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盆底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93例产后盆底疼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46,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频率8~80 Hz;脉宽:20~740μs)和观察组(n=47,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锻炼),1 m后采用阴道彩超观察患者盆底功能水平(静息状态下阴道静息压力、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测定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肌力和慢肌耐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盆底筋膜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阴道静息压力、盆腔脏器脱垂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快肌、慢肌肌力和慢肌耐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筋膜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可通过缓解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盆底肌力,进而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后42 d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78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阴道哑铃组,每组89例。阴道哑铃组采用阴道哑铃法,联合组在阴道哑铃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各肌力等级患者的数量、治疗效果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肌力均有所恢复,联合组患者的盆底肌力Ⅳ级、Ⅴ级的例数明显高于阴道哑铃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86/89例),明显高于阴道哑铃组73.0%(65/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骶酸痛、阴道松弛、干涩症状、尿失禁症状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产后盆底肌肌力,减少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有显著改善,尿失禁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生产的131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孕妇分成选择性剖宫产组(观察组)和阴道分娩组(对照组),统计所有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统计并分析比较发生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产妇数以及产妇盆底肌力受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1例产妇出现不同程度阴道前壁脱垂现象,脱垂率为67.39%;对照组阴道前壁脱垂产妇较多,脱垂率为9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后壁脱垂13例,脱垂率只有28.26%,对照组阴道后壁脱垂产妇较多,约占7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率约为13.04%,对照组子宫脱垂产妇共30例,脱垂率为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6例产妇发生SUI,概率约为13.04%,对照组发生SUI的概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盆底深层和浅层肌力损伤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概率小于阴道分娩的产妇,有利于产妇自身恢复,但是产妇盆底肌力损伤与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6,使用生物电刺激进行治疗)和对照组(n=52,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尿失禁以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失禁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情况均有好转,其中以研究组的好转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的好转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强,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有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分娩女性盆底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本院分娩的女性共100例,其中根据产后42 d内有无SUI情况分为SUI组(n=43)和无SUI组(n=57).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n=50).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超声参数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超声参数对SUI的预测价值.结果:SUI组女性Djy、Dzy、Djx、Dzx、βj、βz、αj、αz值均大于无SUI组及对照组(P<0.05),同时无SUI组女性超声参数大于对照组未育女性(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所有超声参数联合的ROC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分别为0.904、84.9和95.8.结论:分娩女性与未育女性相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组织损伤,有SUI的分娩女性盆底组织损伤更严重;通过盆底超声图像的特征差异,可以有效辅助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超声指标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产科选择性剖宫产的40例产妇和经阴道分娩的40例产妇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7~8周均接受盆底超声以及盆底肌力检查,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超声指标及盆底肌力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位置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前静息平均值、后静息平均值、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混合肌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以及盆底肌力影响更小,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补中益气丸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后出现盆底肌功能失调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3例(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口服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盆底肌力指标及阴道紧缩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Ⅰ、Ⅱ类肌力肌电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肌肉收缩维持时间延长,肌肉收缩次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补中益气丸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可体现理想的治疗疗效,对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文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8):1391-1392+140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从2019年5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3例SUI女性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功能[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lazer评估)]、尿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2%VS 82.93%)(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Glaz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常尿意膀胱压、最大膀胱压、尿道最大闭合压均上升,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分别对2015-2017年我院产后门诊就诊的177例剖宫产患者及471例顺产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试,制定1个疗程连续10次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比较盆底康复实施前后盆底肌力评分改变。结果:盆底康复治疗前的剖宫产及顺产患者盆底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的剖宫产及顺产患者盆底肌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顺产患者盆底肌力改善优于剖宫产患者(P<0.05),顺产患者的产后盆腔康复全疗程治疗依从率高于剖宫产患者(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明显,顺产患者更为显著。需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念,进一步向患者提供更多的干预,增加剖宫产患者的盆底康复依从率,提高盆底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妊娠及产后盆底肌锻炼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型,并探讨其在临床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检的14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门诊号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维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康复锻炼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分娩方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妊娠期及产后开展多维度的健康宣教,可提升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我院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院锻炼组41例,康复器组39例,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43例。