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及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9例)、西药+中药组(30例)。西药治疗:按照ACC/AHA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及治疗指南治疗;中药治疗:芪参益气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与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从基因组学探索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结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建立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提取各组总RNA,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法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原理对各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使用靶基因miRWalk预测软件对2者进行相关性的整合,筛选与血瘀证相关miRNA,qRT-PCR定量分析验证miRNA的表达。结果:整合气虚血瘀组与非血瘀组、气滞血瘀组与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热结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关数据后,在高表达的基因群中发现SAT1-Hsa-miR-199a-5p和ATF4-Hsa-miR-1283;qRT-PCR定量检测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在高血压病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中的上调与下调趋势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Hsa-miR-199a-5p和Hsa-miR-1283可能是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的特异性相关miRN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七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两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降低,中西医结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心绞痛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例),西医组为73.3%(22/30例)(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例),西医组为70.0%(21/30例)(P0.05)。结论:参七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代谢综合征(MS)属于气虚血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气虚血瘀证的影响。方法将78例MS属于气虚血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达标一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4周。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MS患者的气虚血瘀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5.
张波 《医学信息》2018,(16):142-144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回归性。方法 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227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采集四诊信息并按中医证候要素痰、瘀进行辨证积分分类,并对四组指标采用2×2析因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证候要素组间Hcy水平依次为:痰瘀互结组>血瘀组>痰浊组>无痰无瘀组;以Hcy为应变量,痰证积分(≥20部分)为自变量做一元线性回归可知,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痰证积分≥20的部分呈线性相关;以Hcy为应变量,瘀证积分为自变量做一元线性回归可知,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瘀证积分成线性相关,即瘀证积分越高,Hcy水平越高。结论 Hcy水平与中医证素“痰”“瘀”皆存在线性相关,Hcy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痰”证严重程度的客观化指标,并可作为中医冠心病中医“瘀”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症状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绞痛35例和30例健康人D-二聚体含量对比。结果:冠心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增高更显著。结论:高水平D-二聚体是冠心病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症状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绞痛35例和30例健康人D-二聚体含量对比. 结果冠心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增高更显著. 结论高水平D-二聚体是冠心病发病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液粘滞性、微循环检测在气血病证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气血不同病证患者血液粘滞性、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发现气血两虚证循环血液处于低粘滞状态,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则处于高粘滞状态;在血瘀证患者中随气病的不同,其血液浓、粘、聚不同倾向又呈有规律变化。气虚血瘀倾向高粘,气滞血瘀倾向高浓、高聚。反映气血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提示甲襞微循环、血液粘滞性的检测有助于深入认识气血病证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气血常见病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气体信号分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对照组1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NO含量,分析不同亚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H2S、NO与不同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为(26.10±14.27)、(44.25±9.71)μmol/L,远低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的(51.74±11.94)、(53.94±4.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常见亚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分别为(23.60±14.41)μmol/L、(19.98±7.52)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1±14.53)μmol/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O含量为(39.71±6.03)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44.25±9.71)μmol/L(P〈0.05)。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16.91±7.98)、(18.39±7.7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的(33.04±15.01)μmol/L(P〈0.05);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0.05)。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中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宫丽萍 《医学信息》2018,(12):145-147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抽取70例展开研究,依照双色球随机模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硝苯地平、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观察组患者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HDL-C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改善,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hsCRP及MIF在其中的变化。方法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以ELISA法检测分析其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12.93±3.67)mg/L及MIF水平(23.60±6.31)μ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4.37±1.28)mg/L,MIF(9.89±1.04)μg/L]及对照组[hsCRP(3.51±1.47)mg/L,MIF(9.58±1.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hsCRP及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有明显升高,对hsCRP及MIF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高危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0(IL-10)水平,了解其变化与患者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入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收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hsCRP、MIF、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53±2.89)mg/L高于对照组(3.46±1.02)m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1±0.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IF水平(30.94±5.85)μg/L高于对照组(8.31±1.38)μ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5±1.4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19.44±2.11)ng/L和(20.19±2.04)ng/L,与对照组(14.89±2.4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不同的表达情况,提示心绞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平衡与患者病情进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分析156例ACS患者(包括84例AMI和72例UAP)和30例SAP患者以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156例ACS患者中,84例AMI组(P〈0.01)和72例UAP组(P〈0.05)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30例SAP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SAP组较之42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156例ACS患者随疾病的严重程度、UAP分级和冠脉病变支数,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156例ACS患者PCI治疗后,44例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12例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并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故血浆NT-proBNP水平是随访、考核疗效的有效指标。结论:血浆NT-proBNP的测定是ACS患者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PCI疗效考核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纳入试验,登记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并测定入院时血浆中IL-18、PTX3水平。继之,对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并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所有患者gensin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低gensini积分(low gensini score,LGS)组(gensini积分〈27分)、中gensini积分(medium gensini score,MGS)组(gensini积分27~38分)、高gensini积分(high gensini score,HGS)组(gensini积分〉38分),分析比较三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和IL-18、PTX3水平差异。结果:HGS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MGS及LGS组,MGS组高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LGS组。HGS组IL-18、PTX3水平显著高于MGS组及LGS组;MGS组IL-18、PTX3水平显著高于LGS组。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入院时血浆IL-18、PTX3水平能够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入院时循环中IL-18、PTX3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酸肽(BNP)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选择90例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6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同时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Hcy水平,UA组(18.15±4.72)μmol/L、AMI组(21.62±5.56) μmol/L、SA组(16.03±3.16)μmol/L、对照组(9.86±2.53) μmol/L,UA及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且AMI组显著高于UA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为ACS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ACS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查血糖、血脂、血浆Fib水平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UAP组48h后重复检测Fib和CRP。结果:UAP组CRP、Fib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CRP、Fib血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有并发症组血浆Fib和CRP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48h后,有并发症组的Fib、CRP血浆水平较入院时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8h前后血浆Fib和C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前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数量变化及其与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例ACS,包括12例心肌梗塞(MI)和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2例稳定性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浆中的PMP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 4组患者PMP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P<0.001).MI组[(6.82 ±2.12)×105/ml]或UA组[(6.09 ±1.44)×105/ml]的PMP数量分别与SA组[(2.34±1.33)×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MI组或UA组的PMP数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2.27±1.40)×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PMP与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01).结论 PMP可能有助于ACS患者血栓的形成和增强炎症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sRANK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5例,32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心病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LDL-C、hs-CRP等指标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水平,每例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对冠脉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而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ACS组血清OPG水平与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P〈0.05),而sRANKL水平与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成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OPG水平升高、sRNAKL水平降低与ACS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两者的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