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X线平片、CT、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 180例被手术或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MRI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为A(X线平片正常 ,CT或MRI异常 ) ,B(X线平片、CT和MRI均异常 ) ,C(临床有神经症状 ) 3类。结果 依据分类 ,A类 40例 (4 0 / 180 ) ,病史短 ,<4月 ,累及椎体数目少 ,均为 1个。CT可清晰显示骨破坏。B类 70例 (70 / 180 ) ,病史较长 (5~ 12月 ) ,累及椎体数目多 (2~ 3个 )。CT可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数目、范围及碎骨片在椎管内情况。MRI可显示椎体软组织肿胀及寒性脓肿的范围。C类 70例 (70 / 180 ) ,病史长 ,病史短者 ,破坏位于椎体后部。CT可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数目、范围及碎骨片在椎管内情况。MRI可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凸对脊髓的压迫 ,脊髓变性情况 ,寒性肿胀的范围。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扫描可对脊柱结核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 ,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病人应用MRI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儿童,但青壮年和老年人也可以发病.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一般病例X线即可显示脊柱的骨破坏的形态改变,也可对病变作出分型,CT对显示寒性脓疡较X线平片敏感,MRI既可以显示骨破坏、冷脓肿的形态和范围,又能显示病变对椎管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及侵犯的情况,故可以作为脊柱结核检查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骨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及MRI等三种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对骨关节结核各征象的显示情况及诊断敏感性。结果 MRI在椎体骨质破坏、关节腔积液、椎间盘破坏、椎管狭窄等征象显示方面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平片、CT、MRI等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关节结核患椎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进行两两比较发现,MRI诊断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而CT的诊断敏感性又明显优于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在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敏感性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正侧位X线平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意义。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且均有正侧位X线片及CT片的 2 0 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3 .7%、98%。 (2 )正侧位X线片、CT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 74.4%、89.9%。 (3 )凭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便可确诊 90 %。 (4 )对死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肿胀、骨性椎管受累、附件破坏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 ,差异有显著性 (Ρ <0 .0 1)。结论  (1)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 (2 )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 ,特别是了解骨性椎管内的情况以指导手术时 ,须CT检查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受累2例,共有30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4例,软组织肿块10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6例,病理性骨折3例。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影消失、椎体压缩性骨折。CT示椎体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平扫肿瘤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上肿瘤呈略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低、等、高多种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1)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肿瘤可侵犯相邻多个椎体,软组织肿块常较大且极少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3)MR T1WI上肿瘤信号较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和含较多纤维组织有关:(4)肿瘤较易侵入椎管内沿硬膜外向上、下呈袖套状生长:(5)X线平片对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显示骨内病灶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4例临床疑脊柱结核者,术前行X线平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 对比. 结果 34例中,最终诊断结核者33例,另1例为慢性化脓性炎. 33例结核X线平片诊断正确24例(72.7%),MRI均正确诊断(100%);1例慢性化脓性炎平片及MRI 均误诊为结核.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间盘受累和椎管内改变,诊断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平片表现。结果:16例脊柱结核MRI发现37个椎骨异常、11处椎管受累、19处冷脓肿、16处椎间盘受累;CT发现7处附件受累、26处死骨形成。ECT检出的4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其中6处为假阳性;BUS检出9处冷脓肿、7处椎体破坏、2处附件异常。X线平片显示27个椎骨受累。本组MRI、ECT、SCT、BUS、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4.6%,83.8%,24.3%,73.0%;特异性分别为100%,83.8%,97.3%,97.3%,94.6%。结论:RMI是一种诊断脊柱结核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脊柱结核临床首选X线检查,B超可作为补充手段;CT检查是必须的;ECT仅在与脊柱转移瘤或多发性骨髓瘤鉴别困难时应用。  相似文献   

8.
