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经简化Fugl-M 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针灸、按摩、理疗为基本治疗,治疗组基本治疗同对照组,加用自制舒筋药酒外敷及辨证内服中药。评价标准采用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MAS评分均明显下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BI也明显提高,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程度,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TE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导引功对提高中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63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Ashworth评级均在1~3级之间。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疗法,1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和F波波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试验组显效率(31.25%)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波参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和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均能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的疗效更优一些。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并作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经治疗,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寻找疗效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1组(55例),治疗2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量表的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结果: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总体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比较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01);治疗后治疗1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有效办法。[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服用美多巴,治疗组针刺四肢关节的穴位。[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运动障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提高西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疗效,能减少西药用量。  相似文献   

12.
西文怡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26-127,130
目的探讨推拿及针灸对颈椎病手术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电F波的影响,为上肢屈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应用提供机制上的参考。方法颈椎病手术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8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是治疗组提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波波幅均有下降,阈值都有所上升,但是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手法治疗,针灸治疗颈椎病手术后上肢屈肌痉挛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使肌电F波的阈值和波幅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29-33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康复和针刺治疗相比较,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针推康复分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5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基础组(n=20)、针刺组(n=19)和贴扎组(n=20)。基础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余两组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针刺治疗和肌内效贴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使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三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贴扎组的效果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三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各组均有提高(P0.01),但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效果与针刺治疗相似,优于基础康复治疗;肌内效贴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成腹针组30例、体针组31例、腹针和体针结合组31例,根据腹针理论的取穴原则,选取腹针的腧穴并使用一定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神志、语言、上肢瘫、下肢瘫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与体针组之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腹针和体针结合组疗效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认为腹针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疗效与体针相当,但腹针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阴虚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茶色素改善记忆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将105例受试者按记忆商高低排队,按奇、偶分两组,经检验两组记忆商均衡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53人)和对照组(52人),分别服用茶色素胶囊和安慰剂(淀粉)45天,测验受试者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等5个量表分,计算记忆商。[结果]两组试验后各分测量表分均高于试验前(P<0.01),而试验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二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各分测量表分的升高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试验后记忆商均高于试验前(P<0.01),而试验组记忆商和升高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色素具有改善记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以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治疗,对照组以神经肌肉促进术中的抗痉挛技术治疗,每日2次,在治疗后第4周和12周分别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进行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但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在改善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抗痉挛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海桐皮汤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将门诊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枕颌带牵引,观察患者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能舒筋活血止痛,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既有药理作用又有物理作用、经济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Asworth评定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治疗中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可有效治疗中风痉挛,通过调和阴阳气血、降低肌张力,起到显著的痉挛抑制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天灸,一般在夏季三伏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结果]按照VAS疼痛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天灸组总有效率为90.0%,针灸组为83.33%,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天灸组明显优于针灸组治疗后的VAS及LK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天灸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1),2组在治疗后的LKSS评分上(P<0.05)。[结论]天灸疗法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和功能活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远期疗效理想,对早期患者可望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