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FN-γ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选用C57BL/6小鼠,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黄芩茎叶总黄酮组、雷公藤多苷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初次免疫后第21天开始灌胃给药,35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IFN-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Th2比例增加(P0.01),药物组IL-10分泌显著增多(P0.05),IFN-γ分泌明显减少(P0.05),2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芩茎叶总黄酮可以调节Th1/Th2的平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酶化抑制剂制滴菌素A(TSA)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组、预防性给药组、治疗性给药组、正常组.免疫后第35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足爪炎症的肿胀度,病理切片观察炎症变化,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对胶原的增殖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SA对小鼠脾细胞IFN-γ、IL-4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IFN-γ、IL-4的含量.结果 CIA模型组关节炎评分、对CⅡ的增殖反应、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关节炎评分、对CⅡ的增殖反应低于CIA模型组;给药组IFN-γ水平低于CIA组,但IL-4水平高于CIA组.结论 TSA对CIA具有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调节Th1/Th2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小鼠皮下着色芽生菌病模型,研究在不同的病程发展阶段其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足垫局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小鼠的裴氏着色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小鼠足垫皮肤皮损局部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NF-α的表达并作为对照组,观察免疫正常组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处理的免疫抑制组小鼠分别在感染上述真菌后7 d、30 d时,皮损局部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在着色芽生菌病小鼠模型中,第7天时,免疫正常组IL-4、TNF-α和IL-10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P<0.01),表现为Th1和Th2型细胞免疫均增强的模式,并以Th2型为主;30 d时IL-10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IFN-γ、TNF-α水平比7 d时显著升高(P<0.01),表现为Th2型细胞免疫减弱Th1型占主导的模式.免疫功能受损组第7天时IL-10、IL-4的水平升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TNF-α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表现为Th2型细胞免疫增强Th1功能受抑模式;30 d时,IL-10表达水平较7 d时显著减少,但仍然高于同期的免疫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却低于免疫正常组,表现为Th2型免疫模式渐弱Th1功能逐渐增强模式.结论 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着色芽生菌病感染的过程中,随着病情好转存在由Th2型细胞免疫为主导转化为Th1型细胞免疫功能占主导的过程,免疫抑制下主要表现为Th1反应受抑制,Th1型细胞因子在控制着色芽生菌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保护作用,Th2型细胞因子则可能与感染的发展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黑骨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IL-4、IFN-γ和TNF-α及关节滑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复方黑骨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弗氏完全佐剂性(AA)关节炎模型,通过ELISA与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液中IL-4、IFN-γ、TNF-α的含量和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GF-β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的IFN-γ、TNF-α水平升高,IL-4和滑膜组织中的TGF-β1水平降低(P0.01)。复方黑骨藤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4、TGF-β1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复方黑骨藤能显著抑制IFN-γ、TNF-α的表达,增强IL-4、TGF-β1的表达,调整大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的持续发展和软骨破坏,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中T细胞增生及浸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86协同刺激信号在孕早期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正常妊 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 DBA/2。于孕第4、6、8、10天给CBA孕鼠腹腔注射大鼠IgG作为对照组;仅于孕第4 天或于孕第4、6、8、10天给CBA孕鼠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 mAb。孕第14天计算两种模型各实验组胚胎吸收率R。ELISA 法测定孕第9和第14天各实验组母-胎界面组织体外培养上清中Th1/Th2型及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4、IL-10、 TGF-β2)表达水平。结果孕早期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对正常妊娠模型母-胎界面孕第9和第14天IL-4、IL-10、TGF-β2以及 IFN-γ、TNF-α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其胚胎吸收率亦无显著变化。自然流产模型中,孕早期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后,孕第9、 第14天母-胎界面IL-4、IL-10、TGF-β2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IFN-γ、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5)。胚胎吸收率亦 显著下降(P<0.05)。结论孕早期母-胎界面CD86协同刺激信号的调节紊乱可能是触发母体对胚胎产生免疫排斥的重要病 理因素,于孕早期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能够恢复母-胎界面Th1型/Th2型免疫调节的生理平衡,从而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Ⅱ型胶原蛋白(cⅡ)对派[伊尔]氏集结(PP结)的形态学、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G、IgA、IgM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10 d给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CⅡ,第11天和第21天用佐剂或CⅡ进行免疫,分别于第11天、第21天和第31天采集血液和PP结.PP结经HE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增生的情况.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PP结中IL-17、TNF-α、IFN-γ和TGF-β1 mRNA 的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CⅡIgG、IgA、IgM的水平.结果:口服CⅡ10 d后,PP结增生活跃,高剂量组可见清晰的帽状结构;血清中出现IgA,未见IgG和IgM水平增加;IL-17、TNF-α、IFN-γ 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以CⅡ初次免疫后,实验组IgA、IgM、IL-17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GF-β1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以C Ⅱ加强免疫后,高剂量组IgA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IgM的水平仍受到抑制(P<0.05或P<0.01),TGF-β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以佐剂免疫时PP结中细胞因子的表达与CⅡ免疫时相似,未见血清抗CⅡ IgG、IgA、IgM 水平的变化.