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34 抗原是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随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 ;干细胞白血病 (SCL)基因也表达于造血干细胞中 ,它在维持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消失。CD34 抗原与SCL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中有所表达 ,它们与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1,2 ] ,但也存在争论 ,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 167例AML进行免疫分型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进行SCL基因检测 ,同时结合AML临床表现、血流学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CD34和CD38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D34、CD38抗原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的流式细胞术,对55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AML患者CD34和CD38表达均达40.0%。AML CD34 患者完全缓解(CR)率(19.0%)明显低于CD34-患者(73.5%)(P<0.05);而CD38 患者CR率(52.4%)与CD38-患者CR率(52.9%)基本相同。结论:作为造血干细胞免疫标记的CD34对判断AML临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一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主要疗法。目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因难以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者而不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文综述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低危、中高危AML及难治性或复发性AML患者中的治疗进展,追踪了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复发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贤  夏永泉  张燕  张葵 《山东医药》2012,52(44):84-86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116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免疫表型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ML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多种抗原的检测。结果 116例AML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33(91.4%)、CD13(94%)、CD117(69%)、HLA-DR(70.7%)、CD34(71.6%),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淋系抗原在AML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56、CD7、CD19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2%、15.5%、9.5%。伴有CD56、CD7阳性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56、CD7阴性的AML患者。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AML分型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米托蒽醌(MTZ)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化疗中的作用特点,提高AML的疗效和无病生存率(FDS)。方法:80例免疫分型中有CD34^ 抗原高表达的AML,随机选择(MA/MAE、DA/DAE和HA/HAE)方案,联合化疗1~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CR率、骨髓抑制及其它毒副作用;同时对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药物杀伤效应实验,分别比较MTZ、柔红霉素(DNR)、高三尖杉酯碱(HHT)对白血病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CD34抗原高表达的AML中,1~2个疗程CR率,以MA/MAE方案最高。为80.0%(24/30).白血病细胞体外药物杀伤实验显示,MTZ对CD34^ 高表达的AML的抑制显著高于DNR和HHT。结论:MTZ具有较强的抗AML活性,临床骨髓抑制明显上述特点可能与其主要作用于AML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较早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CMM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估IPSS、WPSS及MDAPS3个积分系统在CMML预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5月-2009年7月CMML病例18例,选取同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58例作为对照。结果:CMML伴有明显的多系病态造血。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CD117的表达较低,HLA-DR、CD117、CD14抗原表达均低于AML-M5(P<0.05),CD11b抗原表达高于AML-M5(P<0.05)。结论:WPSS积分系统对CMML的预后评估较为理想;CMML时干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均较低;CD11b高表达可能与CMML的预后不良有关;常规化疗对CMML的治疗效果不佳,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惟一有可能治愈CMML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大量报告认为,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调节异常,与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分化、成熟障碍有关,是有关癌基因活化的结果. 1.造血干细胞增殖调节异常:正常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的本质差别:①白血病干细胞增殖与各系血细胞增殖不成比例,无调控制约关系,细胞增殖不稳定,释放无规律,受累的细胞系(一个或几个)不能分化成熟为有功能的细胞,而变成白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失去正常定向分化功能的非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堆积而产生异常造血的一种克隆性疾病。AML的年发生率约为1.8/1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已增加到17.2/10万人。启动及维持AML疾病过程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极少数细胞,被定义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 LSC)。AML LSC像造血干细胞(HSC)一样从最原始的细胞开始呈克隆性生长,因此被认为是白血病细胞群永生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发现了许多新的白血病治疗方案及药物,但绝大多数的患者仍会死于这种疾病。AML LSC的发现以及针对它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根治A…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VEGF,SCF和TPO)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效率,探讨体外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取6~8周昆明鼠骨髓制备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采用二步诱导法,先将ES-D3细胞诱导分化为拟胚体(EB),再将EB置于4种体系下诱导分化造血干/祖细胞;第1组:自发分化对照组;第2组:细胞因子组(VEGF加SCF加TPO);第3组:BMSC饲养层组;第4组:BMSC饲养层加细胞因子组(BMSC加VEGF加SCF加TPO)。诱导分化1周的部分细胞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培养7d和14d的各组细胞中干细胞特异抗原(CD34)、祖细胞特异抗原(c-kit)、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红系细胞特异抗原(Ter119)阳性表达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D34、c-kit、CD11b、Te〉119阳性细胞。RT-PCR检测造血转录因子GATA-2、FIk-1、SCL、p-H1和p-major珠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7d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CD34和Pkit,诱导14d生成的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CD11b和Te〉119,且诱导细胞表达造血转录因子(GATA-2、SCL、β-H1、β-major)基因mRNA,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从生成造血细胞和造血集落的数量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时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体外可以促进ES-D3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产生的造血前体细胞可进一步形成造血集落并分化成熟,表达与造血转录和早期造血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CD33、CD4 5及MDR表达和抗原强度的变化 ,筛选特异的靶抗原 ,探讨抗体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ML细胞CD33、CD4 5及MDR的表达和抗原强度的变化。结果 :CD33、CD4 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1.5 %、90 .6 % ,CD33抗原表达比CD4 5强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CD33与MDR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D33特异性强 ,抗原性强 ,适合作靶抗原 ;MDR也是耐药白血病治疗的较好靶抗原。