脊柱外伤的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片、CT、MRI对脊柱外伤不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7例脊柱外伤的X线平片、CT、MRI图像,对椎体附件骨折检出率、脊柱曲度改变、碎骨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平片、CT、MRI检出压缩骨折椎体均为46个,分辨出椎体碎骨片分别是47、134、84块.MRI还检出12个单纯骨挫伤的椎体.CT、MRI显示34块碎骨片压迫脊髓、51个椎间盘形态改变.结论 对脊柱外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CT对骨折线、碎骨片移位显示最佳;MRI能显示骨折、骨挫伤、脊髓、椎间盘、神经根、韧带、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2例病人进行CT扫描,并分析了CT影像表现。结果:52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显示椎体破坏,46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4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脊柱结核CT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结核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包括:(1)椎体及附件不规则虫蚀样和囊状骨质破坏。(2)沙砾样和斑片样死骨形成。(3)椎间盘坏死及椎间隙狭窄、消失。(4)椎旁脓肿、纵隔脓肿、腰大肌脓肿。(5)椎体后部的骨质破坏产生的碎骨片和坏死物质可进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6)椎体塌陷呈楔形。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脊柱结核对椎体附件和椎管的累及范围、程度可清楚地显示,对指导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M)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MM的临床特点及其X线、CT、MRI征象。结果:X线平片示11例骨质破坏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9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7例。CT示23例骨质破坏,其中15例为溶骨性,8例为穿凿样破坏;4例未见阳性征象。MRI示27例均发现骨髓信号异常。结论:脊柱MM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在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6例Ewing肉瘤的X线平片、CT与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X线平片在Ewing肉瘤的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CT对显示髓腔内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较X线平片清晰,但X线平片与CT常常低估病变的范围,MRI对早期检出病变致确定病变范围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全祥 《西南军医》2012,14(4):582-584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与转移瘤40例,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破坏方式,椎旁、椎管内脓肿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高密度死骨形成、椎体压缩、椎间盘破坏、椎旁、腰大肌脓肿、或椎管狭窄等症状;14例脊柱转移瘤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CT扫描和X线平片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脊柱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脊柱损伤CT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安全带型及骨折脱位型骨折,将椎管受累程度分为Ⅳ度,并将CT表现与X线平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34例中,屈曲压缩型骨折64例,爆裂骨折61例,骨折脱位型骨折9例;椎管正常为0度16例、Ⅰ度狭窄30例、Ⅱ度狭窄10例、Ⅲ度狭窄14例。爆裂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均累及椎管,X线平片仅发现21例椎体后缘连线不连续。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是全面观察脊柱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CT诊断价值(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有脊柱结核的5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及椎管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几种影像方法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 9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征象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表现。结果 :93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2 79个椎骨异常、184处椎管受累、12 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2 0处椎体病理性骨折。MRIT1 WI表现为低信号 73 .3 %( 198/2 70 )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62 .2 %( 168/2 70 ) ,FS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85 .2 %( 2 3 0 /2 70 ) ;ECT检出的 2 6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 ;CT检出 184处病灶表现为局限性或大片骨质破坏 ;X线平片检出的 92处表现为骨质破坏。结论 :MRI及ECT敏感性高于SCT和X线平片 ,MRI、SCT、X线平片特异性高于ECT ;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 ,优于ECT、SCT、X线平片 ;脊柱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 ,必要时SCT或 /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脊椎结核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X线平片诊断或疑似脊椎结核的患者均进行MRI常规T2WI、T1WI及STIR扫描,以及部分病例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51例中,43例X线平片诊断为结核(84.3%),所有病例在MRI均能正确诊断(100%),病灶区T1硼上多呈低信号,少部分呈混杂信号,T2WI上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脓肿灶呈T1WI低、T2WI高信号。结论:MRI能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和侵犯的范围,尤其是在椎旁寒性脓疡的显示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X线,我们认为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早期诊断,应作该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及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98例110个椎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94例106个椎骨骨折.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分别显示椎体骨折105,107,96个和椎弓根骨折19,23,加个以及椎板骨折32,35,31个和骨折片突人椎管61,66,66个;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分别为56处(52.3%)、11处(47.8%)、10处(28.6%)和22处(33.3%).脊柱爆裂型骨折55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单纯性压缩性骨折12例(21.8%).3D重建显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旋转及椎体脱位比X线平片更直观.结论综合应用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图像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判断脊髓损伤的情况,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50例脊柱结核的CT及X线平片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0例经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对CT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CT发现椎体及附件骨破坏特别是较小较轻微的骨破坏及椎管内侵犯的能力、显示死骨及局限性脓肿的能力优于平片,能区别脓肿及肉芽肿。而X线平片显示椎间隙狭窄、脊柱滑脱等优于CT。结合文献讨论了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