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脾动脉的部分小分支血管,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9例。结果:栓塞范围为30%~70%,术后患外周血象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再出血间期延长。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脾动脉亢进的影响。方法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 欧乃派克6-7ml。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6月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门脉血管参数,并查血常规变化。结果行2次栓塞8例,其余均一次栓塞,栓塞面积占脾脏40-70%,门静脉(PV)、脾静脉(SV)横径明显缩小,其中SV最大流速与流量均显著下降(P<0.001),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术后1月、6月、12月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可明显降低门脉压力及改善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表达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旨在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细胞的百分率;同时测定AST、TBIL和PT。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1),肝硬化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5)。肝硬化组CD8^+CD38^+、CD8^+细胞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P〈0.05)。(2)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各组之间比较,中度组CD8^+CD38^+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CD8^+CD38^+、CD8^+、CD38^+均高于轻度组(P〈0.05,P〈0.05,P〈0.05);重度组CD38^+高于中度组(P〈0.05);肝硬化组CD8^+CD38‘均明显低于轻、中、重各组(P〈0.05,P〈0.01,P〈0.01),肝硬化组CD8^+低于重度组(P〈0.0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ST、TBIL、PT不正常组CD8^+CD38^+均高于AST、TBIL、PT正常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38^+细胞明显升高,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并与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测定,对病情分析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评价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8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31次PSE.结果:28例手术中27例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25位患者术后1周以内、1~2周及2周以上WBC和PLT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临床有效率为 92.6%.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不大.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亢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对肝功能的改善,近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联合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肾静脉分流(简称联合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从(37±8)cmH,0降至(30±4)cmH2O,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人肝血流量从(1098±338)ml/min减至(995±293)ml/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从(605±288)ml/min增至(735±293)ml/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93%)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4%,其中1例死亡。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未发现脾静脉血栓形成,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为理想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60例,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6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A、B两组.A组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B组为实验组,3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血凝四项、肝功能、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CT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外周血象、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间比较无显著地差异性(P<0.05),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细胞减少状况,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且术后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对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作用。方法52例经超声引导下PrrVE作为观察组,37例采用盲穿门静脉行PTVE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指确定穿刺点至导管置入时间)、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73.1%)显著高于对照组(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时间(2.3±0.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2±0.8)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栓塞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对PTVE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准确判断门静脉位置,增加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穿刺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血流和肝纤维化指标对诊断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用肝门静脉超声和放免法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血流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肝硬化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着肝功能Child Puph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活动性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静止性肝硬化(P〈0.05~0.01);超声与血清判断肝硬化的符合率比较大致相同。结论:肝门静脉超声和肝纤维化指标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对大鼠脾肾两虚证体温及血浆睾酮(T)、雌二醇(E2)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该方药对改善脾肾两虚证的意义及探讨中医脾肾相互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肌健力组、强肌右归组、右归组。