抗体靶向治疗将是AML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或已轻度分化的前体细胞出现基因改变导致原始细胞出现分化阻滞和(或)过度增殖,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在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异常,如NPM1、FLT3-ITD、DNMT3A等基因突变及BCR-ABL、PML-RARa等基因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的一般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SSC)设门十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64例AML(非M3)患者抗原CD2、CD4、CD7、CD19、CD79a、CD11b、CD13、CD15、CD33、CD64、CD14、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34、CD38、CD56的表达。回顾分析不同免疫表型与年龄,性别,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初诊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64例AML(非M3)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13(97.6%)、CD33(97.6%)、CD117(89.6%)和MPO(84.8%);与祖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38(92.7%)、HLADR(84.8%)、CD34(63.4%),部分AML患者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表达率最高的是CD7(30.5%),其次分别是CD56(22.0%)、CD4(18.3%)、CD19(9.8%)。CD19+、CD56+的AML患者中,M2多见,其中CD19+尤多见于M2b患者中,且CD19+、CD56+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CD19-、CD56-的患者(P=0.048、P=0.038)。56.7%的AML患者具有白血病相关抗原表型(LAIP)阳性,以M2、M4、M5为主,LAIP表现为抗原跨系列表达(约87.1%,以CD7+CD117+CD34+/-、CD56+CD117+CD34+/-为主)、抗原表达量异常(约32.3%,以CD33dim为主)、抗原非同步表达(约6.5%,以CD11b同期表达为主),其中,存在抗原非同步表达的AML患者显示较短的总生存(OS)期、无病生存(DFS)期,提示其预后较差。结论:免疫表型对预测AML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和CD3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5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及CD117和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17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0和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77.8%(7/9)和60.0%(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在AML-M3亚型中,CD34表达率为16.7%(1/6),显著低于非M3亚型73.7%(14/19)(P=0.007)。结论:CD117检测有助于ALL与AML的鉴别诊断,CD34检测有助于区分AML-M3亚型和非M3亚型。  相似文献   

14.
210例具有11q23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10例初治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核型分析和临床资料。结果:13例AML患者存在11q23易位和缺失(发生率为6.19%),其中6例为M5a,4例为M5b,M4Eo、M3和M2各占1例。免疫表型检测显示伴11q23异常的患者除了高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117等外,通常高表达单核系统相关抗原,如CD14、CD15和CD11b。伴11q23异常组的化疗完全缓解率与正常核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无病生存期低于正常核型对照组(P<0.01)。结论:伴11q23异常的AML占所有AML的6.19%,似与单核细胞的分化阻滞相关,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是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RTKⅢ)的一种,优先表达在定向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表面,与FLT3配体(FL)的相互作用在造血过程的维持,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FLT3基因的活性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常见的基因损伤,而且FLT3基因突变通常会给AML患者带来更差的预后。临床上大约30%的AML患者以及少量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现了FLT3基因的突变。研究FLT3基因突变如何引起基因自身活化和不受机体控制的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突变的FLT3基因如何变成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Zhu FB  Wang SY  Zhang YW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69-772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的CD40抗原和抗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AML患者细胞的CD40抗原和抗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表达,并结合AML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48例AML患者中25例(52.1%)表达CD40抗原,35例(72.9%)表达survivin mRNA。(2)CD40^ AML组中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和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D40^-AML组(36.0%、8.7%),P=0.025;(72.0%、43.5%),P=0.045;(32.0%、4.4%),P=0.024。(3)survivin mRNA在CD40^ AML和CD40^-AML两组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20/25、15/23),P=0.25,但两组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25、6/20),P=0.001;(15/23、6/20),P=0.021;48例AML患者中CD40抗原阳性率低于survivin mRNA阳性率(52.1%、72.9%),P=0.041。(4)survivin^ AML化疗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survivin^-AML(31.4%、69.2%),P=0.018。结论CD40抗原表达和AML的临床血液学特征存在一定关系;表达抗凋亡基因survivin mRNA是AML患者化疗CR率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1 8例急性白血病 ( AL ) ,对照 1 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 ( PBSCT)时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 ( PBSCS)的白血病相关复合物表达情况〔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以 CD3 4/CD56复合物为标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及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 ( AUL )以 CD3 4/CD56,CD19/CD3 4,CD19/CD3 3 ,CD19/CD56复合物为标志探讨这些白血病相关复合物对 AL的预后价值。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来源1 8例 AL患者包括 AML 1 5例 ( M2 8例 ,M3 7例 ) ,ALL- L2 2例 ,AUL1例…  相似文献   

18.
CIK细胞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对G_0期CD34~+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一系列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G带法分析CIK细胞核型.冻存、复苏后作为靶细胞,MTT法测定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AO染色法测定复苏后G_0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 CD34~+细胞比例及培养后CML CD34~+细胞中G_0期细胞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杀伤前后G_0期CD34~+细胞比例变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CIK细胞可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获得,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自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对G_0期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 CIK细胞可作为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细胞的发育级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发育级系中与造血细胞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成年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用FCM鉴定其纯度。应用RT-PCR检测细胞是否携带白血病特异性基因,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多种造血调控因子刺激后是否具有造血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及基因标志,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特异性白血病基因,细胞因子作用2周后未出现血细胞表型,CD34及CD45均为阴性,结论: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似乎不存在交叉分化现象,为解释其他细胞间的相互转化提出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刘鹏江  邓琦  李玉明 《山东医药》2011,51(13):84-8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亚型抗原表达检测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12例初治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检测,结合FAB分类,比较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差异。结果在112例初治AML中,CD13、CD33、CD34的表达常见,分别为100%、94.6%、77.8%;在淋系抗原中,CD2的表达最为常见(30.4%),其次为CD7(26.8%);且某些免疫表型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有助于AML的准确诊断及分型,对于AML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