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3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对大学生进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状态无聊、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两种无聊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34,Ps0.01),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35,Ps0.01),两种无聊与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36,-0.40,Ps0.01)。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状态无聊影响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可直接影响进食行为,也可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进食行为问卷对9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进食行为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7.393,9.567,5.435;P0.001),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女生的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高无聊倾向大学生在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上得分明显高于低无聊倾向大学生;3无聊倾向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与限制性进食呈零相关或低负相关;4无聊倾向的外部刺激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负向预测限制性进食,而内部刺激有效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χ2/df=3.95,CFI=0.902,TLI=0.908,RMSEA=0.067,SRMR=0.055,AIC=32476.24,BIC=32869.04)。结论: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的进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拖延程度,以及拖延与状态特质焦虑、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一和大三学生816人(男生436人,女生380人;年龄17~25岁),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PS,任一条目得分≥4分为"存在拖延行为")、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自我控制量表(SCS)进行测量。结果:GPS平均得分为(55.0±10.4),95.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GPS得分与STAI的2个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4~0.43,均P0.01),与SCS及5个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33~-0.53,均P0.01);自我控制对拖延有负向预测(β=-0.42,P0.01),特质焦虑对拖延有正向预测(β=0.24,P0.01),综合预测能力为28.2%;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和拖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6%。结论:大学生拖延现象常见。特质焦虑既可以直接预测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预测拖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膜拜成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与自我和谐行为的研究,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正常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膜拜成员特质焦虑得分(48.98±7.46)分,对照组人员得分(40.86±8.97)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5.66,P0.01);②膜拜成员和对照组人员在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t=-2.37,2.41;P0.05);③膜拜成员状态焦虑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r=0.28,P0.05)。结论膜拜成员存在特质焦虑,并影响自我和谐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压力、自我控制与情绪性进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荷兰人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5所中学的180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负性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在负性情绪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之间为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负性情绪不仅能够直接导致情绪性进食行为的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更多的情绪性进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在中考前3个月对山东省德州市224名在校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5),而在城乡、班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考生的状态焦虑得分、特质焦虑得分和焦虑总分在性别、城乡、班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中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r=-0.311,P0.05)、特质焦虑(r=-0.396,P0.01)、总分焦虑(r=-0.375,P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考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且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低,焦虑情绪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问卷、身体监控量表、自尊量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对73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客体化与身体监控(r=0.39,P0.01)、异常进食行为(r=0.2,P0.01)显著正相关;身体监控与异常进食行为显著正相关(r=0.17,P0.01);自尊与自我客体化(r=-0.07,P0.05)、身体监控(r=-0.14,P0.01)显著负相关,而与异常进食行为相关不显著(r=-0.06,P0.05);Bootstrap检验发现,自我客体化能够显著预测社交焦虑,身体监控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调节中介路径的后半段。结论:(1)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身体监控产生作用;(2)自尊在身体监控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与高自尊个体相比,身体监控对低自尊个体的异常进食行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中文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Dutch Eating Behaviour Questionnaire,DEBQ)在中国大学生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调查了1093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003份,用以评定中文版DEBQ的结构效度、聚合和区分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组合信度。另用进食态度问卷中文版、情绪化进食量表中文版、自我控制量表在187名大学生中检验效标关联效度。4周后随机选取132名大学生进行重测,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中文版DEBQ包括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3个因子,共28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38,CFI=0.90,TLI=0.89,RMSEA=0.05,SRMR=0.06)。中文版DEBQ各因子的AVE均大于0.5,CR均大于0.7,且CRAVEMSVASV,各因子间相关系数(0.22~0.35)小于AVE。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均与进食态度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情绪化进食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情绪性进食和限制性进食与BMI呈显著正相关。总问卷及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6~0.93之间,组合信度在0.88~0.94之间,重测信度在0.72~0.81之间。中国大学生的情绪性进食和限制性进食行为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结论:中文版DEBQ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评估大学生的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自我控制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自尊对暴食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暴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整群抽取的1175名中小学生(其中超重和肥胖共207人)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暴食在体重正常学生、超重学生和肥胖学生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78%,5.88%和16.90%;2不同体重组在自尊水平和暴食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我控制上差异不显著(P0.05)。3自尊、暴食和自我控制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自尊与暴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57,P0.01),与自我控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02,P0.01),暴食与自我控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73,P0.01)。4自我控制在自尊对暴食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P0.01)。