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霞 《医学信息》2010,23(14):2375-2376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开放性眼外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53例(53眼)。结果 33例眼内异物,摘出率100%,11例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率31.7%,3例继发性青光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6例眼内炎,5例得到控制。所有53例53只眼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5只眼(84.9%),术后视力不变或下降8只眼(15.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大部分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视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开放性眼外伤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53例(53眼).结果 33例眼内异物,摘出率100%,11例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率31.7%,3例继发性青光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6例眼内炎,5例得到控制.所有53例53只眼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5只眼(84.9%),术后视力不变或下降8只眼(15.1%).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大部分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视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行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3例13眼.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总体手术时间及单纯玻璃体切割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的(1.26±0.66) logMAR(0.10±0.09)提高至末次随访的(0.63±0.52) logMAR(0.35±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P=0.018).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3,P>0.05).平均总体手术时间为(36.38±14.97) min,平均单纯玻璃体切割时间为(10.12±3.54)min.术后巩膜切口成线状闭合,未发现巩膜切口哆开、玻璃体嵌顿及切口结膜下积液.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炎、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可提高术后视力,且切口相关并发症少,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例14眼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光凝、硅油充填术,其中9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1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3眼晶状体切除。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8.3个月,3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1眼再次填充硅油后视网膜复位,视力光感,另外2眼因患者放弃再次手术,眼球萎缩。余均保持有用视力,其中:0.3者1眼,0.2者2眼,0.1者4眼,0.02~0.08者3眼,FC/30cm1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9例,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了解其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组49例患者,45例患者手术成功,占91.84%;4例患者手术失败,占7.16%。其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4.08%。住院时间为6~13d,平均时间为(10.62±0.52)d。结论加强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的PDR患者48例(52眼),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统计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最终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硅油填充率随着糖尿病眼底病变发展而增加,VI期硅油填充率分别与IV期、V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随访期间,71.15%(37/52)术后视力提高,随着糖尿病眼底病变发展,术后视力提高率下降,IV、V、VI期术后视力提高率分别是100%、92.31%和62.16%,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视力0.1以上的眼数由术前的5眼(11.36%)增加到术后的33眼(75%),术后视力显著好于术前,P〈0.01;一次性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1眼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7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硅油填充组6眼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4眼在术后不同时期发生硅油乳化。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PDR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应用过氟萘烷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3例(33眼)。患者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应用过氟萘烷、视网膜激光和注硅油等治疗以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首次术后33例患者视网膜解剖上完全复位,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1月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治疗复位,1例取硅油术后2月因新的视网膜裂孔再次脱离行手术治疗后复位。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未再发现视网膜脱离,视力也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应用过氟萘烷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手术成功率高、疗效良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创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主要病因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013年358例(368眼)非创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引起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19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02只眼、视网膜脱离或裂孔(RD/RH)5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25只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22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7.5豫;≤44岁组中,Eales病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1例(32.豫),其次为RD/RH,为10例(29.4豫);45~59岁组中,PDR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9例(32.2豫),其次为RVO,32例(28.1豫);≥60岁组中,PDR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75例(35.2豫),其次为RVO,67例(31.5豫)。 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 PDR、RVO、RD/RH、Eales病、wAMD是本地区非创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但各种病因构成比已逐年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1995年-2004年3888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人流行病学的状况。方法:对1995年-2004年间住我院眼底病科3888例行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了解10年间玻璃体切除手术适应证、年龄、职业和性别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1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1995-2004年间玻璃体切除手术适应证总体分布以和眼外伤相关性眼后段疾病、合并PVRC级以上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分别为33.9%、27.9%和13.1%。近10年来由于卫生保健和劳动防范意识的不断加强,玻璃体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发生改变:眼外伤相关性眼后段疾病及感染性眼内炎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而增加。年龄总体分布以青壮年占多数,占73.2%;但由于人类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所占比率有所上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性别总体分布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等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分别为39.1%和23.7%。