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多糖的体外抗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组MCF.7细胞给予不同浓度(2.5、5、10、20mg/L)的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给予10gmol/L顺铂,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IC_50;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荧光染色法测定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给予2.5、5、10、20mg/L黄芪多糖48h后,黄芪多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r=0.985,P〈0.05),抑制率分别为(4.14±2.96)%、(7.14±2.10)%、(20.13±2.33)%、(64.66±5.15)%,高于空白对照组0%,但4个不同浓度组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90.31±4.92)%。黄芪多糖48h的IC_50=16.83mg/L。随着黄芪多糖浓度的逐渐增高,MCF-7细胞中代表凋亡的玛瑙色逐渐增多,细胞核骤缩、核分裂,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2.5、5、10、20mg/L黄芪多糖的凋亡率分别为(2.37±0.98)%、(6.76±1.31)%、(11.65±1.46)%、(20.75±2.68)%,高于空白对照组(1.14±1.25)%(均P〈0.05),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35.09±2.88)%(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以浓度依赖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r=0.991,P〈0.05),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随浓度的增加促使s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但低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使处于G_0-G_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减少,仍高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使MCF-7细胞生长增殖停滞在S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下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别在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模型组(25mmol/L)、干预组(在高糖组基础上分别加入0.5、1.0、2.0mg/ml黄芪总黄酮)中孵育6d,采用TUNEL法检测周细胞的凋亡率;RT—PCR测定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1)高糖下血管周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高糖组血管周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2)高糖组诱导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3)黄芪总黄酮各组血管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1),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在TFA各干预组之间,1.0mg/ml组与0.5mg/ml相比凋亡率低,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P〈0.01),但1.0mg/ml与2.0mg/ml组间凋亡率及凋亡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促使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抑制高糖诱导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汉防己对胸腺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汉防己(Han-Fang-Chi/Stephenia tetrandra S Moore)对小鼠胸腺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取小鼠胸腺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汉防己煎剂浓度分别为1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采用MTT法统计学比色意义法观察防己对小鼠胸腺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汉防己煎剂在1~100μg/ml可不同程度抑制胸腺的细胞增殖,结果有(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34μg/ml。结论防己(1~100μg/ml)可不同程度抑制小鼠胸腺的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即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葡萄糖、游离脂肪酸(FFA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葡萄糖与FFAs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五组进行干预:对照组;葡萄糖处理组;FFAs处理组;葡萄糖与FFAs联合作用组;渗透压对照组。通过电镜、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高糖、高棕榈酸组见到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改变;高糖和高FFAs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凋亡峰和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并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性;两者联用凋亡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使用(P〈0.05);低浓度FFAs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糖和高FFA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时间一效应、浓度一效应关系且具有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对大鼠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含bFGF、E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原代ESC;应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NaB(0.2、1、2μmol/L)作用48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NaB(1μmol/L)作用72h后和对照组(PBS)ESC双肾上皮质激素(DCX)和DAPI,计算DCX/DAPI的比值;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NaB(0.2、1、2μmol/L)作用48h后和对照组(PBS)ESC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结果在1、2/μmol/LNaB组ESC出现明显凋亡,细胞形状不规则,核固缩,核内可见致密的颗粒荧光,视野下细胞碎片较多,且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0.2μmol/LNaB组和对照组[(7.85±0.73)%、(18.42±2.04)%比(3.48±0.35)%、(2.16±0.32)%,均P〈0.05]。1μmol/LNaB组ESCDCX/DAPI比值高于对照组(38.51±4.33比14.81±1.77,P〈0.05)。随NaB药物浓度的增加,ESC蛋白H3、H4乙酰化程度较对照组增强,0.2±mol/L组处理后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变化不明显,1、2μmol/L时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程度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HDAC抑制剂NaB可明显促使ESC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FK-506和环孢菌素A(CsA)保护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T-DSCs)抗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过氧化氢(H2O2)[分浓度0(对照组)、50、100、200、300、400μmo/LH2O26组]体外诱导AT-DSCs凋亡模型.凋亡模型的评价采用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线粒体内跨膜电位测定法;观察AT-DSCs凋亡细胞形态;AT-DSCs细胞活性检测采用CCK-8试剂;细胞色素C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引起细胞凋亡率最高的是浓度100μmol/LH20,(15.60%±8.50%±4.50%±0.88%;p〈0.01);但CaN抑制剂FK-506(质量浓度1mg/mL)(9.8%±1.3%Vs17.0%±1.6%,P〈0.01)和CsA(质量浓度1mg/mL)(12.2%±1.2%Vs17.0%4±1.6%,P〈0.0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N抑制剂FK-506(质量浓度1mg/mL)和CsA(质量浓度1mg/mL)可完全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结论CaN抑制剂能保护H2O2诱导的干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是CaN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下调细胞色素C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会导致细胞自身功能的改变.从而引发一些疾病的形成。研究致痫时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可能对癫痫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用马桑内酯(CL)刺激体外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2、4、6、8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越形胶喷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CL作用4h后,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和2h组明显下降(P〈0.05),S期和G2+M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细胞凋亡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致痫时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会发生改变.即细胞由G1/G0期向S和G2+M期快速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不同毒力株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ESA)对小鼠NK细胞的作用,将18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每鼠分别腹腔注射刚地弓形虫RH株ESA200μL(含ESA0.002mg),PRU株ESA200μL(含ESA0.002mg)和PBS200μL。