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复杂骨盆骨折运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模型,研究制定手术方案,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针对拟用固定钢板进行预塑形,指导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作为术后随访评价标准。结果 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85.25±18.45) min;术中出血量400~1 000 mL,平均(617.50±265.32)m L。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优2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优24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 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全面、精确了解骨折形态,准确分型,个体化制定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及规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术前手术方案规划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获得有效随访35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打印组(n=18)和常规对照组(n=17)。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Matta和Majeed评分,评价3D打印技术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为8~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与常规对照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0.05)。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3D打印组的优良率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术前规划,精准有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在骨肿瘤切除、颌面外科都有很好的应用,但应用于骨折修复前规划的报道还很少。 目的:探讨在骨盆骨折修复术前评估、规划及修复过程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骨盆骨折患者于修复术前行CT扫描断层图像,应用3D技术打印患者1∶1骨盆模型,并进行修复入路选择、切口暴露范围设计、骨折复位设计、钢板预置入位置、钢板最佳塑性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方向设计等术前预操作。修复术后随访期间测定患者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骨盆功能Majeed评分。 结果与结论:患者手术时间55-130 min,平均(84.75±20.15)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        (417.00±173.58) mL。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5周。骨盆骨折复位按照Matt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骨盆骨折复位后功能评定按照Majeed评分标准: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提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可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及钢板塑性,并且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达到更佳修复效果。3D打印技术能够较好的进行骨盆骨折修复前评估及规划,可作为骨盆骨折修复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空心钉微创治疗APC-Ⅰ型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观察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空心钉微创治疗APC-Ⅰ型骨盆骨折前环损伤1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盆骨折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及Majeed评分系统来评价功能状态和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3个月,平均10.7个月。单侧耻骨支或耻骨联合固定手术时间为28~47 min,平均35 min;出血量4~14 mL,平均(7.1±2.4)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4~ 11周,平均(6.4±0.7)周,骨折愈合时间4~14 周,平均 (8.2±2.1)周。 Matta 复位标准结果,优 13 例,良4 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5.1±2.4)分,其中优13例,良4例。结论 经皮空心钉微创治疗APC-Ⅰ型骨盆骨折前环损伤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D打印导板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复杂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骨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通过术前CT图像对骨盆骨折进行评估,并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D打印导板辅助下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指标、骨盆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盆功能Majeed评分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小,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出院,且并发症少,患者的骨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3D打印体外导板治疗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 ~ 2019年4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硬性标记物置入下3D打印体外导板经皮微创治疗治疗骨盆骨折患者5例,年龄23 ~ 57岁,平均(37.47±11.34)岁。患肢进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Mimics软件处理DICOM数据。骨折虚拟复位后,设计并打印带有置入的硬性标记物固定孔的置钉导板。术中消毒术区及硬性标记物区域,安装组合式通道螺钉导板,通过导板置入通道螺钉导针,透视确认后撤掉导板,经导针拧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2 d行X光片及CT评价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4周取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1例患者导针打入失准,经蛇头针技术调整后,按术前计算机模拟规划方法置入。术后第2 d行X光片及CT复查证实5例手术均达到了功能复位。术后4周随访见骨折无进一步错位,Matta评分标准均为满意复位。结论 该方法能够顺利完成骨盆骨折通道螺钉的经皮置入进行骨折固定,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前路钢板固定技术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6年8月收治20例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5岁,按照Tile分型,B型11例,C型9例;骨盆前环损伤类型,单侧耻骨支损伤11例,双侧耻骨支损伤9例;后环损伤类型,骶骨骨折6例,骶髂关节分离8例。骨盆前环骨折采用前路微创双切口髂腰肌下入路钢板固定,合并后环骨折的患者采用骶髂螺钉或钢板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应用Matta标准和Majeed评分系统对骨盆复位和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6个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前环骨折平均手术时间1h,出血215 m L,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的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在11周~14.5周,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优17例,良2例,一般1例。术后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15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90%。1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术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术后骶丛神经没有完全恢复,遗留感觉部分障碍和跛行步态。结论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髂腰肌下通道入路钢板治疗,重建骨盆前环,具有创伤小,不需显露股神经和血管等结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满意和手术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 ~ 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T”形骨折2例。术前将骨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复位,打印出髋臼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演练,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用预塑形好的重建板固定髋臼四边体,空心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术后复查CT片,记录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8 ~ 41个月,平均28.5个月。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3 ~ 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 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清晰,显露充分,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而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该类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在3D打印模型上规划后柱螺钉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这种联合技术对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行复杂髋臼骨折的15例患者资料,根据CT数据行骨盆3D打印,得到1∶1(含髂血管)仿真模型,术前在三维模型上模拟手术固定,并规划后柱拉力螺钉,将螺钉消毒以备术中使用。术中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并使用Union Plate跨弓状缘髋臼解剖钢板+后柱拉力螺钉进行固定。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按照术前计划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172 min(150~2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20 m L(200~1 500 mL);所有后柱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透视螺钉位置、长度良好。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其中优9例,良6例,优良率100%。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围术期出现闭孔神经麻痹1例,随访3个月好转;未观察到切口感染、血栓形成、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3D打印模拟手术、规划后柱拉力螺钉,结合跨弓状缘髋臼解剖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置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个体化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疗效分析。