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对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180例,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指导其行下肢功能锻炼, 对照组功能锻炼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 观察组行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指导, 比较两组健康信念、DVT预防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率、DVT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信念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DVT预防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率、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DVT发生率、护理纠纷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内科住院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及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 从而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DVT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98例择期行全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健康教育,另外4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发生1例DVT(2.04%),而对照组出现6例(12.24%),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孙季玲  朱燕鸿 《妇幼护理》2022,2(21):5016-5019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宣教在预防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 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的 50 例中老年患者,按照两组之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 术后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与健康教育宣教。比较两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膝关节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 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相关知识知晓率、膝关节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 术的中老年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与健康教育宣教,能够减少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7天DVT、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及血流淤滞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血流淤滞、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病区管理、疾病普及、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满意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中失访、脱落7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例数为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于出院前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培训。于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信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患者的院外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得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健康信念量表得分均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P<0.05)。出院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院外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问卷得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健康信念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1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健康信念量表的5个维度呈正相关(P<0.05);患者出院后3、6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与个人健康信念呈正相关(P<0.05)。患者出院后1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健康信念量表的5个维度呈正相关(P<0.05);患者出院后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与个人健康信念、实施能力、控制力呈正相关(P<0.05);患者出院后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与个人健康信念呈正相关(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念水平越高,功能锻炼依从性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对该类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信念干预。  相似文献   

6.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专项护理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DVT预防专项护理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1周、2周、3周、4周的DVT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DVT预防专项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减少术后DVT形成,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且还能提高术后髋关节Harris的评分,但是受纳入研究数量、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的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9.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后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针对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对21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早期预防宣教,术后正确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全髋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明显比文献报道的低.结论 早期预防宣教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准确应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预防DVT健康知识、健康信念水平, 并统计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预防DVT健康知识问卷各维度评分、DVT健康信念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提高肺癌患者预防DVT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水平, 减少DVT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HRM)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病区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医嘱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骨科病区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实验组除接受护士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还运用健康信念模式(HBM)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康复锻炼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并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量患者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后期(术后第10天)康复锻炼疼痛程度,术后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13.75,25.25;f分别为11.28,-3.33,-9.95;P〈0.05)。结论HBM干预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路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路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t=5.70,P<0.01)、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照DVT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进行DVT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相关健康教育。2周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绝对卧床依从性及DVT疾病相关知识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绝对卧床依从性及DVT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DVT急性期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DVT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患者56例,同时选取同期无DVT患者6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TRK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探讨TRK术后护理体会。结果 DVT组与无DVT组相比,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护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功能状况、人工置换关节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是否进行抗凝预防护理均是DVT的高危因素。临床给予患者预防性静脉血栓抗凝护理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上须对以上患者进行强化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并积极进行预防性抗凝,有效预防老年患者TRK术后DVT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4个方面;试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Orem自护理论,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病程给予不同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DL评分、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Orem自护理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自理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促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贾瑛  李晓宁 《全科护理》2012,(31):2914-2915
总结50例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强调应做好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加强术中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DVT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的护理、抗凝药物的应用与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已确诊为DVT的护理、出院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了解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的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护理常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d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测量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