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题释义: 网络药理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网络进行分析,从成分-靶点-通路进行整体预测及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骨关节炎:是以中年后可动关节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为主要表现,又称退行性关节炎。 背景:牛膝-桑寄生是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但其药理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牛膝-桑寄生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收集化合物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潜在靶点网络,对其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 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牛膝-桑寄生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与DisGeNET和GENE数据库获取的骨关节炎疾病靶点映射,筛选出牛膝-桑寄生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潜在靶点网络及潜在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Omicshare云平台和DAVI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GO生物学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从牛膝-桑寄生中共筛选出了21个活性成分及48个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②GO富集分析共获取1 970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1 862个,细胞组分占29个,分子功能79个(P < 0.01);③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了76条牛膝-桑寄生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信号通路(P < 0.01);④表明牛膝-桑寄生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影响不同的代谢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起到对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⑤初步阐述了牛膝-桑寄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ORCID: 0000-0002-2014-9844(黄泽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桑寄生水提液对小鼠胚胎肢芽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取小鼠E13后肢芽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加入0.2,0.1,0.05 g/ml桑寄生水提液和蒸馏水,设置为高,中,低,和空白对照组。培养72h后采用MTT法、甲苯胺蓝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肢芽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1)高剂量桑寄生水煎液抑制肢芽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低和中剂量促进肢芽细胞的增殖,其中低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各剂量组桑寄生水煎液均诱导了肢芽细胞的分化,中和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各剂量组均诱导了肢芽细胞坏死,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和低剂量诱导了肢芽细胞的凋亡,其中高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桑寄生水煎液高剂量抑制肢芽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低和中剂量促进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马桑寄生系寄生于马桑的一种植物。我们用马桑寄生的提取液马桑内酯(CL),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给动物注射,以ECOG和行为表现为指标,成功地建立了家兔、大鼠、树鼩、小鼠、幼鼠等多种急性实验癫痫模型,以及大鼠、家兔点燃效应(KE)  相似文献   

4.
腹腔点燃性癫痫模型是一种较方便的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可用于模拟临床系统观察抗痫药物的疗效和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用中药马桑寄生的有效成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阈下剂量反复注入大鼠腹腔造成化学点燃效应模型,实验选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5.
桑寄生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桑寄生水煎液对成年小鼠及胚胎鼠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毒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胚胎肝转移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桑寄生水煎液急毒试验为无毒级,最大用药剂量为40g/kg。桑寄生水煎液灌胃孕鼠和雄鼠40g/kg剂组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桑寄生灌胃剂量为20g/kg时,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骨髓微核率与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g/kg剂量组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桑寄生水煎液40g/kg剂量组对成年小鼠和胎鼠均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20g/kg剂量组仅对胎鼠有潜在的遗传毒性,10g/kg剂量组对成年小鼠和胎鼠均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神经生物学领城内广泛应的工具药红藻氨酸(KA)对哺乳类神经元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还有极强的神经毒性作用。从我国马桑寄生叶中提取出来的马桑内酯(Coriaria),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KA有某些相似之处。为了探讨马桑内酯是否也具有KA那样的神经兴奋毒性活性,本文通过家兔脑内微量注射马桑内  相似文献   

7.