方法 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应用3D打印结合改良的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12例,其中平均年龄38.5岁,男性8例,女性4例,根据Tile分型:B1型4例,B2型4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 min(50~125)min,平均出血量350 mL(150~500)mL。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分优10例,良2例,3月后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内固定损伤断裂,无大腿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无腹股沟疝,下肢不等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辅助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盆骨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3D组和对照组,3D组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术前模拟手术,定制个体化解剖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和内固定物的长度、弧度、螺钉数量和方向,术后应用Matta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8月,Mata评估标准均为优,3D组手术时间为(60±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218±63)m 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内固定位置与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完全一致。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给每一位骨盆骨折患者设计个体化解剖形内固定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创伤骨科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在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髋臼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完成预手术、钢板塑形、术前规划,最终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骨盆髋臼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计算机软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及模拟手术。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手术时间为1.5~3.6 h,平均2 h;术中出血量为220~1 300 mL,平均523 m L;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3.2周。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能为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创伤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组合式导板技术在内踝骨折空心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利用3D打印组合式导板技术辅助内踝骨折空心钉置入手术治疗23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85岁,平均52.6岁;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1例,旋前外旋型5例。采集患者术前踝关节CT扫描数据,导入软件合成并打印骨折三维模型,计算机模拟内踝骨折复位、空心钉安全置入点及工作通道并设计置钉导板。术中对空心螺钉置入时间(从作内踝手术切口开始计时,到2枚空心钉置入完毕结束计时)及透视次数进行分析,术后应用(Burwell-Charnley,1965)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复位情况,根据Kofoed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23例内踝骨折患者共置入46枚空心螺钉,螺钉置入时间为7~15 min,平均10.7 min。术中针对内踝空心螺钉透视均为一次。术后骨折复位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优21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术后Kofo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5例,良7例,及格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应用3D打印组合式导板技术,对于年轻医生,更利于其精准的内固定操作,缩短学习曲线,同时提高手术的精准性,以减少无效置钉,从而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具有微创、减少放射线暴露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盆后环损伤后精确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与术后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M形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M形钢板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1岁。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Majeed 评分系统评估内固定后功能。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时间平均1.5 h,置入过程中出血80~300 mL,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及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内固定后复位Matta评定: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8%。Majeed 功能评分: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5%。提示M形钢板通过解剖塑形与骨盆后环有效贴附固定,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固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固定骨盆重建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后的骨盆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万向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临床疗效评判使用Majeed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15例均获12-4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1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固定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患者15例末次随访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或复位丢失,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合并骨盆周围潜行脱套伤(Morel-Lavallee lesion)患者行双套管持续引流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大面积的感染及皮肤坏死,换药后治愈。结果证实,骨盆万向重建锁定钢板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能够维持坚强有效的固定。对骨盆骨折合并骨盆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创伤骨科使用天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辅助行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入院时评估创伤严重性评分(ISS),记录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末次随访采用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9±3.7)个月(2 ~ 12个月)。其中10例患者术前由重症医学科(ICU)转入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为(7.4±4.2)d,住院时间为(14.7±10.9)d,手术时间为(191.1±39.4) min,出血量中位数为100 mL(5 ~ 1 000 mL),平均透视次数为21.7次(17 ~ 31)次。术后患者负重时间中位数为8(4 ~ 20)周。末次随访根据Majeed评分,其中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6例,优良率为73.5%。结论 天玑机器人Tirobot导航系统在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手术中可以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性,提升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辐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髂腹股沟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克氏针、加压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髋臼骨折复位情况依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2例。依据患者的感觉、关节功能及X线片3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2.6%。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髂腹股沟入路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的19例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基本指标,随访术后患肢生长、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19例患儿手术中进针方向、长度、直径均与术前模拟过程一致。手术时间17~39 min,平均21.6 min;术中出血量0~10 ml,平均4.5 ml;术中透视次数4~6次,平均5次,17例患儿骨折达解剖复位,2例术后骨折移位≤2 mm。19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患儿患肢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 评分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一般1例。 结论 3D打印技术作为辅助技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手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0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3D打印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及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对两组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VAS评分分别为(71.6±3.3) min、(19.5±1.6) mL、(2.5±1.4)次、(4.76±0.90)分,对照组分别为(94.5±9.2) min、(32.1±3.7) mL、(6.7±1.5)次、(7.29±1.12)分;对照组与3D打印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分别为(7.1±0.4)个月、73.81%,3D打印组分别为(6.7±0.3)个月、84.21%;两组之间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Letournel-Judet分型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45例髋臼骨折,术前经X线片及髋臼CT明确诊断,采用Letournel-Judet分型后,分别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髂腹股沟入路11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35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2例.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4例,良20例,一般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5%.结论 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正确分型,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