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06具屍体中,发现二例肾后段双下腔静脉。一例伴有左侧双精索内静脉;另一例左卵巢静脉近侧段分裂成两支。现报告如下: 第一例(老年男屍) 左下腔静脉(管径为1.82厘米),是在左髂总动脉后外侧平第四腰椎下缘处,由左髂外静脉(管径为1.5厘米)接纳左髂内静脉的一个分支(管径为0.9厘米)向上延續而成。左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的左侧上行,与腹主动脉相距O.6厘米,至第二腰椎中段,接纳左肾静脉(管径为1.5厘米)后即转向右上方,成为左下腔静脉斜段(管径为3.0厘米)。斜段接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50例经前期紧张征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查,18~25岁40例,26~30岁5例,30岁以上者5例。检查结果:1.甲襞微血管形态:输入枝管径小于7微米的占44例(88%),而对照组2例(4%),二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输出枝管径小于11微米的48例(96%),而对照组2例(4%),袢顶小于12微米  相似文献   

3.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俊  孙善全 《解剖学杂志》1998,21(5):443-446
探讨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相关性,为心血管病临床提供形态依据.方法:解剖100例正常人心脏的冠状动脉,取前室间支桥下段血管(壁冠状动脉)中份及出桥段血管起始部,作石蜡切片HE染色,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下进行观测.结果:心肌桥出现率为85%,桥宽厚各为19.14±10.49mm,1.37±0.65mm.壁冠状动脉管径较其远端血管管径小;管壁较其远端血管壁薄;其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心形、不规则形和线形.相关分析表明;心肌桥的宽度与壁冠状动脉管径呈负相关;桥的宽度和厚度与其远端血管管径呈正相关;桥的厚度与壁冠状动脉内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距骨血管分布及其与手术入路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例成人足踝部新鲜尸体标本,红色乳胶血管灌注后进行踝关节分层次解剖和制作血管铸行标本,测量供应距骨主要各动脉起点的外径,观察距骨血供的血管来源、走行、分布,同时了解各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 结果 距骨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发出的三角支,其管径为(0.98±0.04)mm、后结节支,管径为(0.25±0.06)mm、跗骨管动脉,管径为(1.02±0.1)mm,这些分支主要走行于踝关节的内、后内侧,由胫前动脉发出颈上支,管径(0.3±0.1)mm、跗骨窦动脉,管径(1.08±0.6)mm,分布于踝关节的前侧,由腓动脉发出的跟支细小,管径为(0.42± 0.18)mm、穿支,管径为(0.69±0.12)mm,主要分布于踝关节的后外侧,同时在足踝铸行标本上还发现这些分支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 结论 踝关节的前内侧入路介于胫前动脉和三角动脉之间,对距骨的血液供应损伤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患者CT血管成像(CTA)Riolan弓的显示率、管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76例临床资料及腹部CTA资料完整的ISMAD患者作为ISMAD组,其中男69例、女7例,年龄39~78(55.0±8.6)岁;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同一医院150例腹部CTA无异常发现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1例、女59例,年龄20~83(54.2±13.2)岁。基于CTA影像评估并比较2组观察对象完整Riolan弓的显示率及其管径的大小;按Yun分型标准将ISMAD组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比较Riolan弓显示率与管径在不同Yun分型间的差异。结果 ISMAD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585);ISMAD组男性占90.8%(69/76),高于对照组的60.7%(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4,P<0.001)。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的显示率分别为84.21%(64/76)和31.33%(47/150),其中男性分别为85.51%(59/69)和34.07%(31/91)、女性分别为5/7和27.12%(16/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SMAD组和对照组Riolan弓管径分别为(2.61±0.58)mm和(2.14±0.35)mm,ISMAD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01)。ISMAD组不同Yun分型患者Riolan弓显示率及管径分别为:Ⅰ型75%(18/24)和(2.35±0.44)mm,Ⅱa型76.92%(20/26)和(2.40±0.33)mm,Ⅱb型19/19和(2.86±0.65)mm,Ⅲ型7/7和(3.20±0.66)mm。不同Yun分型间总体比较,Riolan弓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6,P<0.001);Ⅱb型和Ⅲ型的管径分别高于Ⅰ型和Ⅱ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SMAD患者的CTA Riolan弓显示率明显高于非ISMAD对照者,且管径增粗明显,间接验证了Riolan弓在ISMAD中的代偿作用;Riolan弓管径的大小可用于评估ISMAD管腔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 作者为五例女患者行腹股沟深淋巴管静脉吻术。术后乳摩尿消失的效果良好。术时用美蓝显示股动脉前或股动、静脉间的淋巴管。当输出管管径在0.3mm以上者,与近处口径相当静脉行近端无张力吻合,若其管径在0.1~0.2mm时,则用双套入法使淋巴管  相似文献   

7.
