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枚直径3.5 ram的骨圆针,从跟腱后方斜形插入下陷的跟骨体中后距下关节骨块的底部,撬拨后距下关节面,将塌陷骨块撬起,至跟距关节恢复正常间隙.然后用2枚2.0 ram克氏针穿过骰关节至跟骨后关节面与距下关节面近解剖复位后,维持患足于跖曲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易筋经(四)     
第四节 摘星换斗 一、调身操作要点 1.预备式,同第一节. 2.重心右移,右膝关节屈曲,右腿后坐,左脚向正前方迈开一小步,膝关节微曲,脚尖点地.(图1) 3.左手向左上方抬起,缓缓高举,离前额约一拳,由掌化拳,腕关节尽量掌曲.(图2) 4.右手握拳,以拳面贴于右侧腰部,微微向前用力.  相似文献   

3.
足三阳经下肢穴位传入纤维向脊髓和延髓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下肢穴位传入纤维大部分经过腰,骶节段后根进入脊髓,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下肢的穴位主要位于下肢的外侧及背侧,其传入纤维主要由骶丛的分支由腰4至骶2节段后根进入脊髓,切断腰4至骶2节段的后根,可取消针刺“足三里”的效应,腰4至骶2节段后根纤维进入脊髓后在中枢投射的部位,能反映出足三阳经在下肢穴区传人纤维向中枢投射的范围,而腰4至骶2节段后根纤维在脊髓和延髓内的投射的研究资料很少,至于到延髓的一些核团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网状孩和小细胞网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SC组).各组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大鼠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在术后3,7,14 d处死大鼠(n=6),分别制备大鼠L4-5节段脊髓和背根节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X3CR1在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的动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时间点TWL,MWT明显降低(P<0.01),且在术后3d都降至最低;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7,10,14 d TWL明显增高(P<0.05),术后10,14 d MWT明显增高(P<0.05).同时,CCI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和背根节的CX3CR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而姜黄素能够明显减少CX3CR1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脊髓背角和背根节CX3C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第二节横担降魔杆 一、调身操作要点 1.预备式,同第一节。 2.两掌于胸前合十,缓缓外分,逐渐变掌心向下,指尖向外。(图1)  相似文献   

6.
一、眼眶上的穴位(见图1,左右对称)1、经络穴: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足少阳胆经:瞳子髎、阳白;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2、经外奇穴:鱼腰、球后、上明。3、笔者经验穴:泪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调身操作要点1.预备式,同第一节。2.两手从左右缓缓向上作弧形上举,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直对天门(前发际上2寸),作托球状。(图1)3.两足跟缓缓提起,微微向外分开,足尖着地。(图2)4.保持掌托天门的状态,大约10秒钟。(图3)  相似文献   

8.
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一夫”比量法是指: A、拇指横径为一寸 B、拇食二指横径为二寸 c、拇、食、中三指横径为三寸 D、食指至小指四指横径为四寸 E、食指至小指四指横径为三寸 2.“中指同身寸”通常是指: A、中指远节横径为一寸 B、中指中节侧缘两横纹间距为一寸 C、中指远节、中节长度为二寸 D、中指中节、近节长度为二寸 E、中指伸直时,自指端至指近纹长度为三寸 3‘下述穴位的叙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A、三间穴离食指尖三寸 B、手五里穴在肘上五寸 c、手三里穴在曲池下三寸 D、孔最穴在肘横纹下五寸 E、列缺穴在太渊与尺泽在…  相似文献   

9.
消肿验方     
笔者选用“消肿验方”治疗脚气感染、痈疮肿毒、跌扑损伤之瘀血肿痛等症 ,效果佳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药物组成 :红花 15g、乳香没药各 7g、公英 2 0g、地丁 15g。1 2 适应证 :脚气感染 ;痈疮肿毒 ,红肿热 ;跌扑损伤 ,瘀血肿痛。1 3 用法 :此方为外用熏洗之剂 ,取上方药 1剂置于大砂锅 (或搪瓷盆 )中 ,以温水浸泡 2h后煎 30min ,不必滤渣 ,趁热熏洗患处 ,每次洗 30min,每剂药熏洗 2次 ,早晚各 1次 ,第 2次洗时只需加热药液即可。2 病案举例患者 ,4 8岁 ,素有脚气 ,盛夏尤甚。诊时双足肿胀脱皮 ,右足脚面红肿如馍 ,…  相似文献   