结论:口服CⅡ能使血清中产生特异性IgA,抑制PP结IL-17、TNF-α、IFN-γ的基因表达,对CⅡ免疫后IgA、IgM的产生和IL-17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在口服CⅡ诱导免疫耐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肺炎小鼠肺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筛选出对流感病毒具有更好免疫调控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方法 建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在感染后第1、3、5、7天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组、板蓝根组、白头翁组、虎杖组、白花蛇舌草组小鼠肺匀浆TNF-α、IFN-γ、IL-6、IL-1、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模型组TNF-α,IL-1,IL-6,IFN-γ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空白组,在第3天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解毒代表药物黄芩、板蓝根均可以降低TNF-α、IL-6、IL-1含量,提高IL-10、IFN-γ的含量,第3、5天时作用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头翁、虎杖及白花蛇舌草对炎性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有调节作用,但效果不及黄芩和板蓝根.结论 清热解毒代表药物黄芩、板蓝根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来干预流感病毒引起的免疫损伤,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过敏小鼠模型Th1/Th2漂移和纠正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过敏模型组、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小鼠共5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水平。结果:过敏模型小鼠IFN-γ/IL4为0.87,而正常小鼠IFN-γ/IL4为3.93,说明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0.32、0.64和1.28g/kg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IFN-γ水平(P〉0.05、P〈0.05和P〈0.01),降低IL-4水平(P〉0.05、P〉0.05和P〈0.05),其相应的IFN-γ/IL-4分别为1.92、2.85和3.14。结论:炒紫苏子醇提物能够纠正过敏小鼠Th1/Th2异常偏向Th2漂移,恢复正常,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模型(CIA),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IA模型组、薯蓣皂苷组、雷公藤多苷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组于初次免疫后第21天开始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相同体积溶媒。初次免疫第35天处死小鼠,无菌取腹股沟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h17、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RORγt显著升高(P0.05);2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RORγt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薯蓣皂苷组Foxp3显著升高(P0.05)。结论薯蓣皂苷可以调节Th17、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泛素结合酶2N(Ubc13)蛋白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CIA模型对照组(模型组),CIA+5μg Ubc13组(低剂量组),CIA+25μg Ubc13组(中剂量组),CIA+50μg Ubc13组(高剂量组)。模型组与Ubc13各剂量组小鼠第0天尾根部皮下注射胶原,第21天加强免疫,建立CIA模型。第21天开始Ubc13各剂量组分别每天皮下注射Ubc13重组蛋白,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二次免疫56 d后,剖解小鼠,取小鼠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和Th17细胞数目,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脾脏维甲酸相关受体c(RORc)、白介素23(IL-23)、叉头转录因子p3(Foxp3)和白介素17(IL-17) mRNA水平,HE染色鉴定小鼠关节病理特征。结果:Ubc13能显著提高小鼠Treg细胞在Th细胞中的比率(P0. 05),并改善关节炎症。与模型组相比,Ubc13各剂量组脾脏中IL-23、IL-17和RORγt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 05),HE染色显示Ubc13各组小鼠关节损伤均显著减轻。结论:皮下注射Ubc13可通过增加CIA模型小鼠体内Treg的数量,降低Th17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CIA小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炎(AOL)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AOL患者和同期健康的42例骨折患者,分别记为疾病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观察不同临床特征AOL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血清IFN-γ明显降低、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L患者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在性别、年龄、BMI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感染部位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L患者第1、3、5d IFN-γ水平依次明显升高、IL-6及TNF-α水平则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入院后第1、3、5d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AOL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r=0.421,P<0.01),而IL-6及TNF-α水平与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r=-0.368、-0.407,P<0.01)。结论AOL患者血清IFN-γ水平呈下降趋势、IL-6、TNF-α水平呈上调趋势,三者动态监测利于AOL患者预后评估及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荷肝癌小鼠射频治疗后脾细 胞分泌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动态变化,评价射频热 疗对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荷 瘤组、手术组、射频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L-2、IFN-γ、IL-4、IL-10的表 达量。结果:IL-2含量在射频治疗后2周显著高于正常组2周和手术后2周 (P<0.05);IFN-γ含量在射频后1、2、3周均显著高于手术后1、2、3周及正常对照 组1、2、3周(P<0.05);IL-4含量在射频后1、2、3周均显著低于同期手术后和正常 对照组(P<0.05);IL-10含量在射频治疗后2周亦显著低于正常组2周和手术后2周(P<0.05);而同期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射频治疗可以促进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使荷瘤小鼠由Th2 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和TNF-α水平,并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除IL-10以外,IL-2、IL-4、IL-6、IL-8、GM-CSF、IFN-γ和TNF-α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活动组IL-2、IL-4、IL-8、GM-CS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2、IL-6、IL-8、GM-CS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4、IL-8和IFN-γ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6、IL-8与ALT、AST、TBil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其余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和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免疫清除期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主,非活动期以抗炎和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因此,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Th17细胞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THH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0只用于制备CIA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THH治疗组,每组9只。