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别采用人帐诱法和CO2灯诱法对新疆北湾地区不同生境的蚊虫种类组成及构成进行调查并对两种调查方法进行比较.新疆北湾地区蚊虫种类有4属8种,刺扰伊蚊为各种生境优势蚊种,米赛按蚊、里海伊蚊、背点伊蚊以及凶小库蚊为常见种,环跗曼蚊、赫坎按蚊和尖音库蚊为少见种,不同生境蚊虫密度及种类组成不同;灯诱和人帐诱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
新疆哈巴河县克孜乌雍克地区蚊、蚋危害严重,为了给其防治提供生态学依据,于2005年6月蚊、蚋高发季节,对当地的蚊、蚋进行了昼夜活动观察.选择克孜乌雍克地区某居住区内外3种不同生境,用人帐诱法昼夜调查蚊、蚋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3种生境共捕获蚊、蚋15 056只,其中班布蚋13 062只,占86.76%,刺扰伊蚊1 994只,占13.24%;班布蚋在居住区外树林中捕获最多,刺扰伊蚊在居住区内树林中数量居首位.3种生境中班布蚋24 h变化规律相似,活动高峰时间主要在13:00~20:00;但不同生境刺扰伊蚊昼夜消长曲线不同,其中居住区内荒地与居住区外树林消长曲线变化相似,而居住区内树林与前两生境比较数量变化较大,3种生境依然出现晨峰或昏峰.新疆哈巴河县克孜乌雍克地区蚊、蚋种群密度与生境有关,蚋的危害比蚊虫严重.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检测江苏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根据三带喙库蚊可能吸血对象(猪、人、牛、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三带喙库蚊胃血来源.同时,用该方法检测猪血、人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中提取的DNA,验证其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12、24、36、48、60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人)、561(牛)、453(猪)、225(羊)、485(鼠)、266 bp(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60 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24只现场三带喙库蚊,血源来自猪、人、鸡、牛、鼠、羊分别为7、6、3,2、2、1只,其中5只蚊虫兼吸吸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三带喙库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不仅嗜吸猪血和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相似文献   

4.
蚊媒刺叮对Balb/C小鼠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是我国重要的蚊媒病之一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媒介蚊种。本研究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白纹伊蚊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 ,在感染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白纹伊蚊叮咬以后再皮下接种病毒 ,实验小鼠感染登革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媒介蚊虫叮咬宿主吸血时会分泌唾液,蚊媒病毒随分泌的唾液传播给宿主,蚊虫唾液不仅是病毒传播的液体环境,还对病毒感染宿主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蚊虫等吸血双翅目昆虫由于吸血时间短,被叮咬的宿主免疫系统可能来不及发生反应,所以以前推测它们对宿主免疫方面的作用可能比较小或没有(Champagne,1994)。近年研究发现能抑制或调节动物宿主免疫反应,影响宿主对虫媒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如发现白蛉唾液中的舒血管物质能抑制宿主巨噬细胞功能,增加利什曼原虫的感染(TitusandRibeiro,1988;Theodosetal.,1993),之后相关的研究逐渐多起来(Bissonnetteetal.,1993;Crossetal.,1994)。对Cachevalley病毒感染传播研究发现只有通过蚊虫有效的叮咬Balbc实验小鼠才能产生病毒血症和相应的抗体,而仅皮下注射病毒则不能(Edwardsetal.,1998);对LaCross病毒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问题(Osorioeta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场调查积累的数据,通过理论分布的拟和、Taylor方程拟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刺扰伊蚊、刺蜇伊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不显库蠓等5种蚊、蠓等吸血双翅昆虫自然种群的抽样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模拟结果显示,上述5种吸血双翅昆虫的种群抽样分布均满足负二项理论模型,且样本均值和方差间的关系很好地符合Taylor方程,结果表明种群的密度以及样方的测度,对抽样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关于种群分布理论模型的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蚊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医学昆虫之一 ,其分布范围广 ,吸血、刺叮、骚扰并传播多种疾病。因此 ,蚊虫防治在预防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人类防治蚊虫是用矿物油 (煤油 )和某些鱼类控制孳生源。 2 0世纪 40年代DDT的问世使蚊虫防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DDT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克隆白蚊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分析其是否与搜寻宿主或吸血行为相关。通过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得到白纹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段,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方法,以自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比较了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雄蚊、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白纹伊蚊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高,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低,而在雄蚊头部的表达量介于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之间。本研究发现白蚊伊蚊会依据不同的生理需求改变OR21a因的表达量,推测可能与白纹伊蚊搜寻宿主及吸血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孕蚊粘捕器和诱卵器研究白纹伊蚊的产卵习性,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白昼性特点.室内白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95.94%;现场白天的产卵量占全部产卵量的91.90%.白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4.22天.吸血后第3天5.76%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46.64%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41%,之后明显下降.白纹伊蚊产卵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散性.每2 h观察1次,则51.92%蚊虫需要产卵2次以上才可完成1个生殖营养周期内成熟的卵粒.室内白纹伊蚊的产卵高峰期出现在18:00~20:00,高峰期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25%;单峰型,峰型较窄.现场的产卵高峰期出现的较早,32.51%卵粒出现在12:00~15:00,24.95%卵粒出现在15:00~18:00.单峰型,峰型较宽.白纹伊蚊产卵提前1~2 h或更长的时间进入产卵地点停息或活动.64.00%孕蚊在12:00~18:00间被捕获,而在18:00~20:00期间仅9.33%孕蚊被捕获,而31.86%卵粒出现在18:00~20:00.