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57例癫痫与发作性疾病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即脑Holter)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57例常规EEG无痼样放电患者分为临床癫痫组和可疑癫痫组进行24hA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痫组痫样放电总发生率为59.4%,可疑癫痴组总发生率为19.9%。痴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各种发作类型痫样放电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A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对可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多次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怀疑癫痫的患者进行24hA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24hAEEG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4.9%,痢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非特异性异常24.5%,多见于清醒期。结论:对多次REEG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怀疑癫痫的患者行24hAEEG检查,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可疑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诊断癫痫的53例和可疑癫痫的117例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AEEG阳性率(32.9%)明显高于常规EEG(20%),AEEG痫样放电率在癫痫组为54.7%(29/53),可疑癫痫组为15.4%(18/117)。后者中有临床发作者63例,检出痫样放电10例,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占89.4%(42/47)。本文对痫样放电出现与临床发作间的关系以及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AEEG)与同步录像结合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1126例患者在配备有SONY-485P型可调式数字摄像镜头监测病房内进行24h便携式脑电图监测。在EEG数据回放分析时,结合同步图像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周围环境,有效地识别各种干扰伪差及其来源,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结果:1126例患者中EEG正常270例(23.98%),EEG异常856例,异常检出率为76.02%。其中确诊为癫痫者268例(78.13%),疑似癫痫者588例(75.09%),确诊癫痫组EEG异常率虽高于疑似癫痫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EEG有痢样放电者618例,占总异常的72.20%。确诊癫痫组有痫样放电者230例,占异常者的85.82%;疑似癫痫组有388例,占异常者的65.99%,确诊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疑似癫痫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1126例在行EEG监测的同时进行同步视频连续录像,拍摄到98例患者有临床发作,其中69例发作期EEG可见痫样放电;29例癫痫患者临床发作时、发作间期均未见痫样放电。结论:AEEG结合视频录像,在尽可能不限制患者活动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视频录像记录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步EEG对照分析,有效地提高了EEG痫样放电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神经科中的一些发作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英国牛津OXFORD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连续记录24小时的脑电波活动。结果:48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R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309例(占64.4%);轻度异常脑电图171例(占35.6%);无1例出现痫样放电。A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36例(占28.3%);轻度异常脑电图217例(占45.2%);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387例(占80.6%),均可以见到痫样放电。其中在睡眠检测中见到痫样放电的占231例(占59.7%)。结论:AEEG在监测发作性疾病的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我们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痫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痫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h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痫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痫儿童痫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痫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140例小儿癫癎与可疑癫癎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动态脑电图(A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痢的关系及其对小儿癫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40例常规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患儿分别为临床诊断癫痫组和可疑癫痫组,进行24h A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AEEG痫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AEEG痫样放电发生率在临床诊断小儿癫痫组占55.9%,小儿可疑癫痫组占37.5%。痫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并见有NREMⅠ—Ⅱ期明显延长,而NREMⅢ—Ⅳ期相对缩短。结论:小儿癫痫病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NREMⅠ—Ⅱ期。AEEG可提高小儿癫痫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病人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在一周内做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全部病人组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NREMⅠ-Ⅱ期(75%)。结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对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以昏倒就诊,但常规脑电图(REEG)和心电图(ECG)均阴性的患者做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46例AEEG检测到多次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而诊断为癫痫,24例诊断为晕厥(心源性晕厥占58.3%,脑源性晕厥占25%,反射性晕厥占16.7%),6例不能定性,16例正常,总阳性率为82.6%。