结论:自我控制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自尊对暴食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点理工科大学硕士研究生面临毕业时的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为学校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东某重点理工大学2010级硕士毕业生进行测评。结果男女生状态焦虑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男生t=2.69,P0.01,女生t=4.26,P0.001),且女生特质焦虑也显著高于地方常模(t=2.37,P0.05);高状态焦虑组和高特质焦虑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t=2.11,2.89;P0.05和P0.01),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总的社会支持分则显著低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t=5.13,6.72,6.31,6.90,7.09,8.02,8.11,8.69;P0.001);按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计算,影响状态焦虑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总的社会支持、考试成绩、自我效能、性别(t=-7.675,2.472,2.268,2.042;P0.001或P0.05);而影响特质焦虑的因素则为总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性别(t=-9.723,2.722,2.372;P0.05)。结论硕士研究生比普通人更容易处于焦虑状态,考试成绩越差,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也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则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焦虑障碍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①患者组情感量表的诸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高于患者组(P<0.01);③状态焦虑与情感量表各因子、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0.459~0.781,P<0.01),与自我效能感量呈负相关(r=-0.332,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特质焦虑和焦虑紧张因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特质焦虑、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特质焦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心理素质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编心理素质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4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在人际交往维度得分(P0.001)、突发应对维度得分(P0.05)及心理素质总体得分(P0.05)上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心理素质中各项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330,0.507,0.437;P0.01),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550,0.629,0.603;P0.01)。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中各项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483,0.619,0.531;P0.01)。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大学生心理素质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时间管理倾向,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5.3%。结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及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其管理时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及自我控制上的差异,初步构建并验证自我控制在情绪性进食与进食障碍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情绪性进食量表中文版、进食障碍调查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对4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情绪进食组在进食障碍倾向大部分因子上均显著高于积极情绪进食组和正常组,但是在自我控制因子上,消极情绪进食组和积极情绪进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中介模型成立。结论:消极情绪进食会更多的导致进食障碍倾向,自我控制能部分中介消极情绪进食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情况,考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关系。方法:采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长沙市3所中学中随机抽取的606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女生的情绪性进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097,P0.05);2情绪性进食得分与生活事件(r=0.49,P0.001)及情绪指向应对方式(r=0.45,P0.001)正相关;3控制性别的影响后,生活事件及情绪指向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情绪性进食(R2=0.343;P0.001);4控制性别后,人际关系(B=0.465,P0.01)、学习压力(B=0.700,P0.001)和其他(B=0.988,P=0.001)以及发泄情绪(B=0.519,P0.05)和幻想否认(B=0.405,P0.05)对情绪性进食预测显著。结论:生活事件量及采取情绪指向应对方式会增加个体情绪性进食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15名大学生,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学业拖延量表(PAS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程序及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机依赖得分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29,P0.01);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影响,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2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最高;3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8.
超常与常态儿童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超常儿童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在自我概念、焦虑以及成就动机这三项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方法:用自我概念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成就动机量表,考察超常儿童(分别为小班:11岁组30名;大班:13岁组31名)与同龄普通儿童(分别为11岁组50名、13岁组50名)在这三项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大班超常儿童在身体自我、同伴自我、班级自我、自信自我、非学业自我概念以及总分上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以及避免失败取向得分均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0.01);小班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以及成就动机上与同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超常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可能受学习压力、教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人人格特质与拖延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某高校一年级研究生344名(男性191人,女性153人),采用简版大五人格量表(Mini-IPIP)、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包含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维度)和一般拖延量表(GPS)进行测量。结果:GPS得分与Mini-IPIP宜人性、尽责性得分呈负相关(r=-0.13、-0.53,P0.05和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1)。以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显示冲动系统在宜人性与拖延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η~2=0.65,95%CI=-0.59~-0.15),控制系统在神经质与拖延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η~2=0.15,95%CI=0.02~0.25),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尽责性对拖延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η~2=0.20、0.20,95%CI=-0.38~-0.05、-0.70~-0.24)。结论:青年人人格与拖延行为的关系受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人格维度中自我控制双系统在二者关系中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自我情绪评估在大学生的正念水平与情绪化进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评估量表(FFMQ)、情绪化进食量表中文版(EES-R)和情绪智力量表(WLEIS-C)对6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正念水平与情绪化进食呈显著负相关(r=-0.079,P0.05)、与自我情绪评估呈显著正相关(r=0.315,P0.05),自我情绪评估与情绪化进食呈显著负相关(r=-0.124,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作用的检验表明,自我情绪评估在正念与情绪化进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正念与情绪化进食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自我情绪评估来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