于注射后6天取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NK细胞的比例,并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各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显示,RH株ESA处理组NK细胞比例(5.974-0.26)%,PRU株ESA处理组NK细胞比例(3.32±0.29)%,两组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3.084-0.39)%(P〈0.001),其中RH株ESA处理组明显高于PRU株ESA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毒力株ESA处理的小鼠NK细胞杀伤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毒力株ESA处理后小鼠血清的IFN.1水平升高,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H组小鼠血清中IFN-1浓度较PRU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弓形虫ESA有活化小鼠NK细胞的作用,且RH株ESA的作用强于PRU株E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酰苷(db—cAMP)和氨茶碱分别作用以及联合用药对缺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e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OGD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缺氧缺血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OGD组,OGD组又分为未用药组,氨茶碱组,db—cAMP组和联合用药组(氨茶碱和db—cAMP)。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药物和不同加药时间(0h,1h,2h,4h,8h,16h)对OGD后PC12细胞活性影响;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测定细胞凋亡。结果经OGD4h后,OGD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活性降低和凋亡率增加(P〈0.05),db—cAMP 1×10^-4μmol/L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增高,凋亡率减低(P〈0.05);氨茶碱5×10^-2μg/L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3×10^-2μg/L氨茶碱和1×10^-5μmol/L的db—cAMP联合用药组与未用药组相比细胞活性增高,凋亡率减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1×10^-4μmol/L的db—cAMP组相比细胞活性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OGD损伤后4h内加药组较未用药组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8h以后加药组与1h和2h加药组相比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db—cAMP对缺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氨茶碱和db—cAMP两药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OGD损伤后4h内给药可提高细胞活性,其中1—2h内给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胡军  赵瑾瑶  杨佩满 《解剖学报》2006,37(6):665-668
目的探讨雄黄诱导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凋亡及逆转其耐药性的调节机制。方法经MTT法探讨雄黄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编码蛋白Bcl-2的改变及凋亡百分率的改变;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雄黄对细胞内化疗药物阿霉素积累的影响。结果雄黄对MCF-7/ADM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无毒剂量(15mg,L)及低毒剂量(25mg,L)雄黄作用后,逆转倍数分别为2.3倍及2.8倍;出现凋亡细胞,凋亡百分率由0.6%分别增至2.0%(P〈0.05)及3.4%(P〈0.01);Bcl-2表达由90.2%分别降至63.6%(P〈0.01)及52.7%(P〈0.01);MCF-7/ADM的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雄黄通过降低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耐药细胞内阿霉素积累量等耐药机制的调节,部分逆转了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郑敏  王亚平 《解剖学杂志》2002,25(2):105-109
目的 :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 当归多糖 (APS)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结果 :APS在体外可促进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CFU GEMM增殖分化 ;APS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富含造血生长因子活性 ;APS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表达GM CSF、IL 3蛋白 ,并对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 CSF、IL 3mRNA有上调作用。结论 :APS可能通过促进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表达和分泌GM CSF、IL 3等造血生长因子 ,促进人早期造血细胞发生 ,这可能是当归“补血活血”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效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和慢性创面的创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采用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在TNF刺激的HUVEC模型上观察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单核细胞TPH-1与HUVEC粘附及HUVEC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在2.44-156 mg/L范围内,黄芪多糖作用下创缘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4-39 mg/L黄芪多糖作用下人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在9.75-156 mg/L浓度范围内对HUVEC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作用。在4 h时25 mg/L黄芪多糖组PMN与HUVEC的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P<0.05);25 mg/L和100 mg/L黄芪多糖组TPH-1与HUVEC的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1和P<0.05);作用12 h时,25-100 mg/L黄芪多糖组HUVEC与PMN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5,P<0.01和P<0.01);50 mg/L和100 mg/L也使TPH-1与HUVEC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1和P<0.05)。与TNF组比较,在25-100 mg/L黄芪多糖作用4 h能明显降低VCAM-1、ICAM-1的荧光强度(分别P<0.01和P<0.05)。作用12 h,与TNF组比,50 mg/L黄芪多糖组CD44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TNF组(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黄芪多糖具有抑制白细胞与HUVEC粘附作用,提示黄芪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体现了黄芪"托毒生肌"的作用基础,这将为临床治疗慢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及联合顺铂(DDP)对小鼠Lewis肺癌(LLC)移植瘤凋亡蛋白Caspase-3、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90只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APS低、中、高剂量组、DDP组、联合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80只均接种肺癌移植瘤细胞(1×1010/L)于右前肢腋窝皮下,制造模型为荷瘤小鼠。制造模型次日起,治疗组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0.3 ml药物。顺铂每周注射1次,其余药物每日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0 d,于第21天处死。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移植瘤细胞中的Caspase-3及Smac/Diablo的表达。结果荷瘤小鼠在APS(高)、联合(中)、联合(高)组的体质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肿瘤组织的病理组织学HE显示,APS(高)联合顺铂组的肿瘤细胞坏死最为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表明,治疗组的肿瘤组织中Caspase-3、Smac/Diablo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联合(高)组升高最明显。结论 APS及联合化疗药物DDP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升高Caspase-3、Smac/Diablo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硫唑嘌呤(AZA)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含10%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大鼠MSCs,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的AZA分别作用于大鼠MSCs 24 h、48 h和72 h,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检测MSCs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MSCs经过3次传代后可纯化。在小于100 mg/L浓度下,AZA对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而AZA在大于200 mg/L浓度下作用72 h后,MSCs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大于66%,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在300 mg/L浓度下作用72 h时,MSCs的凋亡率则明显降低,而MSCs坏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大于200 mg/L的AZA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延长,MSCs进入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AZA对大鼠MSCs的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均有明显的影响。大剂量的AZA会直接造成MSCs死亡。  相似文献   

15.
