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这类受体还包括KA受体(kainic acid receptor,KAR)和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propionate receptor,AMPAR)。绝大部分NMDA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兴奋性突触传  相似文献   

2.
NMDA受体是指对NMDA(N-甲基D-天冬氨酸)敏感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研究γ-氨基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作用同时,人们注意到中枢有兴奋性氨基酸。1960年Curtis及Watkins发现L-谷氨酸、L-天冬氨酸对脊髓细胞有明显兴奋作用,测定兴奋性氨基酸在脑中的含量,发现L-谷氨酸,L-天冬氨酸相当高。经20多年的研究,对中枢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认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中可能起着递质作用。近年来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放射性专一的配基合成,应用药理、电  相似文献   

3.
NMDA受体与癫痫及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氨基酸,其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参与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本文重点介绍近年对NMDA受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AMPA和KA受体的药理学和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受体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大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是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包括NMDA、AMPA和海人藻酸(kainate,KA)受体通道(图1),它们在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NMDA和代谢型谷  相似文献   

5.
<正>NMDA受体是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重要部分,它和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等许多复杂的功能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氧化氮(NO)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能激活鸟嘌呤核苷酸环化酶,提高谷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0)的形成有赖于一氧化氮合酶(NOS)对L-arginine的分解而生成,在中枢神经系统有许多神经无含有NOS,称为NOS神经元,近来对此研究颇多。 在中枢神经系统NO的释放多为突触后的.这与NMDA受体有关。一般认为,在突触前释放谷氨酸(glu)作用于NMDA受体,促使钙通道开放,Ca~(2+)与ealmodulin联合,促使NOS发挥作用而产生NO。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内含有丰富的作为重要神经递质的兴奋性氨基酸,因此也广泛存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等)结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而实现其生理效应。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根据对不同激动剂的选择性和反应强度,离子型受体分为NMDA受体、使君子酸(AMPA)受体和海人藻酸(KA)受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兴奋性氨基酸(EAA)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是一个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有多个不同活性区域调节点,其中拟精神药Phencyclidine(PCP)和thienycyclohexypiperidine(TCP)能与受体—离子通道内面特异位点结合,调节NMDA受体功能。Dizocilpine(MK—801)是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亦能与PCP点结合而具抗惊厥作用和脑缺血保护作用。巴比妥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公认。近年来,GSH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GSI-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作用于N-甲基D-在冬氨酸(NMDA)、海人藻酸(KA)、P物质及μ阿片等受体,产生抗兴奋性  相似文献   

10.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有5种类型。如同 GABA、5-HT 和胆碱能受体等一样,EAA受体亦可分为两大类。其中 NMDA 和非 NMDA 受体都具有4个跨膜区段(TM),并由 TM 的某些顺序组成了离子通道:促代谢受体(mGluR)则系具有7个 TM、与 G 蛋白相偶联的受体,它是通过促进磷脂酰肌醇分解,产生第二信使而发挥作用的。NMDA、非 NMDA 和促代谢受体激活均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所必需,后者乃是记忆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背景:NMDA受体是脑内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特异性受体,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SD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前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NMDA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的变化情况。 方法: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nestin以及分化1,3,7 d 神经前体细胞的βⅢ-tubulin表达情况。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60 mV钳制电压下记录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电流。将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无Mg2+的细胞外液;实验组加入10,20,50,100 μmol/L NMDA。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的NMDA受体未检测到介导电流产生;分化1,2 d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未检测到电流;分化3,7 d的神经元前体细胞能够检测到电流,随着NMDA剂量的增加电流也在增大;分化7 d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在相同剂量的NMDA诱导产生的电流较分化3 d的产生的电流大。提示:①实验中未检测到神经干细胞的NMDA介导电流产生。②神经前体细胞第3天时检测到NMDA介导电流。 ③随着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进展,NMDA介导电流在增大。  相似文献   