10.
易筋经(三)     
第三节掌托天门 一、调身操作要点 1.预备式,同第一节. 2.两手从左右缓缓向上作弧形上举,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直对天门(前发际上2寸),作托球状.(图1) 3.两足跟缓缓提起,微微向外分开,足尖着地.(图2) 4.保持掌托天门的状态,大约10秒钟.(图3) 5.两手沿体侧回落,恢复到预备式.  相似文献   

11.
俯卧屈膝拔伸法治疗跟骨骨折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3~ 1997年 ,作者采用俯卧屈膝足背贴胸拔伸法治疗跟骨骨折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0岁。单侧骨折 31例 ,双侧骨折 5例 ,36例共 41只足跟 ;横形骨折 14足 ,粉碎骨折 2 7足 ,距下关节内骨折 14足。受伤原因直接暴力 32例 ,间接暴力 4例。就诊时间伤后半小时~ 7天。所有病历均经 X线拍片证实 Bohler氏角小于正常。2 治疗方法2 .1 固定材料 中号及大号石膏绷带各 2卷 ,脱脂棉适量 ,绷带 2轴。2 .2 整复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并屈膝 90°,助手按住患侧大…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反映了古代养老敬老的情况:1.孝子图,如帝舜图、"闵子骞失锤"图、"老莱子娱亲"图、"韩伯榆被笞伤亲"图、孝孙颐养老人图,表现了孝子之孝行,反映古代孝行教化的情况;2.食礼及饮食养老图,如饮食供奉图、养老赐食图、高年持鸠杖图、祥瑞图,反映古代养老敬老的典刑制度.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是古代养老敬老的真实写照,与史料记载颇相吻合,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养老敬老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而真实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三、足阳明之胃经(L·P_3,O_3)1.成绩:附摄影图3。图内不明显的足背部感觉圈终末,达到足第二趾外侧端;足背分支线图内欠缺部分,是通过足拇趾内侧到达趾端爪甲的胁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邓铁涛浴足方浴足护理高血压病临床降压效果的观察 ,为中药浴足方浴足降压的推广应用及中药护理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2 4 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2 0例 ,内服基础降压药 ,每天下午用浴足方浴足 1次 ;对照组 12 0例 ,内服基础降压药 ,每日下午用温水浴足 1次 ,测量 2组浴足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结果  2组高血压患者疾病疗效判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 2周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 2周后的差值 (疗前值 -疗后值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 ,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安全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26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12足,III型11足,IV型3足,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hler角,术后定期复查。所有病例随访12日~24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7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8%。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徐奇 《中医药导报》2007,13(7):58-58,68
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塑形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20例24足,结果全部治愈,按M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2],优15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7.5%。  相似文献   

17.
<正>第四节少林剑指站桩一、调身操作要点1.预备式:以自然式站桩为基础,具体参见自然式站桩操作要点。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两脚平行,两脚相距约45厘米。(少林剑指站桩图1)3.屈膝下蹲,成马步桩式(根据曲膝的角度分成高、中、低三个体位锻炼)。(少林剑指站桩图2)(少林剑指站桩图3)(少  相似文献   

18.
十八段锦分为初、中、高三级,每级为六段。上期为读者介绍了中级,本期为大家介绍高级。高级十八段(加初级六段,中级六段)第十三段:双手按腹补元气第十四段:双手攀足固肾腰第十五段:左右开弓似射雕第十六段:捶打膻中益宗气第十七段:全身颤动百病消第十八段:气收丹田养筋骨具体介绍第十三段双手按腹补元气动作1.吸气,随吸气双手按压下腹丹田穴的腹三动脉跳动处。(图13-1)2.呼气,随呼气弯腰下蹲,默数26~56个数,待气呼尽后接下。(图13-2)3.吸气,慢站起,双臂后扩,待气吸足后接下。4.呼气,随呼气意想从任脉下沉丹田直至脚心涌泉穴,待气呼尽后接下…  相似文献   

19.
<正>动作要求【步骤】①松静站立,两膝挺伸,两足相并。(图6-1)②上身前俯,同时两手从后腰命门开始(图6-2)沿双腿后侧下行攀握两足跟(图6-3)。③双手绕足一周后,双手手心对双足内踝(图6-4),上身慢慢直立,同时双手沿双腿内侧上行至脐下三寸丹田处,恢复直立(图6-5)。后双手  相似文献   

20.
《双足与保健》2010,(9):45-46
一、小腿内侧的反射区(图1) 1.头面部反射区 位置:小腿内侧上段,胫骨内髁下缘凹陷处,与胫骨粗隆下缘在同一水平。相当于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的位置。(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