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胃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IL-17可能作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PDTC组大鼠在给CCl4的同时给予PDTC灌胃。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NF-κBp65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可见程度不等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表达,主要分布于纤维化区、肝窦区、血管壁及部分胆管细胞、变性肝细胞也可见阳性染色,阳性细胞数从第1周末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T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内毒素含量、NF-κB以及CTGF表达明显升高,且两两均呈正相关;PDTC组内毒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NF-κBp65和CTGF表达显著低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且二者呈正相关(r=0.815,P0.01),内毒素与NF-κBp65和CT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内毒素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上调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