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测定我国荒漠、山丘、平原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ITS序列并分析其序列差异,首先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出ITS片段克隆入PMD18-Tvector上,再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约1000bp的ITS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本文报道的荒漠、山丘、平原疫区的3株杜氏利什曼原虫(L.dXJ771,L.dSC10,L.dSD2)的ITS序列大小分别为:1086、1027、1028bp。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荒漠分离株(L.dXJ771)的ITS序列与平原分离株(L.dSD2)及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有明显差异,平原分离株(L.dSD2)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也存在较明显差异,荒漠分离株(L.dXJ771)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差异略小于与平原分离株(L.dSD2)的ITS序列差异。  相似文献   

2.
内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系统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在一般情况下其无鞭毛期能抵抗巨噬细胞的杀灭作用。 为了观察经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后的小鼠其巨噬细胞的作用,我们采用了CFW纯系小鼠,经不同免疫方法于免疫后不同时间观察了体外培养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采用的巨噬细胞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期的比例为1:4。从每24小时吞噬功能的结果表明,经利什曼鞭毛体纯抗原免疫及福氏佐剂加利什曼抗原免疫的两组小鼠,均以免疫后3周的吞噬率最高,分别为72%及96%;两组吞噬指数的均值±SD(4.46±1.72,6.99±4.36)亦较正常组小鼠(1.68±1.25,1.72±1.15)为高,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了特异性抗原以及与佐剂合并具有对吞噬功能的激活作用。实验并观察了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的活力作用,从吞噬原虫后20小时开始至 144小时,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期再经三恩氏培养基培养后均能恢复为前鞭毛期,而经免疫小鼠巨噬细胞内的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在72小时后即消失活力。 另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利什曼原虫的动态亦作了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说明了经过免疫的小鼠,由于被淋巴细胞激活后的巨噬细胞能杀死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在宿主对感染应答中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探索黑热病的免疫机理具有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西及周边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体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虫种类型及其基因多态性,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例来自山西及周边地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骨髓样本提取DNA,分别扩增其核糖体小亚基r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RNA)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并应用其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3个临床样本SSU rRNA和ITS-1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和99.93%.基于SSU rR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3个患者感染的虫种与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和恰氏利什曼原虫L.chagasi聚为一支.基于ITS-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3例患者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均属于婴儿利什曼原虫.SSU rRNA与ITS-1序列分类的结果一致,ITS-1在利什曼原虫虫种鉴定上较SSU rRNA分辨率高,可鉴定到亚种水平.13例山西及周边地区利什曼病患者感染原虫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感染虫株间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什曼原虫感染模型,探讨中药复方加味玉屏风散对感染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选用加味玉屏风散及其单味主药对利什曼原虫感染模型进行干预。RT-PCR法检测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 mRNA表达水平,反映感染模型内Th1/Th2平衡状态;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内CD4~+CD25~+Treg(Treg)水平。与正常对照鼠相比较,利什曼原虫感染BALB/c小鼠脾脏内存在IL-4表达增强,呈Th2偏离;且其脾细胞内Treg水平显著升高(P0.05),加味玉屏风散复方或其单味主药可以下调感染动物脾脏内Treg水平(P0.05),下调脾细胞IL-4表达(P0.05),抑制感染部位的肿胀程度(P0.05),减轻病变。利什曼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存在免疫偏离,呈Th2优势应答,且存在Treg水平的增加,二个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成为易感动物感染持续存在原因;加味玉屏风散复方及主药可以显著下调感染机体内Treg水平,直接或间接抑制Th2优势应答的免疫偏离状态,从而实现抗感染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孕酮拮抗物RU4 86对妊娠小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与妊娠的相关性。 方法 取孕4、10d的小鼠 ,皮下注射RU4 86 (每只 15 0mg L) ,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在注射后 12、2 4、36h密切观察妊娠结果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的巨噬细胞。 结果 孕 4d ,注射RU4 86可以完全阻止胚泡的着床 ,且注射后 12~ 36h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涌入子宫内膜、肌层和肌间血管层 ,细胞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孕 10d ,RU4 86处理可以导致大多数胚胎吸收 ,并在处理后 4~ 36h子宫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发生急剧的变化 ,尤其是 12~ 36h细胞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RU4 86诱导小鼠妊娠早期的着床失败和妊娠中期的胚胎吸收与大量巨噬细胞侵入子宫有密切的关系 ,拮抗孕酮的免疫抑制功能可能是RU4 86的抗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利什曼原虫感染树突状细胞(DCs)早期的基因表达与信号通路变化,探究DCs感染后应答,寻找利什曼原虫感染后基于DCs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GEO数据库下载利什曼原虫感染前后DCs基因芯片数据,RStudio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STRING构建DEGs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scape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核心模块,RStudio软件对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DEGs 129个,其中IL12B与CXCL10差异最为显著,GO分析共富集23个过程,主要涉及病毒感染过程相关细胞反应及Ⅰ-IFN相关免疫反应;KEGG分析共富集3条信号通路,分别为甲型流感、麻疹及DNA复制信号通路。结论:利什曼原虫感染DCs前后Ⅰ-IFN信号通路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IL12表达,提示Ⅰ-IFN/IL12信号通路与TLR4/NF-κB/IL12信号通路可作为利什曼原虫感染治疗的靶点,CXCL10也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利什曼原虫感染后,出现类似病毒感染现象,推测抗病毒免疫疗法可能在对抗利什曼原虫感染中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因打靶构建基因缺失株是利什曼原虫分子水平研究的有效方法,而筛选特定的转化体是研究成功的第1步。筛选转化体常用抗生素筛选法。本文通过观察潮霉素和嘌呤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的生长抑制情况,确定了在抗性基因转化的阳性克隆筛选中,潮霉素及嘌呤霉素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32和10μg/mL。本实验的结果为下一步筛选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缺失株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加味玉屏风散及拆方组分对感染机体内CD4+CD25+Treg细胞(Treg)潜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加味玉屏风散及其拆方单味药组分(黄芪、防风、白术、党参)对利什曼原虫感染模型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分析脾细胞内Treg水平;RT-PCR法检测Treg功能相关转录因子Foxp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较,利什曼原虫感染BALB/c小鼠脾脏内Treg水平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复方及其部分单味药可以下调感染动物脾细胞内Treg和Foxp3表达水平(P<0.05),显著抑制感染部位的肿胀程度(P<0.05),减轻病变.