喉部动脉影像解剖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和资料。方法取36例喉部结构完整的尸体标本,8例尸体标本做动脉铸型,12例尸体标本用MR扫描仪进行水平面和矢状面的扫描,8例尸体标本进行1mm/片冰冻磨铣,8例尸体标本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并对5种不同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关于喉部动脉的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左、右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分别为(42.30±0.20)mm和(40.50±0.20)mm,起点处的管径分别为(1.80±0.30)mm和(1.65±0.30)mm;左、右甲状腺下动脉的长度分别为(23.60±0.27)mm和(22.40±0.24)mm,起始点的管径为分别为(1.40±0.25)mm和(1.35±0.30)mm。喉上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50±0.20)mm,入喉处管径为(1.32±0.15)mm,长度为(18.60±2.45)mm;其入喉处在甲状软骨的前下方,距甲状软骨上角尖的距离,左侧为(6.80~25.50)mm,平均(14.60±2.45)mm;右侧为(7.60~28.60)mm,平均(15.58±2.58)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喉下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70±0.30)mm,长度为(15.50±1.80)mm。结论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研究,为耳鼻喉头颈科特别是喉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影像解剖学依据及血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将普通生物显微镜改装后对75例正常人及263例常见病进行了唇粘膜微循环检测(除管径、管长、数目在放大照片上测量以外,其余指标均在镜下直接观察记录)。结果,正常人管袢以发夹型为主,占65.07%,变异型占34.93%;输入支在5~10μm之间,输出支在8~15μm之间,管径>20μm的管袢占4.53%,<5μm者  相似文献   

9.
成年国人冠状动脉管径的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管径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冠脉管径与其分布类型的关系. 方法 将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冠状动脉疾患的患者104人,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按照年龄及冠脉分布类型进行分组.冠状动脉的分段采用美国心脏协会15分段法.用MSCT测量右冠近段、中段及远段,左主干,前降支近段、中段及远段,回旋支近段及远段的起始部短轴化直径. 结果 MSCT检查结果 显示,右冠、前降支近、中、远段管径以及回旋支近段、远端管径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各段管径在青年组至老年组中依次增大,老年组左主十管径较青、中年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冠脉段管径在各年龄组问均兀显著性差异.左主干的管径以左优势型组中最大,与其他两型的左主干管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后两者左主干管径无显著性差异.前降支各段管径以左优势型组中最大,各段管径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回旋支各段管径以左优势型组最大,右优势型组最小,其中左优势型组的同旋支近段管径与其他两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回旋支远段管径在3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右冠各段管径以有优势型组中最大,左优势型组最小,其中右优势型组的右冠近段管径与其他两型相比有显著件差异,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右冠中、远段管径在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MSCT能多角度、多体位地显示冠状动脉.冠脉各段管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管径与其分布类型相适应,活体冠状动脉各段管径的测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后家兔球结膜微血管管径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30只成年健康家兔,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观察烫伤后不同时相球结膜微血管管径的动态变化,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烫伤组家兔球结膜微动、静脉管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烫伤后2h内变化最明显。变化规律为:结膜微动、静脉先收缩后扩张,收缩时程短,扩张时程长;烫伤初期球结膜鼻侧与颞侧微血管管径变化不同步。结论:严重烫伤可致家兔球结膜微血管管径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多层64排螺旋CT观察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CT影像,并分析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64排螺旋CT扫描的体检人员240例,将其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0例。对比两组受检者左肺上叶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此外进行亚组分析,受检者在性别分组前提下根据年龄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同性别中的年龄差异带来的支气管形态差异,以此对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形态进行解剖学分析。结果 男性的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管径大小相比于女性而言较大,但是分支的开口角度明显小于女性,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亚组分析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年组的支气管管径大小和分支开口角度都明显大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之间的支气管管径大小各分支开口角度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支气管结构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男性支气管管径大于女性,而开口角度小于女性,老年人的支气管管径和开口角度要高于年轻人,中...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桡动脉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14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前,术后,离开ICU前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和肝素时,及动脉导管拔除后第7d,观察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结果离开ICU前,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管径,均较手术前和导管拔除后显著减少(P<0.05);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可以显著扩张血管襻管径(P<0.01);动脉导管拔除7d后甲襞血管襻的管径和微循环加权积分与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桡动脉有创监测不会引起末梢微循环长期显著改变;通过桡动脉输入扩血管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末梢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教学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腓动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腘动脉管径6.30mm,在腘肌下缘发出胫前动脉和胫腓干,胫前动脉管径5.10 mm,胫腓干管径5.70mm,胫腓干在距胫前动脉起始处1.58cm处分为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胫后动脉管径2.56mm,腓动脉管径1.86mm。腓动脉沿腓骨内侧下行,距  相似文献   

14.