锻炼组按照凯格尔法进行盆底肌训练;康复器组应用盆底康复器进行阴道肌肉收缩锻炼;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采用法国产PHENIXUSB4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盆底康复器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三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阴道动态压力、疲劳度调查。结果治疗3个月后,锻炼组盆底肌力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动态压力、疲劳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跃0.05);康复器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疲劳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跃0.05);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及疲劳度均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结论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形态的改变.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间,21例SUI患者(尿失禁组)以及10例正常控尿成年女性(对照组)入组研究.所有对象均分别在平静状态以及屏气用力状态下行盆腔MRI扫描.分析尿失禁组和对照组两种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肛提肌裂隙面积的变化情况与SUI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论在平静或屏气用力状态下,尿失禁组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均P<0.05).尿失禁组肛提肌裂隙多呈横径增宽的纵向椭圆形,平静状态下裂隙面积较对照组大[(1893.44±218.44)mm2比(1661.86±206.62)mm2,P<0.05].尿失禁组阴道呈"H"形占33.3%(7/21),提示存在阴道侧壁损伤占66.7%(14/21);对照组阴道呈"H"形占80.0%(8/10).尿失禁组阴道侧壁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变薄,肛提肌裂隙明显增大.MRI在评价女性SUI患者的肛提肌形态改变的检测中结果可信,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重建对妊娠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108例产后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后盆底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予以产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行盆底功能重建,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盆底肌力、临床症状、盆腔器官脱垂(POP)以及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腔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45%(2/5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6.00%(13/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OD脱垂程度显著较对照组患者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重建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PFD患者盆底功能和盆底脱垂程度,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和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术中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该手术成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尿失禁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盆底肌训练,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3个月后按照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LAZER)对两组病患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盆底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病患的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量化膀胱颈移动度与尿道倾斜度对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与静止期和压力期尿道倾斜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讨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度与SUI发生的关系,进一步用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静止期和压力期尿道倾斜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膀胱颈移动度、静止期尿道倾斜度、压力期尿道倾斜度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图显示,膀胱颈移动度、静止期尿道倾斜度、压力期尿道倾斜度诊断SU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79、0.753、0.767.结论:盆底超声量化膀胱颈移动度与尿道倾斜度诊断SUI的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婧  臧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0):1820-182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确山县人民医院8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电刺激,43例)和观察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训练,43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盆底肌力、漏尿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QOL)].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盆底肌力评分、I-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漏尿量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瑜伽训练干预可提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因损伤或退化等原因所致松弛而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有研究发现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缘于盆底支持组织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1].有实验发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组织成纤维细胞对应力的反应性降低,阴道壁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低于非脱垂患者,认为盆底支持组织力学性能的降低或许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2].因此,迫切需要对盆底器官组织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才能设计出完善的治疗方案.本文就PFD发病机制有限元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阴道分娩并行围产期检查的妇女100例,使用盆底功能筛查仪对产后6w的产妇盆底肌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于接受训练的产妇,在产后3个月再次进行盆底肌力的测量,观察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6w进行盆底肌力检测发现所有产妇均需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3个月盆底肌力与产后6w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会严重破坏盆底肌功能,在短期内不存在完全自主恢复的可能,通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初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产后6~8周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产后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8.02岁。同时选择41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6.73岁。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和SWE分别测量静息期和缩肛期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肛提肌厚度,以及耻骨直肠肌的弹性模量值(即杨氏模量值),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产后组静息期和缩肛期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均较对照组大,而肛提肌厚度和耻骨直肠肌的杨氏模量值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静息期和缩肛期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耻骨直肠肌弹性均无显著相关性[静息期(左侧:r=-0.0589,P=0.684;右侧:r=-0.200,P=0.164);缩肛期(左侧:r=-0.275,P=0.053;右侧:r=-0.208,P=0.148)]。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实时SWE可以更好地客观、准确评价产后女性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