前期采用大黄复制脾虚模型,后期采用氢化可的松复制肾虚模型,分别给予蒸馏水、强肌健力方、右归丸灌胃。观察各组动物血浆T、E2的含量及体温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机体功能下降,体温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初期T含量升高(P〈0.05),到后期则明显降低(P〈0.01),E2含量一直升高(P〈0.01),E2/T比值在初期没有变化,后期则明显升高(P〈0.01);强肌健力组和强肌右归组均可使体温升高,而E2含量及E2/T比值则降低(P〈0.05~0.01)。结论:从脾虚模型到脾肾两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强肌健力方对脾肾两虚证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与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而辨证施治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对47例RA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HVs)进行CD3、CD8、IL-17与CD4、CD25、F0xP3标记,测定Th17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8^+IL-17^+T细胞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1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0.68±0.29)%(t=1.83,P〈0.05);CD4’CD25’FoxP3^+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4±0.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9±1.23)%(t=-2.94,P〈0.05)。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结果:IL-6水平在RA组为(13.5±3.7)ng/L,正常人为(4.6±0.9)ng/L(t=6.24,P〈0.01);IL-23水平在RA组为(71±19)ng/L,正常人为(25±6)ng/L(t=14.37,P〈0.01);IL-17水平在RA组为(122±33)ng/L,正常人为(37±9)ng/L(t=19.01,P〈0.01);RA患者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RA患者外周血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异常可能是RA发病的重要因素,IL-6和IL-23的升高是引起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检测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化仪器分析藏、汉族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的检测区间,以建立本地区的备查血细胞参考范围。选择1661名西藏地区和541名平原地区健康成人,分别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XE一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HCT、MCV、MCH、MCHC、RDW及PLT。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健康成人WBC比平原地区偏低(P〈0.01);西藏地区RBC、Hh和HCT比平原地区偏高(P〈0.001),且男女之间有差异(P〈0.001);西藏地区PLT比平原地区偏低(P〈0.001);汉族男性WBC参考范围为(3.4~8.8)×10^9/L,女性为(3.4~9.0)×10^9/L,藏族男性为(3.4—8.7)×10^9/L,女性为(3.4~8.6)×10^9/L;汉族男性RBC为(4.8~6.8)×10^12/L,女性为(4.3—5.8)×10^12/L,藏族男性为(4.6~6.9)×10^9/L,女性为(4.1~5.8)×10^12/L;汉族男性Hb为(149~210)g/L,女性为(123~170)g/L,藏族男性为(147~211)g/L,女性为(120~170)g/L;汉族男性HCT为0.45~0.65,女性为0.39~0.53,藏族男性为0.44~0.65,女性为0.37~0.54;汉族男性PLT为(88~257)×10^9/L,女性为(97—266)×10^9/L,藏族男性为(89—270)×10^9/L,女性为(98—280)×10^9/L;RDW〈15.3%。制定高原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清HCV-R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2例。健康人群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HCV—RNA含量分为A组(HCV-RNA含量:〈10^5IU/ml)、B组(HCV.RNA含量:105IU/ml)、C组(HCV-RNA含量:106NIU/ml)、D组(HCV-RNA含量:10^7IU/ml)。分别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HCV.RNA含量。分析PT、AFIT、TT、FIB指标在不同血清HCV.RNA含量组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除FIB值外,不同HCV—RNA含量组之间胛、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PT=32.91,X2APTT=25.78,X^2 TT=43.14,P均=0.000)。各组PT、APTT、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病毒含量≥10^5 IU/ml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FIB值,除了病毒含量≥10^7 IU/ml≥106~〈10^7 IU/ml组外,其余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随着病人体内HCV-RNA含量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对于HCV-RNA含量≥10^6 IU/ml的病人。应随时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以防出现严重的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胰岛样结构的技术方法。方法体外诱导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制备成浓度分别为1×10^4/ml、3×10^4/ml、1×10^5/ml、3×10^5/ml(1×10^4/ml、3×10^4/ml、1×10^5/ml、3×10^5/ml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细胞外基质(ECM)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4h以诱导形成胰岛样结构,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胰岛样结构的形态和大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胰岛样结构中ECM成分及其细胞组成与定位。将胰岛样结构分别在含5.6和30.0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门静脉将胰岛样结构移植至大鼠肝脏,移植后连续3d经鼠尾静脉检测血糖水平。结果90%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了胰岛样结构,其包膜、大小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结构相似;以形成直径150μm大小胰岛样结构的比例为标准,比较各组细胞浓度与胰岛样结构形成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分别与1×10^4/ml、3×10^4/ml、3×10^5/ml组(25.0%±2.5%、28.0%±3.0%、21.5%±2.5%)相比,1×10^5/ml组胰岛样结构形成率最佳(36.5%±4.0%,均P〈0.01)。胰岛样结构包膜上含有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的ECM成分,且其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阳性细胞,其细胞比例与分布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30.0mmol/L高糖浓度刺激后胰岛样结构胰岛素释放水平[(110±12)μIU/ml]较5.6mmol/L基础糖浓度[(59.5±8.0)pIU/ml]明显增加(P〈0,01),胰岛样结构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以将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外大量、快速、高效地诱导形成具有功能的胰岛样结构。  相似文献   

14.