对50例高血压病组用硝苯吡啶不同剂量(5、10、20mg)及25例正常血压组,用硝苯吡啶10mg药前及药后1、2、3、4h同步进行甲襞微血管管径输入枝、血压、心率、温度4项参数同步观察。认为甲襞输入枝管径、血压、心率无论是正常血压组或是高血压病组,用药后均有显著差异,而输入枝管径的恢复时间随高血压分期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用碱性磷酸酶染色,HE染色及墨汁灌注法,在光镜下观察30例(60侧)6个月胎儿至6岁儿童新鲜尸体大脑海马皮质厚度,皮质动脉分布皮质动脉管径,毛细血管密度和管径,结果表明,海马皮质厚度,血管分布,血管密度和管径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且均以出生后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下叶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活体右肺下叶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数值范围,为肺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74例无心肺疾病患者,行胸部CT增强扫描,按性别分男、女两组;按年龄(20~40岁、41~60岁、61岁以上)分3组,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右肺下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并进行男、女两组及不同年龄组肺段与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比较分析。结果在MIP图像上能准确测量右肺各肺段及亚肺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男、女性右肺下叶各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各年龄组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20~40岁与61~85岁的年龄组之间。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右肺下叶肺段及亚肺段动脉是测量肺段和亚肺段动脉管径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碱性磷酸酶染色,HE染色及墨汁灌注法,在光镜下观察30例(60侧)6个月胎儿至6岁儿童新鲜尸体大脑海马皮质厚度,皮质动脉分布,皮质动脉管径,毛细血管密度和管径,结果表明:海马皮质厚度,血管分布,血管密度和管径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且均以出生后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在解剖一具成年尸体(男,约60岁)时,发现头臂静脉与冠状窦异常交通支一例,此种变异十分罕见,详细报告如下(附图1)。该静脉起自左头臂静脉,在距离静脉角约2.4cm,此处管径约0.45 cm;距离左右头静脉汇合处约6.8 cm,此处管径约0.71 cm;经纵膈左侧,跨过主动脉弓前方,左主支气管和肺静脉之间,穿心包,沿冠状沟与心大静脉一同汇入冠状窦。此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脉络丛前动脉显微解剖结构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对21例(4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脉络丛前动脉显微解剖结构特点。结果脉络丛前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者37侧(88.1%);来源于大脑中动脉者3侧(7.2%);来源于后交通动脉者2侧(4.8%)。左侧脉络丛前动脉比右侧粗大者占78.9%。脉络丛前动脉的起始处管径变异较大,平均(0.79±0.27)mm。管径从起始部发出随行程延伸越来越细,中段管径0.35~0.71 mm;末段管径0.16~0.33 mm。脉络丛前动脉主干长(2.88±0.48)cm。海马旁回钩前沟定位与交点的距离右侧为(11.17±1.78)mm,左侧为(10.93±2.13)mm。结论双侧脉络丛前动脉管径无明显差异,发生痉挛易导致视束的供血障碍。相关颞叶内侧附近手术时,海马旁回钩前沟定位比较准确,手术时要注意在以海马旁回钩前沟为标志的交点处保护脉络丛前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glionicblock,SGB)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CCMD诊断标准选取39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40.72±10.29)岁。用1.5 %利多卡因6ml进行SGB治疗 ,在治疗前30min和治疗后10min分别测量甲襞血管襻管径及流速的变化 ,并对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液流态和管周状态进行评分。结果SGB治疗后 ,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管径及输入枝襻长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 ,血液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血管形态积分增加(P<0.01),血液流态积分减少(P<0.05),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无显著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大于2 ,提示甲襞微循环障碍 ;SGB可以增加甲襞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