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抗原底物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源的培养细胞如人喉癌上皮细胞 ( Hep- 2细胞 )作为抗原基质片检测抗核抗体 ( ANA) ,由于该细胞核抗原丰富 ,细胞核大 ,荧光染色可见核型更加清晰[1] ,从而显著提高 ANA检测的阳性率。我们用该细胞片和鼠肝冰冻切片平行对比检测 ANA,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或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的患者血清 560份 ,并以献血员血清 67份作为对照。二、抗原底物片制备 实验用基质片和切片均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荧光免疫室制备。1 .Hep- 2培养细胞片 取业已生长良好的Hep- 2细胞单层细胞培养物 ,用 …  相似文献   

2.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及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可提取性抗核抗体(抗ENA)。方法ANA、抗ds—DNA均采用IIF,其中ANA抗原片同时固定有Hep-2细胞和猴肝切片,抗ds-DNA检测抗原片采用绿蝇短膜虫。抗ENA检测采用IBT。共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70例。结果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00.0%、100.0%、82.4%、65.4%、35.7%、16.7%、42.9%。抗ds—DNA对SLE阳性率为65.1%,特异性为96.6%。抗E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运用Hep—Z/猴肝复合抗原片检测ANA有利于AID的初步筛选和判断。抗ENA抗体谱检测有利于自身免疫疾病的鉴别诊断,抗ds—DNA可作为SLE治疗和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2抗体(AMA-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IH患者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ASMA、ANA采用德国欧蒙试剂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KM-1、SLA/LP、AMA-2、LC-1采用欧蒙试剂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ANA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4.58%、25.81%,ASMA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0.00%、57.75%,LKM-1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00%、0.00%。LC-1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67%、100.00%,AMA-2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6.00%、48.90%,SLA/LP在AIH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45%、100.00%。结论 LC-1、SLA/LP是诊断AIH的最特异的生物学指标,ASMA对诊断AIH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ANA在AIH中是一个很好的筛查指标,LC-1、SLA/LP、AMA-2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AIH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抗核抗体(ANA)检测一般以小鼠或大鼠组织切片,鸡红细胞及人末梢血白细胞等为核材。1987年奥材等报告用来自于人体的培养细胞株做核材时ANA 检出率上升.1989年茂木等将人的喉癌细胞(HEP-2)用于ANA 及ACyA 的检测。我们用传代细胞HEP-2、Hela(宫颈癌细胞)及鼠肝细胞三种核材以免疫荧光法(IF)检测ANA.方法与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生物薄片免疫荧光技术(BIOCHIP-IFA)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生物薄片IFA技术,使用2种抗原基质(猴肝/Hep-2细胞)检测7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ANA,并与纯化多种核抗原包被ELISA、常规以鼠肝为抗原基质的IFA法进行比较.结果生物薄片IFA的阳性率为93.2%,ELISA阳性率为95.9%,常规以鼠肝为抗原基质的IFA阳性率为81.9%.生物薄片IFA阳性率与ELIS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鼠肝为抗原基质的IF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薄片IFA检测ANA具有标准化、直观、灵敏、快速的特点,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疗,分析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集的标本中选取405份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标本均分别采用CLIA和免疫荧光法(IIF)进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PNP)、抗史密斯抗体(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Nuc)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及检测符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检测中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相当;而且两种方法检测过程中在抗RNP、SSA、SSB等抗体检测中一致性良好,抗Sm、dsDNA、Nuc、Rib-P等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一致性表现一般。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其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与IIF相当,且在检测抗RNP、SSA、SSB等抗体过程中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51例ALD患者、85例各类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 51例AL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患者血清中检出的ANA、抗LKM-1抗体、抗S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4%、27.8%和29.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中AN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Sp100抗体和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92.6%、33.3%和25.9%;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中ANA阳性率为18.6%,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对照组ANA阳性率为11.6%,其他检测指标均为阴性。结论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ALD的明确诊断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抗核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人们对抗核抗体(ANA)的认识不断加深.ANA的现代定义是指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特异性靶抗原逐一被发现并得到纯化.