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美芬  周月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65-1766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应用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可行程度。方法:在264例危重患者中,实验组146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118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然后比较其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液体流速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液体流速快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的特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为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急危重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6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比较两组病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要的时间、收缩压上升到80 mm Hg所需要的时间、留管时间,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管时间大于4天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收缩压回升到80 mm Hg所需的平均时间短、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王秀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18-419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一种最佳的静脉输液途径。方法将60例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采用20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2组留置针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腹部创伤抢救过程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效果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平均所耗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平均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留置时间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与注射器应用于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8例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12例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09例次。结果观察组刺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9%VS 66.98%﹙P0.05﹚,出血率、静脉炎症率、血栓形成率均减低(P0.05)结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黄娟娟 《吉林医学》2013,(35):7505-7506
目的:探讨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术后患者分为两组,32例为外周静脉留置针组,31例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病率为22.58%,外周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病率为53.12%。颈外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3 d的比率为90.32%,43 d的比率为90.32%,45 d的比率为67.74%。外周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5 d的比率为67.74%。外周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3 d的比率为78.13%,保留43 d的比率为78.13%,保留45 d的比率为37.50%。结论: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92例需较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实验组)47例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45例),并对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及血管渗漏的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血管渗漏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发生静脉炎及血管渗漏少,留置时间长。老年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  相似文献   

8.
任家利 《当代医学》2009,15(22):129-130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颈外静脉穿刺的优点。方法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穿刺作比较。结果静脉炎发生情况观察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6例(5%),对照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17例(17%),经x^2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其静脉炎的发生率远低于四肢静脉给药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化疗病人及老年人、周围循环不良的病人应用,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与经胸腹壁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按常规采用外周静脉组(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等)置留置针,胸腹壁静脉组(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比较2组的一次性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显著优于外周静脉组(P<0.01),并发症少于外周静脉组(P<0.01)。结论经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血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证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静脉通道的畅通,使各种药物及营养成分能及时输入。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治疗外科休克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春梅  胡志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20-112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治疗外科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和四肢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抢救治疗外科休克患者共129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性、留置时间、并发静脉炎等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均优于四肢静脉穿刺置管组(P〈0.02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适用于休克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35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输入化疗药物,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静脉炎、渗漏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4.3%),35例中,3例发生静脉炎(8.6%),1例发生渗漏(2.9%).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利珠 《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44-244,243
目的为了观察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观察38例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与52例肢体静脉(肘部、腕部、大隐静脉)穿刺的多项数据比较。结果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流畅与导管脱出与否及血压上升情况等,颈静脉穿刺组均显著优于肢体静脉穿刺组p〈0.05和0.01(x^2=5.547-12.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留置针是静脉穿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精神病人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22G~24G)对58例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58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总成功率100%,保留平均4.5天,静脉输液261次,平均4.5例次,48例维持输液通路达理想效果,5例因病人躁动不安自行拔除,5例因自动出院而拔除。均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漏。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只要固定妥当,利于较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且静脉炎发生率较低,不影响起床活动,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单通道1小时输液量、穿刺时间、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救治多发性创伤患者,优先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周晓煜 《中外医疗》2012,31(8):145-14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病人行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分析89例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在治疗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资料。结果观察89例病人经颈外静脉穿刺,其中成功85例,占95.51%。失败4例,占4.49%。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液体流速快、不易渗漏、导管不易脱出、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20.
邹春梅  胡志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20-112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治疗外科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和四肢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抢救治疗外科休克患者共129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性、留置时间、并发静脉炎等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均优于四肢静脉穿刺置管组(P<0.02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适用于休克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