通过观测小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及HE染色了解THH治疗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ELISA观察THH对CIA小鼠Th17细胞及IL-17A的影响,并使用GraphPad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IA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与THH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关节炎指数评分及关节肿胀程度CIA模型组均高于THH治疗组;HE染色显示THH治疗组关节炎的炎症较模型组减轻,骨损伤减少。流式结果显示,脾脏Th17细胞比例CIA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HH治疗组高于CIA模型组(P0.05)。CIA模型组踝关节及血清中IL-17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H治疗组中的表达量低于CIA模型组(P0.05)。结论 THH可通过升高CIA小鼠外周免疫器官Th17细胞比例、降低关节组织及血清IL-17A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减少关节骨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UC-CRC)大鼠Th1/Th2漂移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建立UC-CRC大鼠模型,于第14、16、18周分批处死,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比较血清、结肠组织中Th2细胞因子IL-4、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及结肠组织中CD4~+IL-4~+占比、CD4~+IFN-γ~+占比、CD4~+IFN-γ~+/CD4~+IL-4~+、MVD,分析MVD与IFN-γ、IL-4、IFN-γ/IL-4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状态逐渐变差,持续2周后好转;模型组结肠细胞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刻血清和组织中IL-4水平、CD4~+IL-4~+占比、MVD较高,IFN-γ水平、CD4~+IFN-γ~+占比、IFN-γ/IL-4、CD4~+IFN-γ~+/CD4~+IL-4~+较低(P0.05);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IL-4水平、CD4~+IL-4~+占比、MVD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IFN-γ水平、CD4~+IFN-γ~+占比、IFN-γ/IL-4、CD4~+IFN-γ~+/CD4~+IL-4~+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 0.05);不同时刻MVD与血清及组织中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FN-γ水平、IFN-γ/IL-4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UC-CRC大鼠Th1/Th2平衡向Th2漂移,MVD与Th2细胞因子呈正相关,与Th1细胞因子呈负相关,MVD与Th1/Th2漂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芪水提物、黄芪皂苷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芪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M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气管内注入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IFN-γ、IL-4、TNF-α的含量,14天、28天观察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地塞米松组使大鼠血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IL-4、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微结构观察,模型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微绒毛稀少,核不规则,核染色质凝集粗块状,板层小体减少空泡样变,线粒体明显肿胀,肺泡间隔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胞质内胶原纤维增多;各治疗组均可改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黄芪水提物、黄芪皂苷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及TNF-α含量可能是其阻抑肺纤维化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TH1/TH2细胞因子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习惯性流产患者(RSA)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TH1/TH2细胞因子与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RSA患者,72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IL-2、IL-4、IL-10、IFN-γ、TNF-α及TNF-β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SA患者IL-2、IL-4、IL-10、IFN-γ、TNF-α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TNF-β血清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结论血清IL-2、IL-4、IL-10、IFN-γ、TNF-α水平可能在习惯性流产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在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使用牛II型胶原建立DBA/1J小鼠CIA模型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在CIA诱导的第21d、28d、35d、40d和45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A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脾脏中CD11b+Gr-1+的MDSC比例动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5dCIA小鼠和正常小鼠脾脏MDSC表面CD80、CD86和MHCⅡ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IA造模小鼠脾脏中MDSC比例在第二次免疫时(第21d)即明显增高,至第28d达最高峰(P均0.05)。CIA诱导第35天脾脏中MDSC比例和绝对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IA小鼠脾脏MDSC 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MHCⅡ的表达水平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DSC在CIA小鼠造模和发病过程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提示MDSC可能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对37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IFN-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TNF-α、IFN-γ水平则显著地低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3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2、TNF-α和IFN-γ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及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PD-1信号通路在旋毛虫感染影响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免疫小鼠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首先,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感染C57BL/6遗传背景野生(WT)小鼠和PD-1基因缺失(PD-1~(-/-))小鼠,于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h1型IFN-γ、IL-2、TNF-α,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在上述相同感染条件下,于感染后28 d接种BCG,分别于免疫后7和28 d分离WT小鼠和PD-1~(-/-)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体外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在单纯旋毛虫感染及感染后BCG免疫条件下,各细胞因子变化趋势趋于一致。WT小鼠感染组Th1型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Th2型IL-4及调节性TGF-β、IL-10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而PD-1~(-/-)小鼠中,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Th1型IFN-γ、IL-2和TNF-α的下降水平,以及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的上升水平较WT小鼠明显减小。上述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经PD-1信号通路抑制BCG免疫诱导的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及调节性细胞因子的IL-10和TGF-β的生成。本研究为蠕虫感染抑制抗结核疫苗保护性效果的潜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