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状况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Hpa表达及计数MVD。结果 Hpa表达和胃癌组织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Hpa阳性表达组MVD值(4 8.8±11.3 )显著高于Hpa阴性表达组MVD值(4 1.5±11.9) (P <0 .0 5 )。结论 Hpa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贲门癌组织 ,进行了CD34、VEGF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分析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贲门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与MVD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 5 ) ,并且在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中 ,MVD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VEGF与贲门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预测贲门癌生物学行为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在57例食管癌标本中标记CD34,检测食管癌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癌MVD值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CD3 4标记胃癌微血管内皮细胞 ,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探讨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2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CD3 4抗原的表达 ,对CD3 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 CD3 4染色胃癌微血管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清晰的背景 ,易于计数。胃癌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 1)和癌旁组织 (P <0 .0 5 ) ;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CD3 4是良好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胃癌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MVD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 ,预测胃癌发生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人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人食管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 结果 食管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0.9%,VEGF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行为有关.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VD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食管癌组织的VEGFmRNA表达比癌旁组织增高,以VEGF189、VEGF165和VEGF121三种亚型为主. 结论 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该现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及微血管形成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 tor,VEGF )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与肝门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在78例肝门胆管癌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Ⅷ因子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 ,回顾性分析VEGF表达及MVD计数与肝门胆管癌组织浸润和淋巴转移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低分化肝门胆管癌和有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肝门胆管癌和无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VEGF的阳性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负相关 ,P<0 0 1。低分化肝门胆管癌MVD值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5。有淋巴结转移的肝门胆管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VEGF表达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肝门胆管癌存在肿瘤微血管的过度生成 ,VEGF表达及MVD计数是反映肝门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在57例食管癌标本中标记CD34,检测食管癌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癌MVD值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 4 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中 2 0 0倍视野内微血管计数范围为 2 1~ 89,平均为 4 3.13± 15 .4 0 ,中位数为 4 2。淋巴结转移 >3个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 ,与淋巴结阴性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 (P <0 .0 1) ,而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 (P >0 .0 5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高MVD(>4 2 )和低MVD(≤ 4 2 )两组总生存期 (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 (diseasefreesurvival,DFS)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Cox风险比例模型单因素分析表明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P <0 .0 5 ) ,而多因素分析则上述各种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VD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相关 ,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mm unohistochem istry,IHC) ,检测 6 2例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 2 0 0倍视野内微血管计数平均值为 5 6 .32± 15 .4 1。肿瘤大小在 2 cm~ 5 cm和≥ 5 cm两组的 MVD与≤ 2 cm组相比 ,其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和 P<0 .0 1) ;淋巴结转移 >3个者M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者 (P<0 .0 1) ;复发转移者 MVD显著高于无病生存者 (P<0 .0 1) ;MVD与肿瘤的部位和组织学分级未见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MVD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另一个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直肠癌 ,5例直肠腺瘤患者的MVD。结果 :MVD在 5例直肠腺瘤中的平均值 (32 2 0± 5 5 9)明显低于 31例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值 (82 74± 30 4 1) ,P <0 0 5。 31例直肠癌患者中MVD与其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以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性别、肿块外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无关。结论 :直肠癌患者的MVD值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 ,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Ⅱ,IGF 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 lialgrowthfactor,VEGF)的基因产物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人食管鳞癌组织和22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IGF Ⅱ mRNA、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对IGF Ⅱ mRNA和VEGF的表达采用半定量计数法判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F Ⅱ mRNA、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19%和68.26%,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73%和1818%,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MVD值为30.2530±5.4514,癌旁组织MVD值为20.1150±1.68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Ⅱ mRNA、VEGF和MVD表达都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VEGF和MVD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IGF-Ⅱ mRNA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32.3151±5.1995,高于IGF-Ⅱ mRNA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22.5000±1.4760),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IGF-Ⅱ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5),随着IGF-Ⅱ mRNA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IGF-Ⅱ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的过表达,且与食管鳞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9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问质MVD。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MMP-9的表达(62.9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两者之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9阳性组MVD均值(38.51±14.36)高于MMP-9阴性组(28.12±11.37),MMP-9的表达与MVD成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移行细胞癌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大小、血管淋巴管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MMP-9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及An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份ESCC、20份食管癌旁组织及10份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VEGF、Ang-1及Ang-2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SCC与食管癌旁组织及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比较,Ang-1表达率显著降低,而VEGF及Ang-2表达率则显著升高(P<0.05).MVD在Ang-1阴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P=0.000);MVD在VEGF、Ang-2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Ang-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3).T3、T4期VEGF和Ang-2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期(P<0.05);VEGF及Ang-2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VEGF及Ang-2表达阳性组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Ang-1表达阳性和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 Ang-1表达的降低及Ang-2、VEGF表达的增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及Ang-2在食管癌中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其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食管癌Hp-L型(即球形:Hp)感染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及Hp-L型对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革兰染色、电镜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8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食管癌切缘正常组织)的Hp-L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分析Hp-L型与MVD、VEGF、p53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为60.2%。电镜下组织中的Hp-L型有两种类型,可位于癌细胞间或癌细胞胞浆。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MVD值以及VEGF、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5~0.001),食管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VD值、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05~0.001)。Hp-L型阳性与MVD呈正相关(r=0.46,P<0.01),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P<0.01)。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数与癌细胞的血管侵袭、侵袭深度、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Hp-L型与食管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比值 (SPF)及倍体状态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及淋巴结中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结果 :食管癌组织的异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和淋巴结 (P <0 0 5)。二倍体组织之间的细胞DI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异倍体与二倍体细胞同一组织之间、异倍体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淋巴结、正常组织与淋巴结之间DI差异显著 (P <0 0 5)。在二倍体组中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淋巴结之间SPE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DNA倍体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大体病理类型等无关 (P >0 0 5) ,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况有关 (P <0 0 5)。结论 :食管癌DNA倍体及SPF均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 ,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Notch1、PTEN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另取42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 EliVisionTM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 Notch1和PTEN 的表达情况。Kaplan - Meier 法计算 Notch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别。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 Notch1和 PTEN 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二者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 P <0.05)。Notch1、PTEN 表达(为缺失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cTNM 分期有关(P <0.05);Notch1和 PTEN 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 <0.05)。所有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30.77%,Notc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tch1阴性表达者(P <0.05)。结论:Notch1和 PTEN 表达失调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提示二者有可能为评估食管鳞癌病变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癌组织中c erbB 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67例胃癌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 ) ,卵泡刺激素 (FSH) ,催乳素 (PRL) ,睾酮 (T )及雌二醇 (E )水平 ,同时检测癌组织中c erbB 2基因表达。结果 :胃癌患者LH、FSH、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E2 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 ,男性胃癌患者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与胃癌浸润深度 (P <0 0 5 )、肿瘤大小 (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密切相关 ;胃癌组织中 ,c erbB 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3 7 3 1% (2 5 /67) ,与胃癌浸润深度(P <0 0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密切相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男性血清T水平及c erbB 2基因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中P16、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16、PCNA基因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4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分别检测P16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84例食管鳞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4.8%(47/84),P1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术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PCNA表达阳性率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显著性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并与术后生存期互相关(P<0.01),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16与PCNA表达呈反相关系(P<0.01)。结论:表明P16在食管癌生长、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PCNA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