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分析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3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钢板断裂时间7周~13个月,平均8个月。断裂原因有适应证选择不当18例,术中操作不当10例,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不当或过早负重5例。正确掌握钢板的选择及钢板螺钉的操作技巧,指导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避免钢板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6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病例资料.结果 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例发生钢板断裂,1例发生螺钉断裂;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时间:术后4~21 w,其中5例发生于术后4~8w.4例患者接受了再手术治疗,2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违反锁定钢板手术操作原则,未重视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不规范,医患交流缺失,术后患者过早下地负重.4例再手术的患者及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随访9 ~18个月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再断裂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适应证,熟悉其工作原理及操作原则,重视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完善随访及复查登记制度,规范功能锻炼,是防治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3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慢性感染的细菌学特点、治疗中的困难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38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细菌学明确诊断3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溶血性链球菌6例、其他细菌8例.术中取标本,细菌培养38例均为阳性.38例中32例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全部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6个月.结论 (1)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股骨干骨折术后慢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2)股骨干骨折术后慢性感染手术治疗难度大,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3)慢性骨感染采用Ⅰ期或Ⅱ期清创、骨搬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清创应尽量彻底、去除死骨、消灭死腔以降低感染复发率;(4)抗生素骨水泥在骨感染的应用可以提高疗效;(5)术后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分析9例复杂股骨干骨折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钢板折断原因,预防术后钢板折断的措施,促进正确使用LCP内固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笔者分析造成术后LCP折断的原因为骨折不愈合引起的内固定疲劳,与LCP使用规范、操作技术及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空降兵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50例空降兵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梅花钉、交锁髓内钉等内固定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5.2个月,梅花钉组5.8个月,加压钢板组6.2个月。加压钢板组术后伤口感染4例,内固定断裂松动6例,梅花钉组没有术后伤口感染病例,内固定断裂1例;交锁髓内钉组无断裂、感染发生。结论利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是目前较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184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ESIN固定治疗,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患儿进行随访,探讨其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手术切口约1.5~2.0 cm;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出血20~30 ml。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优28例,良2例,优良率100.0%。2例为膝关节活动受限20°~45°,在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辅助下功能练习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弹性髓内钉断裂、骨不连现象发生。结论 ESIN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股骨髁部粉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以利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2005~2009年采用L形钢板和螺钉骨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股骨髁粉碎骨折52例。术中先用螺丝固定内处髁,然后用L形钢板固定髁和股骨干。结果:所有骨折愈合,骨折解剖复位47例。随访1~3.5年,总优良率88.5%。结论:股骨髁部粉碎骨折应早期手术。采用L形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能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有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screw, DCS)加自体髂骨移植技术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18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内固定采用DCS,对严重骨质疏松或骨不连靠近关节面的患者加用髁支持钢板头部;植骨采用自体髂骨,骨移植形式为骨块与碎骨条相结合。术后短期采用术后连续被动活动(CPM)锻炼膝关节功能,持续1年的长期被动与主动锻炼。随访时间12~70个月,平均34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骨不连均治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5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从平均73°(5°~135°)增加至平均97°(30°~135°)。13例疗效优良, 4例满意, 1例差。 结论 采用具有坚强固定及断端加压作用的DCS,必要时加用多孔髁部固定钢板,结合有效的自体髂骨植骨技术,以及合理的术后长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36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总结。结果 36例中采用钢板内固定21例,梅花钉9例,“V”形针3例,国产带锁髓内钉3例。其中内固定物选择错误16例,骨折复位不良或有明显骨缺损18例,术后过早负重22例。所有病例经过再次手术内固定、植骨后全部愈合。结论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遵循生物力学原则。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在良好复位的同时尽量保护骨折处的血运、有明显骨缺损时应一期植骨,术后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术后过早负重是预防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股骨干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股骨干骨折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加压钢板,梅花钉,Ender钉,交锁髓内钉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73例18-63岁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5个月,梅花钉组5.5个月,Ender钉组6个月,加压钢板组7个月。加压钢板组术后感染3例,内固定断裂松动6例;梅花钉组术后感染2例,内固定断裂2例;Ender钉组内固定断裂1例,感染1例;交锁髓内钉组无断裂,感染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合适手段,但软组织条件差者,以外固定支架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常见四肢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从2009-03~2012-03收治的骨折患者共3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关节的活动程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的好,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患者手术后其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程度恢复较好,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35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实验组30例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MIPPO技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3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例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率、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48 h血红蛋白值、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两组延迟愈合例数,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疼痛、感染、固定针脱落).