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存在的内源性阿片系统有:前脑啡肽原系统、前阿黑皮素原系统与前强啡肽原原系统,DynA属于前强啡肽原系统中的一员,并在CNS具有广泛的分布与生理病理作用。 近年来,有关DynA在CNS损伤中作用的研究报道颇多。DynA对脑缺血性脑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室白波等证明,DynA_(1-13)侧脑室注射可减轻沙土鼠缺血性脑水肿。Baskin等发现DynA_(1-13)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尽管DynA在脑缺血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已有一些报道,但目前对DynA在脑创伤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甚少。为了研究DynA在脑创伤后脑水肿中的作用,本文系统观察了脑刨伤后部分脑区及垂体DynA_(1-13)免疫活性物质(ir-DynA_(1-13)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NOD样受体(NLRs)家族是模式识别受体中一类拥有核苷酸寡聚结构域的固有免疫识别受体,能够识别进入细胞质内的异物、病原体或宿主损伤细胞的分子模式。不同的NLRs对炎性反应分别具有正向调控和负向调控的作用,广泛参与炎症、感染、肿瘤、和损伤等全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因而有关NLRs参与CNS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常见的CNS脱髓鞘疾病、退行性疾病、缺血缺氧和损伤等疾病中NLRs的研究报道,以加深对NOD样受体在CNS疾病中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其中对炎性反应起负向调控的NLRs,可能成为CNS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现代观点认为哺乳动物CNS损伤后神经元/轴突仍有再生潜力,有新的神经元产生并能形成新的突触联系,只是由于CNS内部微环境不适合,致使绝大部分轴突的再生努力归于失败,即所谓“夭折性再生(abortir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4.
在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rve System,CNS)不能再生的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一定的代偿方式修复部分功能的这种变化成为可塑性。脊髓神经纤维损伤后形态的可塑性主要是通过相邻完好的轴突侧枝出芽与失去神经终末的靶细胞建立代偿性联系和未损伤突触的代偿性变化而实现的。直到1958年,Liu和chambers第一次证实成年哺乳动物CNS损伤后仍具有可塑性后,才使人们对CNS损伤有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星形胶质细胞应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并活化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作用影响CNS的组织修复和神经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其表型转化及下游炎性通路的激活相关。探索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其对CNS炎性疾病的调控机制可能为CNS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和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唯一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健康脑实质中不存在DC,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脉管丰富的部位(如脑膜、脉络丛和脑脊液)确有DC存在。当CNS发生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以及伴有炎症的CNS损伤或神经变性时,DC会在CNS实质发生聚集,其表型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参与并调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些DC在CNS中的确切作用以及它们是从CNS固有细胞分化而来还是从浸润入CNS的血细胞分化而来等问题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近年研究发现,除免疫系统外,中枢神经系统(CNS)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而且在CNS 中广泛存在IL-1,IL-2,IL-3和IL-6的结合位点。细胞因子对CNS 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在CNS 病理情况下的作用已成为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非常活跃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概述了IL-1,IL-2,IL-3和IL-6及其受体在CNS 中的分布以及这些因子在CNS 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枢神经 (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 ,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 CNS却不能再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 CNS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 CNS内的微环境 (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 )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1 ] 。将周围神经 (PNS)与 CNS加以比较 ,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髓鞘的胶质细胞不同。PNS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 Schwann细胞 (SCs)形成 ,而 CNS神经纤维的髓鞘则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由此人们…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 ( 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历来是人体解剖学课教和学中都比较棘手的难题。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多数院校仍然还是采用大量的模型、图片 ,配以少量的真实标本 ,对 CNS进行分段式的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的方式 ,学生对 CNS的内部结构 ,特别是对 CNS内部结构的上、下联系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联系和 CNS与临床的联系缺乏感性的认识 ,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完 CNS后 ,教师通常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临床病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以期达到结合临床、复习、巩固所学过的…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在胚胎期和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白细胞介素1(IL-1)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成年哺乳动物CNS中,IL-1呈组成性低水平表达。CNS炎症、损伤后,IL-1的含量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CNS中内源性IL-1的主要来源。小胶质细胞、星形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均表达IL-1的功能性受体IL-1R,因而IL-1能通过调节这些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参与CNS的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神经胃肠病学与胃肠动力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神经胃肠病学的定义神经胃肠病学是从神经生物学和胃肠病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 ,是阐述中枢神经系统 (CNS)对胃肠功能的调控以及胃肠道信息向CNS传导的神经机制。胃肠道和CNS通过两个方向的信息传递而相互制约。CNS通过传入神经元感知胃肠道状态 ,也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元调控消化功能。同时CNS接受躯体感觉传入神经元引起的反应和介导来自高级中枢信号反应 ,诸如和情绪有关的改变。脑和肠之间主要的交通通路是迷走、内脏和骶神经干 ,这三类神经都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已知与胃肠调控相关的传入神经信号主要由迷走神…  相似文献   

12.
