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185161份儿童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析,对检验中心拒收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儿童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分析前样本不合格率为7.1%。其中标本污染(34.6%)和样本量不足(28.3%)是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送检延迟(17.9%)、容器不符合(13.3%)也是导致样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尿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积极沟通,不断完善尿液收集流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基础检验室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相应的拒收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完善实验室检验前管理,保证检验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效率。方法:对2012年临床基础检验室不合格标本的拒收原因、数量及不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月、6月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605,865份;不合格率分别为1.2%,1.3%;其它月份不合格率均小于1%,下半年明显优于上半年;年度不合格标本总数为6028份,不合格率为0.82%。按照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类型统计(年度):样本无采集时间数量为2449份,占不合格标本的40.63%;标本凝固数量为71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11.89%;标本量不足数量为556份,占不合格标本的9.22%;非本实验室标本数量为682份,占不合格标本的11.31%;医嘱停止数量为553份,占不合格标本的9.17%;样本号已占用数量为632分,占不合格标本的10.48%;其他(条码不清、信息错误、样本重复等)数量为439份,占不合格标本的7.28%。结论:采取培训、沟通及绩效考核方法纠正措施,有助于保证检验前质量控制,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搜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7月~2014年3月间行尿液检验的8248份尿液样本,在接收时对尿液样本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8248份尿液样本中,检验分析前发现217份样本有质量缺陷,送检样本缺陷率为2.6%。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中,样本受污染所占比例最大,占32.7%,其次为容器不合格(24.0%)、样本采集时间不合理(17.5%)、样本标记不清(10.1%)、样本送检时间不合理(7.4%)、样本量不足(5.5%)、其它因素(2.8%)。结论:在尿液样本检验分析前应严格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样本缺陷率,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检验科2005年至2008年拒收的30 53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等,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原因、不同标本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标本不合格率自2005年至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原因中,溶血、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居前3位;不同标本类型中,血液和痰液标本居前2位.结论 应高度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订和完善正确的标本处理流程,尤其是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选择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送到实验室的1157份尿液检验样本,送检尿液标本送到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对全部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提出不合格样本,记录本组患者不合格标本的缺陷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给予改进措施。结果:本组1157份尿液检验中,不合格标本比为6.1%,采集时间不当、标本受污染、容器不合格是占比最高的三种因素,再次为标记不清、送检延时、标本量不足等。结论: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要注意保证采集时间、预防标本受到污染、保证容器合格、标记清楚、及时送检、保证标本量足够,这个过程,需要患者、临床护士、检验科室相关人员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及流程,努力降低尿液检验的不合格率,保证临床实验室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索相关的应对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科室收集的尿液标本3000份,详细记录接收时的缺陷,分析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且总结相应的处理方案。结果本组3000份尿液标本的缺陷率为6.27%。分析发现,尿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影响因素依次为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不合理、标本标记不清晰、容器不合格、样本量缺乏、送检延时等。结论尿检分析前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注意在检验前进行合理的质量管理,从而有效确保尿检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所登记的临检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结果: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有不合格标本1457例,其中标本量少量多458例,占31.43%;溶血408例,占28.00%;标本凝固355例,占24.37%;容器错误190例,占13.04%;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6例,占3.16%。结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中以标本量少量多、溶血、标本凝固、容器错误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临床护士的责任性不强,加之对检验知识的缺乏,而使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临床应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以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门诊与住院收集的33115份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收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检验分析前标本的缺陷率为6.35%(2102/33115),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尿液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本标记不清。结论尿检分析前质量控制属于尿液检验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为关键与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因此医院相关领导、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等都应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闫伟 《当代医学》2016,(13):47-48
目的 评估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门诊部、住院部、以及健康体检中心所采集收集的尿液标本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标本来源对象分为门诊组、住院组、健康体检组.观察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同时对比不合格标本的相关因素构成情况.结果 门诊部不合格标本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组别.28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主要原因标本标记不清、标本污染,以上因素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众多,且门诊标本污染最为常见,需要积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张静 《中外医疗》2015,(2):178-179
目的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研究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常规监控,抽查500份尿液样本,统计出合格数量,分析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此组视为对照组;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的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同样抽查500份尿液样本,统计出不合格数量,此组视为观察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内500份随机抽样的尿液样本中,共有72份不合格样本,总不合格率达到14.4%,而观察组患者则没有出现尿液样本污染的现象。观察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检测后,样本污染情况明显改善,对照组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另外标识错误和超时送检的现象是对照组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尿液样本的合格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微生物室2011-2013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原因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63份、74份和97份,不合率分别为3.03%、2.85%、3.43%.其中主要类型是痰标本,占总不合格标本的61.54%,其中咳出痰液占不合格痰标本的91.67%.其次为尿液,占21.79%,中段尿标本又占不合格尿液标本的64.70%.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未使用无菌容器、条形码错误、空容器及重复送检等.结论 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佳宁 《当代医学》2021,27(2):111-112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200例行尿液常规检验的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液检查常规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检验满意度、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实验组标本检验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检验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容器使用不恰当、样本标记不清、送检超时等。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合格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与分析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检验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结果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总数为360例,不合格标本10例(2.78%),门诊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308例,不合格标本4例(1.30%),住院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52例,不合格标本6例(11.54%);患者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中,主要原因为标本数量少4例(1.11%),其中主要为住院患者2例(3.85%)。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多来自于住院患者,标本数量少是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包括标识错误、申请单填写不详、标本污染以及容器错误等,应加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以减小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莫杰 《大家健康》2016,(12):47-47
目的:研究和分析检验科血检不合格标本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升血检标本的合格性。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收集的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血液标本都是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随后判断血液标本是否合格,对于出现不合格的样本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措施。结果:对所有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在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溶血、采血量不足、血液凝固、血液受到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结论:对临床检验中出现血检不合格标本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血检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血液检查以及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文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423-4424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146份,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成2组,每组73份,2014年1月—12月间收集的标本定义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间收集的标本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尿液检查控制,观察组标本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检查,检验结果可靠,观察组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8.63%,较对照组的89.04%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使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与其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未实施质量控制的300份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组,统计其合格数量,并分析不合格存在的原因;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的300份尿液样本作为观察组,统计其合格数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没有出现被污染的样本,合格率为100%;对照组有45例样本不合格,合格率为8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尿液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样本被污染的可能、优化样本采集时间、最快送检,提高样本的合格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常规监控的200份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质量控制干预的200份尿液样本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合格数量,总结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样本合格率、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尿液常规分析前,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样本不合格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尿液样本检验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