结论:10年间玻璃体切除手术适应证仍以眼外伤为主,工人、农民占多数,因此应加强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工人和农民,积极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劳动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Gass分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IMH)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结果,探讨IMH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的IMH47例(48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术前、术后黄斑裂孔,统计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根据Gass分期,Ⅱ期10眼、Ⅲ期20眼、Ⅳ期18眼,随着IMH分期进展,裂孔逐渐增大,术前BCVA逐渐下降,Ⅲ、Ⅳ期IMH直径显著大于Ⅱ期IMH,P〈0.01,但Ⅲ、Ⅳ期IMH直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BCVA与Gass分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42,P〈0.05。②93.75%(45/48眼)IMH术后经OCT证实完全闭合,6.25%(3/48眼)IMH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始终未闭合,但孔径均较术前有所缩小。85.42%(41/48眼)术后BCVA提高,其余14.58%(7/48眼)术后BCVA无明显改变,无术后视力下降者。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③随着IMH分期进展,IMH术后裂孔闭合率逐渐下降,分别是100%、95%和88.89%,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术后视力提高率分别是90%、90%、77.89%,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病例术后BCVA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各组P〈0.01。术后BCVA与Gass分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45,P〈0.05。结论IMH是进行性恶化性疾病,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IMH的有效手术方法,对Ⅱ期以上IMH应尽早手术治疗,对Ⅳ期以上的晚期IMH,手术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玻璃体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选择因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术后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的患者216例(216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神经营养剂及口服沃丽汀治疗,分别在给药后的1周,1月及3月随访.对照组仅予神经营养剂治疗.结果:试验组1月内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明显清晰、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者36例(33.3%),3月内有明显改善者64例(59.3%),3月以上改善不明显者11例(10.2%);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有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对照组1月内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明显清晰、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者14例,3月内有明显改善者28例(25.9%),3月以上改善不明显者41例(38%).术后3月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沃丽汀能够有效减轻视网膜脱离术后玻璃体混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丽  胡俊喜 《医学信息》2007,20(10):874-875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32只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放液或不放液,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硅胶块填压和/或环扎,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患眼视网膜冷凝呈灰白色均清晰可见,无严重手术并发症。1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0只眼,占93.4%,再次外路手术复位2只眼。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直观、效果良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8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40眼)使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40眼)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5个月,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现象。结论玻璃体手术对于特发性黄斑前膜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对视力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0例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组患者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5.6%,全部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以上者31例(77.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I期植入人工晶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二醇缓解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平衡盐液2 μL)、C(纤溶酶3 μg/2 μL)、D(纤溶酶3μg+雌二醇10-6 mol/L, 2 μL)组,每组12只,玻璃体腔内注射7 d后,各组大鼠用视觉电生理(flash electroretinography, F-ERG)、病理切片、免疫组织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来观察和评价视网膜结构、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以及各组玻璃体视网膜opticin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各组视网膜形态结构较完整,A组和B组无PVD发生, C组发生完全性PVD,D组发生部分性PVD(8/12)或无PVD(4/12)。F-ERG显示各组均无视网膜毒性损伤。C组opticin蛋白表达较A、B组明显降低,D组opticin蛋白表达较C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雌二醇对大鼠玻璃体后脱离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中约10%将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它一旦发生进一步治疗困难而且效果不能肯定,部分病例终将失明。到目前为止PVR被认为是一种细胞所介导的疾病,其中视网膜脱离发生后产生的视网膜下液(SRF)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刺激了PVR形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94~1999年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63例65眼复杂性眼内异物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3例65眼复杂性眼内异物伤中,男55例,女8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23.5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儿童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住院患儿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4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俯卧位,观察组采用分年龄阶段不同俯卧位方法,比较2组患儿角膜失代常、晶体混浊、青光眼、网膜脱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7%,而对照组总体发生率为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俯卧位方法,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提高患儿依从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伴有球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在伤后48 h内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收治的56例(56眼)开放性眼外伤(OG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球内异物(IOFB),且在受伤48 h内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术(PPV)。结果在56眼中,IOFB发生眼内炎的有16眼,不伴有眼内炎的有40眼;术后异物取出率100%。52例患者术后眼球得以保存,4眼眼球保存失败。在24~48 h行PPV的球内异物伴眼内炎患者的比率是24 h内手术的2.09倍。24 h内行PPV的患者眼球保存、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眼压异常情况与24~48 h手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伴有球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