从1957年Holbborow等首先以啮齿动物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底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以来,许多研究者对ANA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除了IIF以外,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快速胶乳颗粒试剂法等.用IIF检测A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往临床常规检测ANA一般用免疫荧光法作为筛选试验,但采用的底物不同则结果有差异.常用的两种底物有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与鼠肝细胞,目前国内外大多以Hep-2为底物的IIF检测ANA[1].该方法被称为“金标准“,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读片人要有一定经验.因此,有些单位采用以提取抗原和基因重组抗原为底物的ELISA检测ANA.但是,根据2003年我国48家医院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总结,ANA正确率仅为47%[2],专家提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势在必行[3].为比较IIF与ELISA检测ANA的异同,作者对本院80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颜色量子点(QDs)标记链霉亲合素(SA)-生物素系统在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IFA)检测中的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化羊抗人Ig G(生物素化二抗),用IIFA检测临床样本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二抗(FITC-二抗)为对照。比较和评价3种QDs-SA的应用效果。结果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QD655-SA、QD605-SA、QD565-SA结合生物素二抗检测可见与FITC-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阳性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FITC-二抗标记检测结果(P0.01)。尤其对核仁型、核均质型与核点型ANA荧光模式检测效果优于FITC-二抗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D655-SA、QD605-SA、QD565-SA与FITC-二抗标记ANA定性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滴度均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结论 QDs-SA用于IIFA法检测ANA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可获得较FITC-二抗检测更加敏感和稳定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 结论 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及其检出率,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22例临床确诊的ALD患者、100例健康人及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Ⅱ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3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83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8例。结果 AIH组ANA、ASMA、抗LKM-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0.65%、45.16%、12.90%、16.13%;PBC组ANA、AMA-M2阳性率为84.34%、89.16%;PSC组检测到ANA阳性1例(12.50%)。结论大多数ALD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ALD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水平,而病毒性肝炎诱导的自身抗体水平滴度较低;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特征。[方法]收集就诊病历中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56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采用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结果]569例血清中ANA阳性24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A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1%(90/214)、38.2%(108/283)、65.3%(47/72)。A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滴度分布情况,以低滴度(1:100)为主。抗核抗体(ANA)的核型有多种,3组中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型抗体的比例随着病情的衍变显著升高,分别为4.4%(4/90)、18.5%(20/108)、19.1%(9/47)。以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发现45例ANA阳性(滴度≥1:320)3组病人中仅2例肝硬化患者dsDNA阳性,1例肝硬化患者SSA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以ANA常见;3组患者中ANA未见特定的荧光模型;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患者中ANA靶抗原与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抗原不同,其中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外,大部分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5.
<正>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抗原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质、细胞分裂周期等,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1],是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重要血清学指标。ANA阳性提示患有AID的可能性,对AID的检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  相似文献   

16.
抗核抗体(ANA)是针对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更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多存在于患风湿性疾病人群中,尤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阳性率最高.因此它的检出对诊断SLE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人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核抗体,可以特异地和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是IgG),再与荧光标记抗人IgG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特异的亮绿荧光为阳性.临床上常用大白鼠肝组织或人工培养细胞做抗原片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我们采用血徐片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7.
