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间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1]。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折病人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一旦发生则难以治疗,严重者导致截肢。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抢救病人生命,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制逐瘀利水膏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9例李西要(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471000)主题词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逐瘀利水膏/治疗应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伤科临床上常见而又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不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造成肢体功能的...  相似文献   

3.
筋膜室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之筋膜室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区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区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筋膜室综合征发病迅速,严重者大约24h即可形成典型症状和体征。切开减压对本症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近期成功救治1例左小腿外侧筋膜室综合征伴腘动脉挫伤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忠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57-58
目的:探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症状发生12小时后手术的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其余26例症状发生6~12小时内手术(其中2例8~12小时内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对骨筋膜问室综合征患者一定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应争取在症状发生6~8小时内,最迟不超过12小时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为深筋膜、肌间隔、骨间膜、骨形成了神经及骨筋膜室内肌肉因为出现了缺血而发生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和神经变性。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肢体坏死及死亡。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及康复非常的重要。菏泽市中医院从2007年一2010年成功收治20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 ,即由于间区内容物的增加 ,压力增高 ,致间区内容物主要是肌肉及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 ,晚期形成缺血性肌挛缩或坏疽的严重后果。作者应用中药黄芪防已汤加减配合网状皮肤切口深层减压救治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 12例 ,取得满意效果。较传统单纯小腿全长双侧切开减压具有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992~ 1998年 ,我院共诊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 12例 ,均为闭合损伤。男 10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31.5岁 ;病程 2~ 4小时 11例 ,34小时 1例 ;软组织挤压伤 3例 ,胫腓骨中断…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但是往往忽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致使贻误病情.不能早期发现,正确处理,将导致小腿肌肉坏死,重者截肢甚至死亡.自2002年2月~2010年10月,作者收治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strofascial Comart-ment Syndrom OCS)28例,早发现,早处理,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本组12例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分析和比较本组12例病例的治疗情况,寻求保守方法治疗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的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征.结果:本组12例病例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得当的,没有发生后期功能障碍.结论: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必赖于细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的发展,反复准确地测量筋膜室内的压力,按照临床综合性指征选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受到创伤后,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间室内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由于急性严重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及小腿的骨折或挤压伤。起病急,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肢体残废,严重者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1]。在发生创伤后,由于损伤引起特定骨筋膜室内容积骤减或内容物体积增加使室内压力急剧增高,导致室间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如果诊断不及时,将发生严重的创伤综合症,如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是关键,而病程中护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小腿筋膜问室综合征亦称“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西医认为小腿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中,当组织内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因肌红蛋白尿而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王巍  何飞熊  谢俊 《中医正骨》2011,23(11):46-4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创伤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当,轻者可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切开减压术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有效的办法。我们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  相似文献   

13.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但是往往忽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致使贻误病情。如果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导致肢体坏死,肾功衰竭,截肢甚至死亡。自2001年3月-2010年10月,作者收治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strofascial Comart--mentSyndromOCS)34例,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肢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筋膜间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手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率,仅次于小腿及前臂[1],在临床过程中,往往注重了伴有骨折脱位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却忽视了对无骨折脱位患者的及时处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遗留了比较严重的功能障碍.本院自1997年8月~2007年3月共收治20例无骨折脱位的手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系四肢创伤后发生于筋膜间隔室内的进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以至体内的神经血管和肌肉组织受压引起进行性缺血坏死并进展到肝肾损害、低蛋白血症、休克及肢体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本院收治1例左股右动静脉破裂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急诊行双下肢切开减压术,经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夏田  张钢 《中医正骨》1998,10(4):35-35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治山东省博兴县中医医院(256500)刘夏田张钢1田立红1刘冬玲1主题词胫腓骨骨折/并发症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临床中并非少见,但对其认识尚嫌不足。作者自19...  相似文献   

17.
小腿及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山东省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66021)苏宝凤李华姜芬毕巧梅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系创伤等原因致肢体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血循环障碍而继发肌肉、神经等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症侯群。本病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而严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6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与研究.方法:对入院手术的患者进行指定的护理措施与病情的跟踪观察.结果:治疗后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肢体坏死导致的截肢,46例完全治愈出院.结论:小腿出现骨折情况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才能科学的观察患肢的情况,当患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做到及时发现与治疗,正确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提高小腿骨折的治愈几率.  相似文献   

19.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即肢体严重创伤后筋膜间室内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早期征候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肿胀,触痛明显,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2006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26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进行详细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方法:采用蒙医疗术配合蒙药治疗前臂掌侧筋膜间室综合征.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共治疗28例,痊愈24例.占85.72%;显效2例,占7.14%;好转2例,占7.14%.结论:蒙医疗术配合蒙药治疗前臂掌侧筋膜间室综合征疗效甚佳,与现代医学治疗相比无创伤之痛苦,功能恢复令人满意.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