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分离株的分离与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山西省某鸡场鸡球虫感染粪便样品中获得l株纯种球虫,鉴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并命名为Eimeria tenella SX010323,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该球虫卵囊寄生于盲肠、为宽卵圆形,卵囊壁光滑、褐色,无卵膜孔,有极粒,无内、外残体。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有斯氏体。卵囊大小范围为(16.80~28.80)μm×(14.40~25.20)μm,平均大小为(21.54±0.24)μm×(17.85±0.24)μm,形状指数为1.21±0.05。子孢子,大小范围为(10.20~12.75)μm×(4.40—7.25)μm,平均大小为(11.54±0.24)μm×(6.27±0.43)μm。潜隐期为141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9h;(2)63只11日龄的海兰白公雏随机分为7组,分别口服感染此新鲜卵囊1×10^3、5×10^3、1×10^4、2×10^4、5×10^4、1.0×10^5个,并设立不感染对照组。结果表明:所有感染组增重均低于对照组(P〈O.05),各感染组间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增重和增重率显著降低,血便率和盲肠病变记分增加(P〈0.05);(3)将4℃分别保存17、13、10、4、1个月和新鲜孢子化的虫株卵囊,以1.5×10^4个/只的剂量感染11日龄雏鸡,每组10只。结果表明:保存1个月和4个月活力较高,保存10个月活力开始下降,保存13、17个月活力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对107例血液病人及100例正常人进行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并对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2例ITP病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测量结果为(28.87±8.91)%(范围从15.16%±44.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为(9.06±3.87)%,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2例AA的RP%为(5.96±3.01)%(范围从2.50%±14.49%),低于正常对照组,RP绝对值为(1.57±1.90)×10^9/L,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6例ALL组RP%为(12.20±5.33)%,30例ANLL组RP%为(10.83±5.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P绝对值为(139.67±80.06)×10^9/L,RP绝对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5例MDS病人RP%为(21.75±7.3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析了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检测结果,并与RP%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6例病人的网织血小板的检查结果与骨髓巨核细胞检查结果相符。结论RP%及RP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测定结果显示RP%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建立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实验按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数量分为1×10^7/只组、5×10^6/只组、2.5×10^6/只组、1×10^6/只组、5×10^5/只组、1×105/只组和溶剂(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肝肺脾(重量、形态、病理)、染色体、血涂片、骨髓涂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注入P815细胞≥1×106/只的所有组小鼠均死亡,〈1×10^6/只的所有组生存良好,且死亡小鼠的生存时间与注入细胞数量呈负向依赖关系(P〈0.05)。死亡组小鼠体重较注射前相当或减轻、肝肺脾重较对照组及未死亡组显著增加(P〈0.05);肝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突起,部分脾肺可见出血梗死灶,病理示肝脾有大量异形肥大细胞瘤细胞浸润;脾细胞染色体分析可见肥大细胞瘤细胞的非正常染色体核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涂片可见少量肥大细胞瘤细胞,骨髓涂片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P815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能使BALB/c小鼠形成肥大细胞瘤/白血病,可作为肿瘤实验研究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化氢( H2 S)对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H2 S与一氧化氮( NO)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 PPG)组、肝硬化+硫氢化钠( NaHS)组和正常组4组,每组8只。肝硬化组、肝硬化+PPG组及肝硬化+NaHS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造模结束第2天,肝硬化+PPG组大鼠腹腔注射PPG 30 mg/(kg.d),肝硬化+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 56μmol/(kg.d),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大鼠腹腔给予10 ml/( kg.d)生理盐水。给药干预1周后,测定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 PVP)、大鼠门静脉血浆H2 S、NO含量。结果:实验结束,经病理学观察证实肝硬化大鼠模型制备成功,PVP均大于11.80 mmHg,显示门静脉高压形成。肝硬化组、肝硬化+PPG组和肝硬化+NaHS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均高于正常组,门静脉血浆H2S含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PPG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高于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浆H2 S含量低于肝硬化组;肝硬化+NaHS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低于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浆H2S含量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内源性H2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内源性H2 S与NO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可能呈现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共同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数量变化及其与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例ACS,包括12例心肌梗塞(MI)和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2例稳定性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浆中的PMP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 4组患者PMP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P<0.001).MI组[(6.82 ±2.12)×105/ml]或UA组[(6.09 ±1.44)×105/ml]的PMP数量分别与SA组[(2.34±1.33)×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MI组或UA组的PMP数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2.27±1.40)×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PMP与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01).结论 PMP可能有助于ACS患者血栓的形成和增强炎症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 ARFI)评价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6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与33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S0),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肝脏s5、s6、s7、s8段及肝包膜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常规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肝、脾大小及门静脉内径.结果 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肝穿活检病理结果分为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早期肝硬化组(S4).早期肝硬化组(S4)的肝脏各段剪切波速度与S0组、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纤维化组(S2-S3)与S0组、S1组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S1组与S0组间的各肝段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肝包膜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肝硬化组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较其他组有增加,并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程度,方法可行,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间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分别测定其血浆中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6-Keto-PGF)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浆中6-Keto-PGF和TXB2含量分别为(108.8±34.2)ng/L和(87.5±19.3)ng/L,B级为(139.4±38.3)ng/L和(106.6±20.7)ng/L,C级为(181.9±53.2)ng/L和(128.5±26.3)ng/L,正常对照组为(90.6±23.6)ng/L和(73.6±18.3)ng/L,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2,4.63,P均<0.01);各组间经SNK-q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浆中6-Keto-PGF和TXB2含量在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中逐级增高。结论:血浆PGI2和TXA2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动态监测PGI2和TXA2含量的变化有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