<正>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保持静息状态,依靠较细长的分支感应大脑实质微环境,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应对损伤的前哨[1]。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多于小胶质细胞,约占所有胶质细胞总数的一半,被认为是CNS中功能最多的胶质细胞[2]。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在损伤后缺乏自身修复能力。1992年,Reynolds和Weiss从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出了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这就对CNS发育成熟后不可能再生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正常情况下CNS内NSC的数目较少,并且大部分新发生的神经细胞在短期内会死亡,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再生的发生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14.
Nogo-A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哺乳动物外周神经损伤后有再生能力,但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则小能再生.目前认为,成熟CNS极其微弱的再生能力主要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CNS神经元自身缺乏足够的再生能力;(2)CNS神经元所生存的环境受各种外源性生长促进性和抑制性因子的影响.大多数抑制因素是由髓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2007年WHO 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2007年间16岁及其以下儿童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CNS肿瘤共330例,占同期全部4 788例CNS肿瘤的6.89%.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34例.病理组织学类型前3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94例(28.48%),胚胎性肿瘤58例(17.58%)和颅咽管瘤49例(14.85%).299例颅内肿瘤中,幕上192例,幕下107例.椎管内31例.结论 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和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CNS肿瘤组织学类型.男性好发.随着年龄增长,CNS肿瘤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前卜位CNS肿瘤中除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外,均以低级别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6.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固有免疫反应是对损伤、炎症以及退行性疾病产生的首要免疫应答。多种CNS疾病,如创伤、脑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其发展转归与CNS的免疫与炎症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双刃剑效应,对CNS的免疫炎症的调控一直难以解决,而近年来对CNS定居的非专职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现象研究为CNS固有免疫反应的调节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一旦CNS发生轻微的病理变化即可激活MG,并使其向不同的方向极化,它在CNS疾病的病理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MG的激活以及其在CNS炎症、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中枢神经组织进行皮下免疫,容易使多数哺乳动物出现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膜炎(EAE)。因此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自身抗原性。作者认为CNS存在自身抗原性,由于血脑屏障(BBB)和脑脊液(CSF)使CNS处于隔离状态。本实验试图通过脑挫伤后,抗原物质流出CNS,扩散到CSF和末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并能同时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CNS)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全程连续切片方法。 方法 经过灌流固定的CNS组织低温冰箱速冻后连续冰冻切片和改良的苏木精染色方法。 结果 大鼠全程CNS连续切片各断面上神经元呈蓝黑色 ,神经纤维呈蓝色 ,背景淡黄色。 结论 运用低温速冻、连续冰冻切片、改良的苏木精染色方法可制作同时显示CNS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全程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20.
1.10神经胃肠病学与胃肠动力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神经胃肠病学的定义 神经胃肠病学是从神经生物学和胃肠病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是阐述中枢神经系统(CNS)对胃肠功能的调控以及胃肠道信息向CNS传导的神经机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