结果 根据kolmert功能评价,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3.3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可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降低延迟愈合率,减少术后48 h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及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螺钉治疗儿童股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39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8例,钢板螺钉治疗组21例.弹性髓内钉治疗组采用股骨内、外髁上小切口,C形臂下复位后置入.钢板螺钉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 ,钢板螺钉置于股骨外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治疗组手术时间为(40.0±17.0)min和(70.0±25.0)min;手术切口长度为(2.0±0.6)cm和(12.0±1.1)cm;术中失血量为(30.0±8.0)ml和(150.0±30.0)ml;住院时间为(7.0±1.5)d和(14.0±5.2)d;骨折愈合时间为(8.0±1.2)周和(13.0±1.9)周;完全负重时间为(6.0±1.0)周和(4.0±1.3)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与钢板螺钉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该方法 能够有效保护骨折愈合的微环境,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江慕尧  马涛  杜晶晶  房烨 《西南军医》2007,9(5):103-103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按Tossy分类,部分TossyⅡ型和Tossym型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锁骨钩钢板固定效果可靠,手术方法简单,为术后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条件。术后早期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我科自2002年3月~2007年1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2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疗效满意,现将康复指导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解剖型LOC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LOC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后即行患肢功能锻炼,两周后扶柺行走,无疼痛时去柺行走.结果:手术后随访64例,64例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断钉、脱钉、钢板松动、钢板断裂、髋内翻及髋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按Harris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7%.结论: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对照组)和锁定钢板(试验组)内固定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16)min,解剖型钢板组为(152±2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为(340±14)ml,骨骼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4)d,解剖型钢板组术中出血量为(460±16)ml,骨骼平均愈合时间为(143±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锁定钢板组为5.8%,解剖型钢板组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恢复功能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85.3%,解剖型钢板组为50.0%,锁定钢板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对骨折血供破坏小,能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可进行早期锻炼,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蒋林海  曲健荣 《人民军医》1999,42(7):386-386
1984年4月~1997年8月,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4例,其中漏诊2例。现就漏诊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1 病例报告例1 男,33岁。因车祸致左下肢伤。查体:左下肢外旋畸形,大腿肿胀并有异常活动,X线提示左股骨上、下段两处骨折,诊断为左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经抢救休克后,急诊行股骨干切开复位、梅花针内固定,术后骨牵引5周。其间曾诉左髋部疼痛,疑为梅花针针尾刺激所致,而未在意。3个月后功能锻炼,因左髋关节疼痛加重而摄X线片,示左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再次入院取出梅花针,股骨干改钢板固定,股骨颈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新型双钢板与传统内固定钢板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60例患者,其中35例以新型双钢板固定(新型组),25例以传统内固定钢板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致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以及围手术期评价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12个月用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及术后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致伤原因、损伤类型、是否有骨质疏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手术切口长度为(7.91±1.40)cm,手术时间为(101.94±43.06)min,术中出血量为(49.14±27.0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6±5.10)d。术后1、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77.63±8.37)分、(83.80±5.71)分和(88.14±5.60)分,术后优良率1、3、12个月分别为:97.14%、88.57%、88.57%。传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8.04±1.79)cm,手术时间为(84.12±20.8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0±19.18)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4±7.19)d。术后1、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68.36±7.41)分、(78.56±8.73)分和(83.64±8.27)分,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8%、80%、76%。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III、IV度外踝骨折,采用该新型双钢板,相对传统内固定钢板,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股骨干复杂骨折(A0 C2、C3型)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后续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股骨髁骨折的42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股骨干中远端骨折分别为C2型(多段骨折)18例,C3型(不规则)骨折24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C3型,单纯外固定架固定C2型;4例采用续贯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按Kotm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膝关节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合并髁部骨折的股骨干复杂骨折(A0 C2、C3型)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股骨的相对长度,且便于在术后对股骨关节面与股骨干纵轴进行水平和纵向调整,使其与对侧股骨中下段达到解剖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复.股骨管状结构重建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