王之青  郑冰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10):752-757
目的探讨国际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共识(ICAP)所定义的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06例PBC和138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HEp-2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肌动蛋白IgG抗体。以ICAP所定义的30种荧光核型(AC-0~AC-29)为判读标准,比较AMA、AMA-M2和M2-3E在胞浆网状/线粒体样型(AC-21)和其他胞浆颗粒型(AC-18/19/20)中的检出率;抗Sp100和抗PML抗体在核多点型(AC-6)和核少点型(AC-7)中的检出率;抗gp210抗体在点状核膜型(AC-12)和光滑核膜型(AC-11)中的检出率以及ASMA、抗F-肌动蛋白抗体在胞浆线性/肌动蛋白型(AC-15)和其他胞浆纤维型(AC-16/17)中的检出率。结果 PBC患者ANA荧光核型单一和混合检出率分别为37.7%和53.8%,检出率最高的单一核型为AC-21(13.2%),复合核型为AC-3合并AC-21(13.2%)。AIH患者ANA荧光核型单一和混合检出率分别为43.5%和25.4%,检出率最高的单一核型为细颗粒型(AC-4)[14.5%(20/138)],复合核型为AC-12合并AC-21[8.0%(11/138)]。PBC患者AMA、AMA-M2和M2-3E在AC-21中检出率分别为90.7%(49/54)、87.0%(47/54)和94.4%(51/54),显著高于胞浆细颗粒型(检出率25.0%)和除胞浆颗粒型以外其他荧光核型中的检出率(15.8%~36.8%);抗Sp100和抗PML抗体在AC-6核型中检出率分别为90.9%(10/11)和36.7%(4/11),明显高于其在AC-7中的检出率25%(1/4)和0%(0/1);抗gp210抗体在AC-12中检出率为95.2%(25/26),在其他核型中检出率为21.1%(15/71);PBC患者中未检出AC-15,AIH患者中AC-15检出率为1.5%(2/138),ASMA和抗F-肌动蛋白抗体在AC-15中检出率分别为50.0%(1/2)和100%(2/2)。结论 AC-21、AC-12和AC-6荧光核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重视上述核型的判读。  相似文献   

18.
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核抗体 (ANA)是抗核内多种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抗体检测是对某些核抗原抗体的确证试验。在临床检测中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阴性 ,而抗dsDNA抗体或抗ENA抗体阳性。本研究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期间本院已联合检测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的病人血清标本4 0 4 84份。从中选出ANA阴性标本 12 86 1份 ,男 3987份 ,女8874份 ;患者年龄 9~ 71岁。其中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 12 16 5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项血清自身免疫抗体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3 例AIH 组、80 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VH 组)和80 例对照的血细胞检测和4 项自身免疫抗体[ 包括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I 型抗体(anti hepatospecific cytoplasmicantigen type I antibody,LC1),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平滑肌抗体(anti smooth muscle antibody, ASMA)和抗可溶性肝抗原/ 抗肝胰抗原抗体(anti soluble liver antigen / anti hepatopancreas antigen antibody,SLA/LP)],比较三组4 项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RDW 水平差异,并分析三组ANA 抗体滴度及核型。结果 AIH 患者4 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LC 12.7%,ANA 64.4%,ASMA 58.9% 和SLA/LP 27.4%,其中ANA,ASMA,SLA/LP 与非AIH 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 患者中ANA 以高滴度(≥ 1∶320) 核颗粒型和核均质型为主,与非AIH 患者比较滴度(≥ 1∶320)及核型(核颗粒型和核均质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 组患者RDW 水平为14.65%±2.01%,与非AIH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 项血清自身免疫抗体及RDW 联合检测对AIH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型与ANA谱(包括抗ds DNA、抗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和抗rib-P)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7 385例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中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A采用以人喉表皮样癌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检测;ANA谱中的抗ds DNA采用以绿绳短膜虫为底物的IIF法检测,其他7种抗体采用纯化抗原的免疫条带法检测。结果 ANA荧光模型为颗粒型主要见于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P<0.001);均质型主要见于抗ds DNA及抗SSa(P<0.001);核仁型、着丝点型、复合荧光模型主要见于抗SSa(P<0.05);胞浆型主要见于抗rib-P和抗SSa(P<0.05);而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时8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较低甚至无法检出。当单纯抗ds DNA阳性时荧光模型为均质型出现频率高达77.91%(P<0.001);单纯抗RNP或抗SSa或抗Sm时为颗粒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84%、52.01%和82.35%(P<0.001);单纯抗Scl-70阳性时均质型与核仁型2种复合荧光模型的出现频率达30.53%(P<0.001);抗rib-P和抗Jo-1阳性时胞浆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0.00%和61.54%(P<0.05),但单纯抗SSb阳性时并未发现优势荧光模型。结论 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荧光模型可对应多种自身抗体;而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8种临床常规检测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很低;抗ds DNA主要对应ANA均质型,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对应颗粒型,抗Scl-70主要对应均质核仁复合型,抗rib-P和抗Jo-1主要对应胞浆型,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检验项目申请及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