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孕蚊、诱卵器诱集的卵粒、人诱法采集的未吸血蚊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或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 ELISA方法和低浓度 PEG沉淀试验检测经白纹伊蚊连续隔天刺叮的豚鼠,在3个月内抗蚊叮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定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者有相似的变化趋势(r=0.71,P<0.01),随着蚊叮致敏而逐渐升高。抗体滴度最高可达 1:101.35。两者分别与皮肤反应程度呈负相关。实验结果提示宿主的免疫应答对脱敏反应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蚊虫唾液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叮咬宿主吸血时分泌的唾液含有许多重要的活性成分 ,如食物初步消化的酶类、与宿主凝血系统作用的功能因子 ,同时唾液还是蚊媒病原体传播的液体媒介 ,在病原体感染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蚊虫唾液的研究一直是蚊虫生理生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助于对吸血过程的了解 ,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半月板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大鼠角膜中央区SP样、CGRP样免疫阳性纤维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角膜中央区注射HRP后,用抗SP和抗CGRP抗体对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证明:双重阳性细胞出现于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区且集中分布于背内侧部.CGRP样双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的背内侧部的周边区;SP样双重阳性细胞散在于节的背内侧部的深部。两者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未见双重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3.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of rats was studied by giv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o the fetus in vivo.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was given to the fetus by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of pregnant rats for removing exogenous glucocorticoids from the fetus, and by brain aspiration of the fetuses for removing the fetal pituitary gland (ACTH) and endogenous glucocorticoids. When the fetus was placed under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for the last couple of days of gestation,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ccurred speciflcally in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The degree of the poor differentiation seem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duration of the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Supplemental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could prevent this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depends much on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及测微器在50侧(男30、女20)成人尸体的标本上对伸(足母)短肌和伸趾短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解剖与测量.伸(足母)短肌的长54.8±0.90mm,宽15.90±0.44mm厚3.46±0.18mm;伸趾短肌的长65.65±1.58mm,宽19,46±0.51mm,厚3.43±0.19mm.血供主要来自跗外侧动脉,其起点处的外径1.72±0.09mm,入肌处的外径0.82±0.06mm,可游离的长度24.85±1.41mm;肌肉由腓深神经分支支配.本文还讨论了该肌瓣的临床应用及作为供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等电点聚焦电泳(IEF)、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Dise-PAGE)和免疫电泳(IE)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分析的结果。成虫和囊蚴在理化性质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组分和少数特征组分;成虫和囊蚴存在共同抗原和期特异抗原;期特异抗原大多数含糖脂蛋白,部分期特异抗原为主要血清学抗原。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正常人角膜前曲率半径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张仲彦  郝江 《解剖学杂志》1997,20(4):310-312
测定统计了云南正常人515例(1030)眼的角膜前曲率半径,结果如下:水平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728±0.301mm((?)±s);垂直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627±0.307mm.水平经线与垂直经线间以及男女性别间的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同性别中左右眼间无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大,角膜前曲率半径值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的抗原表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预测,并以合成肽技术鉴定了预测表位的免疫原性。抗原指数分析表明,MSP-2分子亲水性指数和侧链易曲性指数最高的区域分别位于aa153~166和aa65~72,而aa53~60可能是我国虫株特异的抗原表位。用4个合成肽进行免疫学鉴定,证实预测的表位可以诱导抗肽抗体反应,免疫血清可识别重组MSP-2和恶性疟原虫全抗原中MSP-2抗原区带,且合成肽可与我国流行区高度免疫人群免疫血清反应。由于这些表位存在于我国海南、云南、安徽株MSP-2序列中,可以作为研制我国恶性疟重组多价表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腹壁淋巴管对物质转运的功能与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此实验,取成年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动物以4mg环磷酰胺/100g体重的剂量隔日腹腔注射一次。B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于第三次注射后,开始以1ml/100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40%印度墨水,每日一次,连续注射两天。动物经环磷酰处理后,腹壁引流淋巴管对腹腔的碳粒清除速度下降,碳粒滞留于腹腔内,但其一旦进入淋巴管  相似文献   

20.
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方法,即用不同剂量的神氨酸酶(唾液酸酶)作用相同的时间,和用相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作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红细胞进行处理,以达到以不同程度地去掉其表面电荷,测量处理过的血液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样本红细胞的DI、(DI)or、(DI)d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曲线,即DI-γ、(DI)or-γ和(DI)d-r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血粘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与红细胞变形性等流变特性,有力地证明了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与血沉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行为,而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则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