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是从抗精神病中草药—马桑寄生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具有致痫作用。目前,运用C1在整体动物身上建立急、慢性癫痫模型的实验已获成。为了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探讨C1的致痫作用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本实验采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在40例海马脑片标本上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桑寄生提取物(SJS)联合微小RNA-375(miR-375)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原代骨性关节软骨细胞RPOC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组、IL-1β+SJS低剂量(SJS-L)组、IL-1β+SJS中剂量(SJS-M)组、IL-1β+SJS高剂量(SJS-H)组、IL-1β+anti-miR-NC组、IL-1β+anti-miR-375组、IL-1β+SJS-H+miR-NC组、IL-1β+SJS-H+miR-375组。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PCR检测miR-37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的RPOC活力(24 h、48 h和72 h)及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 05),而P21、Bax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细胞凋亡率及miR-375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 05)。与IL-1β组比较,IL-1β+SJS-M组和IL-1β+SJS-H组RPOC的活力(24 h、48 h和72 h)和cyclin D1表达显著升高(P0. 05),P21表达量显著降低(P0. 05);IL-1β+SJS-H组细胞的凋亡率、Bax及caspase-3蛋白水平、miR-375表达量明显减少(P0. 05),Bcl-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 05)。与IL-1β+anti-miR-NC组比较,IL-1β+anti-miR-375组RPOC中miR-375表达量、P21、Bax、caspase-3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 05),cyclin D1、Bcl-2蛋白水平、细胞活力(24 h、48 h和72h)显著升高(P0. 05)。过表达miR-375能逆转SJS对IL-1β作用的RPOC活力、凋亡的影响。结论:桑寄生提取物可以促进IL-1β作用的RPOC活力,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与调控miR-37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间我院内1250份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院内所有科室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应用于呼吸科(28.48%)、普外科(15.12%)、妇产科(13.20%)。在药物用途方面,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4.32%)和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中(17.28%)。临床所用喹诺酮类药物中以左氧氟沙星(29.44%)及环丙沙星(16.72%)应用最为广泛,而不良反应表现则以皮肤过敏(39.18%)、神经系统(19.40%)、消化系统(18.66%)为主。结论要加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重视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桑寄生水煎液对sD孕鼠及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选出孕第0天孕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阴性对照组(按照1ml/100gBW剂量灌胃生理盐水)、桑寄生水煎液实验3各组(按照40g/kg、20g/b、10g/kg剂量分3组灌胃),均于孕第6—18d,1次/日,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按照12.5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孕第13d腹腔注射1次。各组孕鼠均于孕18d麻醉解剖腹腔,取出卵巢、子宫、胚胎,观察胚胎外观,称胚胎重、子宫重与卵巢重,并测量胎鼠身长、尾长,每窝均取出1/2数量的胚胎制成骨骼双染标本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枕骨与胸骨发育情况、测量记录胚胎四肢主要长骨的骨化长度。结果(1)桑寄生水煎液三个剂量的实验组孕鼠在孕期体重总增重、卵巢与子宫脏器重量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桑寄生水煎液三个剂量实验组胎鼠体重、身长、尾长及畸胎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桑寄生水煎液三个剂量实验组胚胎的枕骨评分、胸骨节数及四肢主要长骨的骨化点长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桑寄生水煎液三个剂量组对sD孕鼠无母体毒性,无致畸效应及胚胎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686项目"示范市(州)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采购种类及费用在各地配置使用情况,比较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地域性差异。方法:对2011年"686项目"示范市(州)药品采购资料,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西部地区抗精神病药物采购经费(596.35万元)明显高于东部(476.88万元)、中部(287.46万元)及东北地区(299.06万元)。东北地区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30.35%),明显高于东部(5.82%)、中部(2.19%)及西部(4.04%)。结论:本项目中抗精神病药物选用偏好上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结合指标管理在临床使用抗菌素中的作用。方法回顾临床药师干预后(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与干预前(2015年同期)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0.02%)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率(25.72%)均低于干预前(P0.05,分别为52.55%和30.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59%也低于干预前的使用强度62.39%(P0.05)。同时,微生物样本送检率(27.49%)高于干预前13.96%(P0.05);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时间的合理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药师的专业干预更有利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和专业技术化,促进用药合理性和医院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在起效时间、疗效及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方法运用MECT合并药物治疗的3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的起效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比较并做回顾性分析。