结论: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能帮助鉴别临床以昏倒发作的晕厥与癫痫,并能区分晕厥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i比较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变。方法i将27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未用抗癫痫药者;第2组: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第3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5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各组均需避开诱因。根据患者既往最长癫痫发作间期的3倍时间随访其癫痫发作次数和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各组无1例临床加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10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病人用药与否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各组反射性癫痫预后良好,伴脑电图异常的反射性癫痫建议给予抗癫痫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257例癫癎与发作性疾病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 (AEEG ,即脑Holter)对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 5 7例常规EEG无样放电患者分为临床癫组和可疑癫组进行 2 4hA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临床癫组样放电总发生率为 5 9.4 % ,可疑癫组总发生率为 19.9%。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各种发作类型样放电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AEEG可提高样放电的检出率 ,对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作性头痛者24 h 动态脑电图(AEEG) 监测的价值。方法:对120 例发作性头痛患者进行24 h AEEG 监测,分析发作期和间期脑电活动特点,并与常规EEG 作自身对照。结果:AEEG 非特异性异常54 例(45 % ) ,捕捉到癎样放电11 例(9-2 % ) ,EEG 非特异性异常31 例(25-8 % ) ,捕捉到癎样放电仅4 例(3-3 % ) ,AEEG 异常率(54-2 % ) 明显高于EEG(29-2 % ) 。AEEG 癎样放电多见于觉醒期和发作期。结论:发作性头痛患者确有一小部分属于头痛型癫癎,24 h 脑电监测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夜间睡眠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然夜间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为癫痫的患者行白昼常规EEG和夜间自然睡眠EEG检查。结果:常规EEG36%(72例)出现痫样放电,而自然夜间睡眠EEG78%(156例)出现痫样放电。痫样波检出率与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结论:自然夜间睡眠EEG可显著地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儿童非癫癎性发作事件的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24h动态脑电图(AEEG)的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AEEG监测到的121例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临床发作期EEG进行分析,并以常规脑电图(REEG)进行对照。结果:REEG非特异性异常13例10.7%),AEEG非特异性异常30例,(24.8%),痫样放电3例(2.5%),总异常率27.2%。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以偏头痛最高(34.8%),其次为晕厥(23.5%)及睡眠障碍(22.2%)。结论: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AEEG多为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这有助于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6例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REEG)与24h脑电图(AEE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REEG的阳性率为30%,而AEEG的阳性率为86%;②不同类型癫痫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特点,REEG无1例记录到癫痫发作,而AEEG有27例(48%)记录到癫痫发作全过程的大脑电活动变化。结论发作期的EEG对确定癫痫类型有重要意义,全身性癫痫在发作的同时发作波在两侧半球同时出现,而部分性发作患者在临床发作的同时EEG常局限在某一脑叶有单个棘波发放,此棘波处是癫痫的病灶的部位,这种局限棘波可扩散至全脑而临床出现全身阵挛发作,此类患者为部分性癫痫并非全身性癫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2 4小时脑电 /心电同步监测对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怀疑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脑电图 (AEEG) /心电图 (ECG)同步监测。结果 :①癫性晕厥 42例中 ,EEG总异常率 83 91%。样放电出现率71 2 4% ;心电图显著异常率 19% ;②心律失常性晕厥 2 1例中 ,EEG总异常率 2 4% ,样放电出现率 5 % ,心电图显著异常 91% ;③可疑癫性晕厥 4例中 ,AEEG样放电 1例 ;④可疑心律失常性晕厥 3例 ,ECG均为非显著异常 ;⑤晕厥原因不明 (癫与心律失常两种疾病并存 ) 2例 ,均检出样放电及显著心律失常。结论 :2 4小时EEG/ECG同步监测对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 h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5 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可疑癫癎儿童进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总异常率为62-3 % ,癫癎组异常率77 % ,癎样波检出率74-7 % ,可疑癫癎组异常率31-6 % ,癎样波检出率18-4 % 。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其癎样放电时相以睡眠期为主(97-2 % ) 。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及可疑癫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4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33例可疑癫癎的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3%,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2%;83%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VEEG监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癎及可疑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射性癫痫的EEG变化。方法对34例不同类型反射性癫痫在特定刺激下作动态EEG监测,以常规EEG作比较。结果动态EEG异常率(62%)与痫样放电检出率(53%)均高于常规EEG的35%与26%。痫样放电的部位主要涉及到额、前颞。诱发异常占所有动态EEG异常的76%。结论AEEG对提示反射性癫痫是原发还是继发及对预后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