12.
兴奋性氨基酸抑制胎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SD胚胎大鼠脑室下带(SVZ)神经干细胞,利用MTT比色法测定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和谷氨酸(Glu)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成功分离出具有胚胎源性的神经干细胞,NMDA和Glu均能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 结论:培养的SVZ区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能有效地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经典的谷氨酸受体激活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及其毒性学说被认为是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理论仅适用于短暂的缺血急性期,在缺血后期运用N-甲基-D-天冬氨酸 (N-methyl-D-aspartate,NMDA) 受体拮抗剂甚至不利于神经元的存活,NMDA受体途径只是介导脑缺血后钙毒性反应的环节之一,可能并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谷氨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的可塑性及学习起很大作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是谷氨酸的受体之一.当NMDA受体活动增强时,可使钙离子间细胞内流量增加,是脑外伤后引起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的原因之一.为观察NMDA受体在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及嗅脑内的分布,我们用SD大鼠作实验.灌注取脑后,将脑作冰冻切片,用NMDA受体的信息核糖核酸为探针(NMDAmRNA),用碱性磷酸酶法染色,用olympus AH_3型显微镜进行观察.有NMDA受体分布的区域染成鲜蓝色.在镜下观察到NMDA受体为细粉末点状,分布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观察结果表明NMDA受体在大鼠皮层及嗅脑内有广泛分布.嗅球的僧帽状细胞的胞浆内含大量NMDA受体,大脑前额叶及其基底前脑的各层细胞均含NMDA受体,而顶枕叶的皮层则主要在2~3层及第5层锥体细胞含NMDA受体.大脑及嗅球内NMDA受体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不均匀现象,可能表明大鼠的嗅脑、前额叶及基底前脑在其学习活动中起着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吴伟  史继新 《中国微循环》2003,7(6):391-394
近年来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机制1.1兴奋性氨基酸 (EAA)与缺血再灌注损伤EAA是一种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内EAA主要是谷氨酸(Glutamate) ,EAA受体有三种亚型 :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α -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 (AMPA)、亲代谢受体。其中NMDA受体是受配基调节的离子通道 ,对Ca2 + 具有通透性 ,可被Mg2 + 电压依赖性阻断。EAA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al tegmental area,VTA)NMDA受体介导的多巴胺(DA)神经元膜电流的变化。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海洛因依赖组(以下称依赖组)。按剂量递增原则皮下注射给予海洛因,纳络酮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VTA区DA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脑片膜片钳技术记录其NMD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N-methyl-D-aspartate(NMDA)介导的膜电流。结果:建立的海洛因依赖模型组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评分符合成瘾模型评分标准;海洛因依赖组VTA区DA神经元TH表达上调(P<0.05);海洛因依赖组VTA区NMDA受体介导的DA神经元膜电流减小(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组VTA区DA神经元TH反应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锌在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能神经末梢中含量丰富 ,而且在神经传导中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浓度可达30 0 μmol L。作为最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 ,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的反应与突触可塑性、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多种神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Zn2 能抑制由NMDA受体介导的电流 ,其抑制NMDAR的作用包括电压依赖和电压非依赖两种机制 ;同时 ,Zn2 对由不同亚基组成的NMDA受体反应的敏感性也不相同。此外 ,NMDAR上包括质子、多胺在内的多个结合位点也与Zn2 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铝暴露对海马NMD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有抑制作用。铝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膜功能和NMDA受体等途径影响细胞内外的钙稳态,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NMDA受体是中枢谷氨酸盐兴奋性受体的一种,参与突触可塑性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效应。NMDA受体通道在学习记忆中开启和学习记忆、神经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NMDA受体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树上的表面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MDA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面表达以及在树突结构上的定位。 方法 构建绿荧光蛋白 (GFP)标记的NMDA受体NR1a亚单位的表达载体 (GFP NR1a) ,转染原代培养 5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 ,用抗GFP抗体和Cy3交联的二抗染色活细胞表面的受体簇。结合青荧光蛋白 (CFP)的共表达突出神经元的结构细节 ,观察表面NMDA受体簇的分布。 结果 GFP NR1a转染的神经元能表达点状、且分布于全细胞的绿荧光NMDA受体簇 ,在成熟神经元的树突上多为表面受体簇。培养 7d和培养 17d的转染神经元树突表面的NMDA受体簇密度并无显著差异。另外 ,培养 7d的海马神经元 ,表面NMDA受体簇几乎都位于树突干上 ,而树突丝上则罕见 ;培养 2周后 ,约一半的NMDA受体簇分布于树突棘。 结论 表面NMDA受体簇的分布具有树突结构相关的特异性 ,尤其是发现在发育早期NMDA受体簇罕见于树突丝 ,却已广泛分布于树突干上 ,且密度相当于成熟神经元。提示在突触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可能是以预先表达于树突干表面的受体簇形式被新形成的突触所征募  相似文献   

20.
腺苷与癫痫     
内源性腺苷(adenosine,AD)可能是脑内自然抗痫物质之一,通过细胞膜上的A_1、A_2、A_3受体发挥作用。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释放增多、NMDA受体过度刺激、Ca~(2+)大量内流与癫痫的产生密切相关;而内源性腺苷的大量释放能终止癫痫发作,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今后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可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