结论:利什曼原虫感染BALB/c小鼠存在Treg水平的增加,中药复方加味玉屏风散和部分单味药组分可以显著抑制感染机体内Treg水平,促进感染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1,ACAT1)对卡介苗(BCG)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胆固醇水平及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 BCG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qRT-PCR法检测ATAC1基因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TAC1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的表达水平,胆固醇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变化,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以感染0 h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在BCG感染巨噬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CAT1基因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2、6、12 h逐渐下降,12 h达到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ACAT1蛋白的表达量随感染时间先降后升,在感染后12 h表达量最低,感染2 h、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感染6 h、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在感染后2、6、12 h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胆固醇酯含量逐渐下降,至12 h最低,6、12、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胞内脂滴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先降后升,且感染后12 h胞内脂滴数量最少。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ACAT1表达下调,使胞内胆固醇酯合成量下降,胆固醇积累,激活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0.
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DC在脑损伤过程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中DC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转化成DC的情况 ,并检测了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 :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缺血侧DC数量显著增多 (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与对照组 ,缺血组DC表达MHC II分子显著增高 (P <0 0 0 1) ,表达IL 10在 2 4h、48h也增高 (P <0 0 1,P <0 0 0 1)。比较缺血组两侧半球 ,6h和 12h缺血侧DC表达IL 1β明显增加 (P <0 0 5和P<0 0 1) ,12h、2 4h和 48hIL 6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 ) ,TNF α的表达高峰分别为 6h~ 12h(P<0 0 5、P<0 0 1)和 48h~6d(P <0 0 1、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DC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 ,表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及测微器在50侧(男30、女20)成人尸体的标本上对伸(足母)短肌和伸趾短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解剖与测量.伸(足母)短肌的长54.8±0.90mm,宽15.90±0.44mm厚3.46±0.18mm;伸趾短肌的长65.65±1.58mm,宽19,46±0.51mm,厚3.43±0.19mm.血供主要来自跗外侧动脉,其起点处的外径1.72±0.09mm,入肌处的外径0.82±0.06mm,可游离的长度24.85±1.41mm;肌肉由腓深神经分支支配.本文还讨论了该肌瓣的临床应用及作为供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半月板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大鼠角膜中央区SP样、CGRP样免疫阳性纤维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角膜中央区注射HRP后,用抗SP和抗CGRP抗体对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证明:双重阳性细胞出现于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区且集中分布于背内侧部.CGRP样双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的背内侧部的周边区;SP样双重阳性细胞散在于节的背内侧部的深部。两者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未见双重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of rats was studied by giv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o the fetus in vivo.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was given to the fetus by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of pregnant rats for removing exogenous glucocorticoids from the fetus, and by brain aspiration of the fetuses for removing the fetal pituitary gland (ACTH) and endogenous glucocorticoids. When the fetus was placed under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for the last couple of days of gestation,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ccurred speciflcally in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The degree of the poor differentiation seem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duration of the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Supplemental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could prevent this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depends much on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15.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等电点聚焦电泳(IEF)、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Dise-PAGE)和免疫电泳(IE)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分析的结果。成虫和囊蚴在理化性质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组分和少数特征组分;成虫和囊蚴存在共同抗原和期特异抗原;期特异抗原大多数含糖脂蛋白,部分期特异抗原为主要血清学抗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腹壁淋巴管对物质转运的功能与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此实验,取成年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动物以4mg环磷酰胺/100g体重的剂量隔日腹腔注射一次。B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于第三次注射后,开始以1ml/100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40%印度墨水,每日一次,连续注射两天。动物经环磷酰处理后,腹壁引流淋巴管对腹腔的碳粒清除速度下降,碳粒滞留于腹腔内,但其一旦进入淋巴管  相似文献   

17.
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方法,即用不同剂量的神氨酸酶(唾液酸酶)作用相同的时间,和用相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作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红细胞进行处理,以达到以不同程度地去掉其表面电荷,测量处理过的血液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样本红细胞的DI、(DI)or、(DI)d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曲线,即DI-γ、(DI)or-γ和(DI)d-r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血粘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与红细胞变形性等流变特性,有力地证明了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与血沉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行为,而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则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室饲养研究了川楝素对家蝇(Musca  相似文献   

19.
20.
云南正常人角膜前曲率半径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张仲彦  郝江 《解剖学杂志》1997,20(4):310-312
测定统计了云南正常人515例(1030)眼的角膜前曲率半径,结果如下:水平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728±0.301mm((?)±s);垂直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627±0.307mm.水平经线与垂直经线间以及男女性别间的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同性别中左右眼间无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大,角膜前曲率半径值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