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3例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的需、厌氧菌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例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的需、厌氧菌培养的初步研究傅治国,陈鸿喜鉴于近十多年来厌氧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因此对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中病原菌的种类,发病情况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研究日渐增多,需氧菌、厌氧菌在口腔感染中病原学的意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  相似文献   

2.
<正> 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现代研究表明,厌氧菌在其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最常见的细菌有类杆菌,梭形杆菌,胨球菌,胨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治疗时青霉素仍为首选药物,其次为灭滴灵,需要时宜及早建立引流,以免感染扩散,病情加重。牙源性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炎性疾患,多数牙源性感染发生于因龋病或创伤引起牙髓坏死的病人,牙周炎、冠周炎、外伤以及手术是其次的感染来源。许多牙源性感染最终  相似文献   

3.
<正>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现代研究中,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感染途径分类的方法:即牙源性感染和非牙源性感染。其中牙源性感染是颌面外科临床中最多见的感染类型。有资料显示:牙源性感染病例占口腔颌面外科病例总数的11.3%[1]。亦有学者报道,牙源性感染占颌面颈部脓肿及蜂窝织炎病例的77.7%[2]。陈文君等[3]报道,在11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99例,占88.3%。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感染是指因牙或牙周围结构破坏引起的牙槽和(或)颌面部感染.局限性牙源性感染经及时、正确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骨髓炎及间隙感染(即播散性感染),重者可发展至海绵窦血栓形成、脑脓肿、纵隔炎而危及生命.文章通过对常见局限性牙源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阐述,为口腔全科医...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感染临床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损伤性、医源性、血源性较为少见[1]。文献报道[2-3],超过半数的颈深部及纵膈感染为牙源性,早期均以牙痛为主要症状。颌面部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因血供丰富,颌面部感染后出现组织大面积缺损致畸较少见。本病例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为该次培养出唯一细菌即致病菌。该类细菌所引起的颌面部感染并导致组织缺损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口腔颌面部蜂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感染是一种古老的疾病,17世纪初对人类疾病病死率的统计中,牙源性感染较高的病死率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世纪初期,口腔颌面部的感染疾病病死率在10%~40%,当时的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随着20世纪20年代抗生素的发明与应用,口腔颌面部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材料和方法 用口腔常驻厌氧菌的多糖抗原和蛋白质抗原,用免疫酶分析法,测定血清抗体水平,抗原浓度1:100,血清稀释1:1000。先检查颌面部牙源性厌氧菌感染患者34例,对照组是28例健康人(4~16岁17例,19~39岁11例),根据患者相应抗体水平升高的程度,确定诊断厌氧菌感染的抗体水平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口腔医学》2003,23(3):164-16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感染     
尽管处在一个抗生素的时代,牙源性感染仍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微生物口腔感染的微生物是复杂的,它反映了口腔菌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厌氧菌。根据权威性的观点,占优势的微生物是草绿色链球菌、甲种链球菌、丁种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白喉杆菌、放线菌、流感嗜血杆菌和拟杆菌。急性口腔感染最经常分离出的是甲种链球菌。Chow等(1978)对31例口面部牙源性化脓性感染作细菌培养:94%的病例培养出专性厌氧菌,55%培养出需氧菌;52%的病例为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4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男女比为1.18∶1;60岁以上人群(34.02%)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65.97%);单间隙感染70例(48.61%),多间隙感染74例(51.39%),下颌下间隙在单间隙感染患者和多间隙感染患者受累间隙所占比率分别为31.43%和30.81%。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气道梗阻最为常见(16.67%)。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特别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产黑色素拟杆菌群(BPB)为牙源性颌面部感染.尖周炎.牙周炎的优势厌氧苗.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的治疗仍以病灶局部处理.结合使用抗生素为主.本文总结9种常用抗生素对4株BPB标准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感染主要为牙源性疾病所引起,临床特征以局部疼痛、肿胀、开口受限以及引流区淋巴结肿痛为主要症状,严重感染可以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以致死亡.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针对厌氧菌的抗感染治疗,局部切开引流.因颌周间隙解剖位置较深,常规局部治疗难以奏效.因此,运用微波辐射辅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预防农村患者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52例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农村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152例患者中,21-30岁及41岁以上为间隙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感染可发生于颌面部各个间隙,引起间隙感染的原因依次为根尖周炎、冠周炎及牙周炎。结论:提高西部农村患者的牙病保健意识,及早治疗患牙是降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骨症并发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特殊体质患者颌面部感染3例报告;口腔结核2例报道;牙源性感染致颌面部皮瘘14例报告。  相似文献   

15.
由牙齿、颌面部感染引起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及脑脓肿,在口腔颌面外科是值得重视的严重颅内合并症。虽然发病机会不多,但死亡率高,应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由牙齿感染同时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和脑脓肿,国内外尚无报导。现将我院牙源性颅内感染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牙源性颈前部皮瘘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 结果颈前部皮瘘由牙源性慢性感染所致,主要为相应部位的慢性根尖周炎引起,对病原牙拔除及瘘道切除,治疗后皮瘘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结论颌面部皮瘘需临床医生高度警惕牙源性感染,及时鉴别诊断和明确病因予以相关治疗,从而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抗厌氧菌感染的新药──替硝唑片众所周知,厌氧菌感染非常普遍。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部可发生,且感染率相当高,有的甚至可达100%。如口腔和牙源性感染(冠周炎和牙周炎,牙周脓肿);头颈部手术后感染;皮肤和软组织、骨和关节感染(气性坏疸,破伤风等)。厌氧菌...  相似文献   

18.
口腔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口腔内约有264种有独特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细菌或细菌组,包括各种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不同部位菌丛的数量和组成很不相同,但厌氧菌数量在所有部位都等于或超过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这些细菌只有当宿主的防御机制发生破坏时才变成致病的细菌复合体。微生物学典型的牙源性感染是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2:1,其中最主要的厌氧菌是类杆菌种,最主要的需氧菌是α-溶血性链球菌。它们均是机遇性致病因子,当宿主发生某些变化时才致病。实验证  相似文献   

19.
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与牙的发育密切相关,其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均具有特殊性,是口腔颌面外科特有的一类肿瘤。牙源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其基本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牙源性肿瘤相关文献及2005年WHO头颈肿瘤新分类,制定了《牙源性肿瘤诊疗指南》,希望对规范牙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指南将根据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有些病人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特别是发生严重并发症者,病情常难以控制,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科1999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岁。31例中牙源性感染21例,腺源性感染5例,损伤性感染3例,医源性感染1例,其它1例,累及间隙见表1。表131例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