石静  梁勇刚 《解剖学报》2013,44(1):73-78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AD)对人皮肤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酸性磷酸酶(APA)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 Rh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PCNA蛋白表达。结果AD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A431细胞生长增殖;且同一时间点50mg/L、100mg/L AD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D组作用A431细胞24h时,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不同浓度AD作用A431细胞24h,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均随AD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且50mg/L、100mg/L AD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D作用A431 24h细胞内PCNA蛋白随AD浓度升高表达逐渐减少。AD作用A431细胞24h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较,50mg/L、100mg/L 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可明显抑制A431细胞生长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下调PCNA蛋白表达有关。AD能诱导A431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黄芪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其影响是否通过PI3K/Akt/eNOS途径实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鉴定内皮祖细胞。观察0,50,200,800,3 200,6 400 mg/L黄芪多糖分别干预6,12,24,48 h对内皮祖细胞影响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黄芪多糖及黄芪多糖与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干预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水平。以未进行任何处理健康人内皮祖细胞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0.05)。黄芪多糖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当黄芪多糖在200~8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干预6~24 h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P < 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内皮祖细胞磷酸化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P < 0.05);PI3K抑制剂LY294002能阻断黄芪多糖诱导的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P < 0.05)。说明黄芪多糖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向内皮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SS)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 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逆转机制。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1~100 mg/L)的S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和K562/ADM 细胞48 h,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SS的非毒性剂量;采用非毒性剂量SS 1.25、2.5和5.0 mg/L,分别与不同浓度(0.05~100 mg/L)阿霉素(ADM)联合作用,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50%的ADM浓度(IC50),计算逆转指数和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DI),观察SS协同ADM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S联合ADM作用后K562/ ADM细胞内ADM的蓄积程度、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随着SS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相应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SS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为5.0 mg/L,逆转倍数为21.5倍;SS协同ADM作用后形态学方法显示肿瘤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了大量凋亡细胞,呈剂量-效应关系;SS可明显提高ADM在K562/ADM细胞内的蓄积,与未加S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S可增强ADM对K562/ADM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与未加S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K562/ADM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与未加S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SS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M有增殖抑制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部分逆转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蓄积,诱导细胞凋亡和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褐藻糖胶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0 mg/L、300 mg/L、500 mg/L、1 000 mg/L)褐藻糖胶处理MCF-7细胞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的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测定细胞〖STBX〗bcl-2〖STBZ〗和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实验浓度(100 mg/L、300 mg/L、500 mg/L、1 000 mg/L)的褐藻糖胶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大;褐藻糖胶诱导MCF-7细胞凋亡数增加,且可见明显的、凋亡特有的DNA梯形条带;在褐藻糖胶存在下,〖STBX〗 bcl-2〖STBZ〗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P<0.05)。结论:褐藻糖胶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其凋亡机制是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吗啡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含0.1、1、10、100、1000mg/L吗啡的培养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等体积培养基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吗啡作用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在不同浓度吗啡作用细胞48 h后,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Bc1-2、Bax和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相同作用时间点0.1~100 mg/L吗啡并不影响CNE-2细胞的增殖.而在1000 mg/L吗啡作用下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在24、48、72 h CNE-2细胞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达到(15.0±4.4)%、(30.7±4.9)%和(50.0±4.4)%.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对照组CNE-2细胞未见明显凋亡,0.1~100mg/L吗啡组仅见少量凋亡,而在1000mg/L吗啡组,可见到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1~100 mg/L吗啡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0mg/L吗啡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加[(39.33±6.03)%比(9.36±1.57)%,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在1000 mg/L吗啡作用CNE-2细胞48 h后,Bcl-2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ax表达增多,caspase-3活性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多.而其他浓度作用下CNE-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吗啡可诱导鼻咽癌CNE-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吗啡上调CNE-2细胞Bax蛋白表达,下调其Bcl-2蛋白表达,引起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