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方法,即用不同剂量的神氨酸酶(唾液酸酶)作用相同的时间,和用相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作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红细胞进行处理,以达到以不同程度地去掉其表面电荷,测量处理过的血液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样本红细胞的DI、(DI)or、(DI)d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曲线,即DI-γ、(DI)or-γ和(DI)d-r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血粘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与红细胞变形性等流变特性,有力地证明了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与血沉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行为,而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则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惠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患者基因型及其红细胞(RBC)参数变化,为临床α-地贫基因型的预测提供初步证据。 方法:将已确定的α-地贫基因类型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α-地贫静止型患者30例、α-地贫标准型患者28例、α-地贫HbH型患者32例,同时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对应的RBC参数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结果:不同基因型的α-地贫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小红细胞低色素症状;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HGB、MCV、MCH均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RDW明显升高,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α-地贫患者由静止型向HbH型变化,其相应的RBC参数指标也呈现明显差异(P<0.05)。 结论:RBC相关参数具备成为α-地贫基因类型预测手段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与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结合活性的变化。方法:在新鲜血中加入一定量癌细胞,计算花环率,反映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分离一定量的红细胞与IL-8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测IL-8含量,反映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结果:肝癌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与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均比正常人低(P〈0.01),而血清IL-8的含量比正常人高(P〈0.01)。结论:红细胞参与趋化因子的调控,在肝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临床上检测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与ECKR结合活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 h-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早产后在我科住院的胎龄小于34w,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给予保暖,维持体温、血糖、血压等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处理,必要时输血。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开始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00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w。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第1、2、3、4、5w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缩小(P〉0.05),但血细胞比容差别仍显著(P〈0.01);治疗组的输血率(8%)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2%)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网织红细胞(Ret)参数变化,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和恢复情况。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CV患者从PEG-IFN-α治疗第2周开始,Ret%、Ret#、IRF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WBC、ANC于治疗4周开始显著减低;IRF、Ret%、Ret#在治疗结束后第1周开始恢复,WBC、ANC在治疗结束后第2周开始恢复。结论:Ret各参数用于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和恢复情况,其敏感性高于WBC和ANC。  相似文献   

6.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NIDDM)24例红细胞钙总量及用激光衍射法测定其红细胞变形性(RCD)。测定50例NIDDM之红细胞在150、200、250、300及350mmol/L5种渗透压悬液中的变形性。结果表明,正常成人红细胞钙总量为33.62±12.80μmol/L,RCD降低的NIDDM患者,其红细胞钙总量明显升高(46.37±23.37μmol/L,P<0.05),而RCD正常之患者则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渗透压悬液中的最大DI值(DImax)显示,RCD降低之NIDDM红细胞在250及300mmol/L的DImax显著减小(P<0.001);而在150及200mmol/L的低渗范围,其DImax接近正常,符合内粘度加大的DImax渗透压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新生婴儿与80岁以上老年人红细胞物理特性(细胞表面积、体积和剪切弹性模量)及与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参数的相关关系,分析不同年龄和生化参数对红细胞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吸管技术测量新生婴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的红细胞表面积、体积和剪切弹性模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布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80岁以上老年人红细胞体积、表面积、剪切弹性模量均值都比新生婴儿红细胞相应参数要小,同年龄组内单个人样本间的红细胞力学参数均值相差不大。新生儿红细胞几何参数分布与老人相比更为集中,而剪切弹性模量分布比老年人红细胞的更分散。新生婴儿红细胞物理特性与总胆固醇和出生孕周相关性高;老年人红细胞物理特性与舒张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高。结论 新生婴儿与80岁以上老年人的红细胞物理特性有明显差异,影响不同年龄红细胞物理特性的生化指标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儿童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年来 ,全自动网织红细胞计数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已被公认。分析网织红细胞各指标与成熟红细胞相应指标的关系 ,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起到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用网织红细胞各种参数需首先确定其参考范围。我国目前对成年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调查有过报道[1,2 ] ,而对儿童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未见报道。因此 ,我们对 93例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福建省浦城县实验中心幼儿园正常儿童 (从体检者中筛出 ,血液化验指标正常 ,血红蛋白测定值大于 12 0 g/l,临床体征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在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妊娠期的变化情况。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38例静止型β地贫妊娠妇女进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等6项参数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正常妊娠及非妊娠的静止型β地贫妇女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止型β地贫妊娠妇女IRF、MFR、HFR3项参数较正常妊娠妇女增高;RET%、IRF、MFR、HFR4项参数较非妊娠的静止型β地贫妇女增高,LFR则低于正常妊娠及非妊娠的β地贫妇女(P〈0.05)。结论静止型β地贫妊娠妇女骨髓造血功能较正常妊娠及非妊娠的静止型β地贫妇女更旺盛。网织红细胞IRF、LFR、MFR、HFR4项参数可作为产前筛查静止型β地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7例临床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266011)于凌翔,张素桂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指新生儿生后2周内有红细胞数的异常增多,且伴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异常升高。