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际敏感性最早源于Boyce和Parker提出来的"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指一种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过分觉知和敏感~([1])。目前关于人际敏感性有着不同的看法。Marin~([2])认为人际敏感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持续关注消极评价,这种特质使个体对人际冲突、指责、拒绝等保持警觉和敏感。Otani等~([3])指出人际敏感性的特征是过分敏感及恐惧实际  相似文献   

2.
拒绝敏感是对拒绝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高拒绝敏感的个体对拒绝会有更强的焦虑预期,更容易知觉到社会拒绝的线索;在被拒绝后,高拒绝敏感个体比低拒绝敏感个体更容易产生敌意和反应性攻击,并对亲密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我肯定和建立积极关系等策略缓解拒绝敏感。在未来的研究中,拒绝敏感与其他人格变量的关系以及拒绝敏感的干预策略有待于深入,拒绝敏感的相关研究也需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正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得到研究证实~([1-2])。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持久性因素~([3]),相对于受到积极教养的个体,受到不良教养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人格负相关,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与神经质人格正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通过神经质间接影响个体人际关系敏感~([5]),而人际关系敏感是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正>心理虐待是指与儿童有亲密关系和责任义务的人对其产生的持续、反复、不适宜的行为~([1])。相比于躯体虐待,心理虐待更容易产生消极、隐蔽、普遍的复杂结果。虐待经历导致个体形成不安全依恋,成人后,此种依恋更有可能体现在个体与其子女的关系中~([2])。有受虐经历的成年人更容易卷入犯罪行为并虐待自己的子女~([3])。儿童虐待认知是指个体对于儿童虐待的看法,主要包括对儿童虐待构成的认知、对虐待行为的态度。个体的儿童虐待认知与其对儿童的施虐倾向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孤独感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觉自己被忽略、被冷落,或者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1]),是儿童在社交过程中很容易体验到的一种不良情绪~([2])。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家庭、朋友和重要他人中得到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3])。领悟社会支持用来测定个体感  相似文献   

6.
拒绝敏感是个体焦虑地预期他人行为中的拒绝,并且对拒绝线索易感以及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研究者主要是从拒绝敏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个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面展开研究,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高拒绝敏感个体的认知加工机制以及特殊群体的拒绝敏感特点。本文对拒绝敏感的基本观点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未来研究需针对拒绝敏感的心理结构、不同拒绝情境下高拒绝敏感个体对社交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以及拒绝敏感的本土化研究等问题展开,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盛柳柳 《校园心理》2017,(5):369-372
<正>社会自我(social self-concept)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1])。社会自我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处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发展高水平的社会自我有利于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社会化需要个体获得语言和认知能力,学会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制约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学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这些是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96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歧视知觉、拒绝敏感性、抑郁和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2)歧视知觉直接正向预测攻击行为;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歧视知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歧视知觉是贫困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歧视知觉可以通过提高拒绝敏感性和抑郁进而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的学习过程~([1-2])。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并及时反馈,以便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达到高效教育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3])。局部解剖学是一门连贯性强、复杂的学科。同时,局部解  相似文献   

10.
<正>孤独感是个体的人际关系不能满足社交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1-2]),其影响个体的幸福感~([3-4]),但目前集中在对儿童和老年群体的研究。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契约,个体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越低,生活满意度越低~([5-6]),低人际信任也更易导致社会孤独感~([7])。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社会孤独、人际信任与幸福感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方便选取贵阳市两所高校的部分班级,在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工作场所暴力是护士时常面对的消极事件~([1])。相比综合科医院护士,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率和风险更高~([2])。既往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会加剧护士的工作倦怠~([3-4])。自悯是指个体在面对失败、不足或遭受苦难时,自己向自己表达怜悯或同情的能力~([5])。研究发现,自悯能帮助个体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缓冲它们带来的消极影响~([6])。高自悯水平的个体在面对自己的遭遇时,较少采用自我批判、反刍、思维抑制、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7])。同时,提  相似文献   

12.
正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作为普遍存在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PM_(2.5)体积小,表面积大,易吸附重金属、多环芳烃、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危害,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2])。许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PM_(2.5)会增加人类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3])、呼吸系统疾病~([4])、早产和低出生体重~([4])、糖尿病~([5])、神经毒性~([6])和肾功能损害~([7])等。  相似文献   

13.
<正>希望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Snyder~([1])认为个体的希望感是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包括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两部分。动力思维指启动个体行动,引导个体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动机和信念系统,路径思维指个体为达到既定目标采用的方法、策略和计划、组织的认知操作。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希望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2,3])、身体健康~([4])、乐观~([5])、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正>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主要的形态学课程之一~([1])。局部解剖学是对人体各部位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等进行描述的科学。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与指导为辅的学习方式。绘图学习方法是学习形态学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2])。图形是一种形象性材料,在人脑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个体面孔所诱发的一种正性情绪体验并使他人愿意趋近的程度即面孔吸引力~([1])。它是反映个体颜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心理学研究者一般采用共识法~([2])评价个体的面孔吸引力,通常指对某面孔进行吸引力程度评价时,绝大多数人认为高就高,认为其低就低。面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  相似文献   

16.
正职业倦怠指个体长期暴露于高工作要求和低资源的应激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症候群~([1]);其多发生于服务行业员工中,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服务质量~([2])。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或特质,使其能够成功适应和良好发展~([3])。目前国内医生工作负荷大,医患关系复杂,使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4])。本研究探讨医生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7.
<正>消极情绪修复动机指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消极情绪修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可分为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二者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共同构成个体对自我的整体态度~([2-6])。Greenwald的双重结构模型~([3])认为存在着高外显低内隐自尊(自大)、高外显高内隐自尊(自信)、低外显低内隐自尊(自卑)、低外显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管理倾向反映了个人对待时间的观念、态度以及统筹管理的特点,是个人对待时间资源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1-2])。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成就动机、幸福感等存在重要影响~([3-4])。特别地,作为人格特征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反应层面~([5])。当前针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探讨主要侧重以变量为中心,没有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以个体为中心的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主要探讨类别外显变量  相似文献   

19.
<正>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1997年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2])。积极心理学矛头直指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Ⅲ。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4])。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正好切合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此,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努力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思想应用及实践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来,以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韧性是指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出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1])。研究发现有些处于高危环境下的个体仍然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甚至还会出现"创伤后成长"迹象~([2])。Zimmerman研究发现父母——家庭的联通和支持能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