疗效评定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分。结果 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BPRS和BRM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1.345,P0.05和t=1.087,P0.05);治疗后1、2、3周、出院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同时点BPRS、BR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31.6天,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50.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0652,P0.01);合并药物治疗组平均治疗费4169.90元,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治疗费5556.0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4.790,P0.01)。结论 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疗效好,起效快,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在癫(癎)患者中,约有1/3为难治性癫(癎)患者,尽管有很多新的抗癫(癎)药物可以供临床医生选择,但是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应用两种抗癫(癎)药物而无法有效控制发作者,即使再加用其它抗癫(癎)药物也不能控制发作.有研究表明,癫(癎)患者,尤其是难治性癫(癎)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低自卑心理、严重的抑郁、生活不能自理等,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迷走神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电刺激等非药物疗法给难治性癫(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长期以来该病被视为可致畸残和难以治愈的疾病。自1981年WHO推荐麻风联合化疗(MDT)方案以来,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登记治疗病人均在MDT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用于麻风MDT的药物及MDT的研究进展,现摘要如下。1 目前可用于麻风MDT的药物的抗菌活力及毒副作用 1997年WHO麻风专家委员会第7次会议推荐可用于麻风MDT的药物为氨苯砜(DDS)、利福平(REP)、氯苯吩嗪(B663)、氟嗪酸(OFLO)、二甲胺四环素(Minocgcline,NINO)和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CIARI)。本文简述了这6种抗麻风药物的抗菌活力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17例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17例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59.98%,其中女性患者阳性率65.40%,男性患者阳性率44.60%。药敏结果显示:Uu感染敏感率高的药物有交沙霉素(99.2%)、克拉霉素(97.6%)、强力霉素(95.74%)和美满霉素(92.02%);Mh感染敏感率高的药物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壮观霉素和美满霉素;Uu+Mh混合感染敏感率高的药物有交沙霉素(87.88%)、强力霉素(87.88%)和美满霉素(79.80%)。结论 Uu和Mh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国产氟哌酸(NFX)、氟啶酸(ENX)和甲氟哌酸 (PFX)三种氟喹诺酮(FQs)药物,以大肠杆菌2280和阴沟杆菌1029为试验菌,研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量一效关系。结果表明,三种FQs药物均具有强大抗菌活性(MIC≤0.12ug/ml);但其杀菌作用的量效关系呈双相变化;利福平和氯霉素能完全拮抗三种FQs药物的杀菌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三种FQs药物低浓度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对广泛性焦虑干预的疗效。方法:对CBT和药物联合治疗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进行回顾研究,使用Revman 5.3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获得7篇文献符合本文的元分析选择标准,被试人数共435人。7组数据比较了CBT和药物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OR=2.69,Z=4.33,P0.05)、显效率(OR=2.07,Z=3.58,P0.05)与有效率(OR=3.11,Z=3.50,P0.05)均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在国内治疗广泛性焦虑中,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8周后比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改进的悬浮交联技术制备磁性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微球。结果显示:该药物微球基本呈球形,其粒径在200~800 nm之间,并且显示了好的磁响应性。阿霉素(doxorubicin,DOX)为试验药物,DOX和CS以化学键(-N=C-)结合在一起,药物含量在1%~15%(w/w)。pH值的大小对其药物体外释放试验的影响很大,当pH为1、2和4时,7 d内药物的释放从22.0%、13.4%降至4.1%。该微球为pH敏感的磁靶向药物微球。  相似文献   

20.
合并道家认知疗法治疗早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道家认治疗法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对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64名高血压患者分别用道家认知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简称心理组)和单纯的药物治疗(药物组),治疗前接受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型行为问卷、症状自评问卷、检测血压等检查,且于治疗后的2周末、4周末、8周末(心理治疗组结束治疗)、12周末、24周末和48周(随访结束时)用上述方法进行6次评估。结果:心理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A型行为问卷评分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EPQ-N)降低、SCL-90的躯体化、焦虑因子分及总份均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治疗组患者自第8周以后用药剂量显著性的减少,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随访1年;药物组在治疗的第4和第8周时SCL-90的总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道家认治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早期高血压,控制血压所需时间较短、药物的用量较少,作用时间较长;还能改善自觉症状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减少A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