当红细胞(RBC)数>7.00×10/L、血红蛋白(Hb)>220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细胞参数在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提供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而又经济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经我院基因诊断确诊的不同类型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149例,正常对照51例,采用HORIBA ABX PENTRA DX 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以下红细胞参数测定: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地贫各组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MCV、MCH、MCHC和RDW筛查α、β和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灵敏度分别是69.6%、83.3%和72.7%,84.8%、97.9%和100%,88.6%、100%和100%,78.5%、77.1%和77.3%,57.0%、64.6%和63.6%,HGB、MCV、MCH、MCHC、RDW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特异度分别是76.5%、96.1%、70.6%、49.0%和80.4%。结论红细胞参数MCV〈80 fl作为桂西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指标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分别运用NEPHSTAR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和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网织红细胞(RET)参数、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和CRP。结果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CRP、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和MFR能够敏感反映透析后患者的贫血改善程度,可作为患者透析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C反应蛋白的浓度测定对透析疗效观察及预示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2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30例健康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EPO.结果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EPO水平(中位数41.50mIU/mL)明显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位数9.60mIU/mL)和健康对照组(中位数15.30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8.5和106.5,P值均<0.01);根据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39,EPO检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界值为22.43 mIU/mL时,其敏感度为71.88%、特异性为82.22%;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血清EPO水平与RBC呈显著正相关(r=0.825,P<0.01),与Hb呈正相关(r=0.772,P<0.01).结论 EPO水平增高可能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发展相关;EPO是直接反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一项敏感、特异的指标,可作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显微激光散射技术对不同氧合状态下地贫红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MQLS)技术与显微生物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氧合情况下的单知态正常人和较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的研究。在实验中,对正常人及较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人血红蛋白聚集体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红细胞膜的搏动频率等动脉特性参数,以及对应的细胞的截面积、规化形状因子、长征、短径等图像分析数据同时进行了测定。发现正常人红细胞在氧合与去氧情况下,各种参数都没有显著左异,全在低氧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新理论、研发新技术,用于定量检测高血糖引起的红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实现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对糖尿病病程的监控。方法:利用新型显微成像技术与动静态图象分析软件,研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和细胞膜的弹性变化。分别检测健康人、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不同病程组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形态参数(细胞的接触面积、周长、长轴、短轴、圆度因子)和细胞膜的弹性参数(弯曲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结果: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其形态参数和细胞膜弹性参数随糖化血红蛋白和病程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红细胞形态变大必将影响其功能的改变,细胞膜弹性参数的增加使细胞刚性增加和细胞膜弹性功能减弱。结论:新型显微成像与分析系统可定量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活态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探索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以红细胞(RBC)增高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多血质,高黏滞,易栓、出血及一系列血管神经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微循环学异常。近年来治疗性红细胞单采(Therapeutic Red Cell Apheresis,TRCA)治疗PV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采用TRCA配合其他方法治疗PV获得较好疗效,并对部分病例在TRCA治疗PV前后进行微循环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在用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中,为了便于定量地评定和比较红细胞变形性,我们对目前常用的表达变形性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人为定义的指标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或相对过孔阻力)和堵孔红细胞比例分别用于表达红细胞平均变形性和堵孔特性比较合适。早期研究力求避免过滤过程中红细胞堵塞膜孔现象对实验的干扰,但通过对近年来不同实验方法下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红细胞堵孔特性蕴涵着重要信息,反映了红细胞变形性的不同方面。表达这一特性的参数对一些物理、化学,尤其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变形性改变,比平均变形性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轻度烧伤后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轻度烧伤动物模型研究了烧伤后红细胞(RBC)变形性及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轻度烧伤后红细胞变形性随时间有一先抑后扬的变化趋势。烧伤后立即取血(0h)所测结果与烧伤前比较,RBC最大变形指数(DI)max、积分变形指数IDI及红细胞渗透脆性都未见显著性差异;烧伤后1、2h时(DI)max、IDI显著降低(P<0.01或P<0.05);4、7h时(DI)max、IDI虽略低于烧伤前水平,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后不同时间点(0、1、2、4、7h)所取血样的RBC渗透脆性与烧伤前比较,除在烧伤后4h时显著增加外,在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变化。说明在用该动物模型所得结果中,(DI)max、IDI的受损及RBC渗透脆性的增加,可能都只与体液因素的作用有关。但RBC变形性的受损与其渗透脆性的变化不是同步的,说明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高原低氧环境中,不同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高原世居健康人群及不同居住时间的高原移居健康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世居西宁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高原世居及移居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08, 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2, P<0.01)。 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移居高原健康居民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流变特性的研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的取向能够早地反映出红细胞某些流变环境的变化,近来倍受关注。该论文报道了采用生物学方法,激光衍射仪、冷冻蚀刻电镜技术研究红细胞膜受体对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的取向和变形的影响。研究工作发现:受体的生化变化会引起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取向指数(OI)的改变,并且OI指数反应更加强烈,该现象对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