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复方氯化钠在预防剖宫产术患者腰麻后低血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C 三组,各 30 例。入院后均行腰硬联合麻醉,A 组单纯注射 500 mL 复方氯化钠,B 组、C 组分别注射 0.02 μg·kg-1 ·min-1 、 0.04 μg·kg-1 ·min-1 去甲肾上腺素及 500 mL 复方氯化钠。比较三组产妇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脐动脉血流参数、术 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 结果:三组产妇腰麻至胎儿娩出时间、输入总体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A 组比较,B 组、C 组产妇麻醉后、麻醉后 10 min 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较高, 心率(HR)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A 组比较,B 组、C 组新生儿娩出 5 min 后 Apgar 评分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泵注升压药后,C 组产妇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 低于 A 组、B 组,B 组低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 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 A 组、B 组,B 组 低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以 0.04 μg·kg-1 ·min-1 速率泵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复方氯化钠对于 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胎盘血流阻力,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产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术的 78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存在硬膜 外麻醉禁忌证分组。选择其中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 39 例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 0.3 mg·kg-1 、 丙泊酚 1.0 mg·kg-1、司可林 1.0 mg·kg-1 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追加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并静脉持续泵入 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 39 例为对照组,行正常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产妇麻醉诱导至胎 儿娩出间隔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U–D),产妇手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及 Apgar 评分。结果:两组剖宫产术麻 醉平稳,术中产妇生命体征稳定。胎儿取出时,两组产妇 SBP、DBP、HR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 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 Apgar 评分均≥ 9 分。两组 I–D 和 U–D、Apgar 评分及新生 儿脐带血气分析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满足剖宫 产手术要求,对母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腹横筋膜平面连续(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莆田市 中医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进行剖宫产 180 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均进行术后镇痛。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 照组 89 例(硬膜外镇痛)和观察组 91 例(超声引导下 TAP 阻滞)。比较不同时间点产妇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 记录疼痛情况,若镇痛最高 NRS > 4 分,给予辅助镇痛药治疗,静脉给予曲马多或肌注哌替啶,并统计术后 48 h 内 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h 的 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24 h、36 h、48 h 的 NRS 评分及静息状态各时间段的 NR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24 ~ 48 h 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的硬 膜外镇痛比较,超声引导下 TAP 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双侧髂腹下 –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联合经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术后镇 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89 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 其中单纯采用经双侧 TAPB 的产妇纳入 A 组(44 例),将采用双侧 IINB 联合经双侧 TAPB 的产妇纳入 B 组(45 例),比 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 1 h 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12、24 h B 组的 VAS 评分均低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 组产妇术后首次下地、排气时间均短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4 %, 与 A 组的 9.09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纯 TAPB 相比,TAPB 联合 IINB 更有助于剖宫产产妇 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腰椎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检索复旦大学附属中 山医院厦门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的 119 例腰椎手术术后镇痛记录。根 据镇痛配方不同,分为对照组(51 例)和观察组(68 例)。对照组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氢吗啡酮 6 mg、地佐辛 10 mg、 托烷司琼 10 mg 溶于 0.9 % 氯化钠注射液,配至 150 mL),观察组采用少阿片类药物镇痛(艾司氯胺酮 25 mg、右美托咪 定 100 μg、利多卡因 200 mg、硫酸镁 5 g、布托啡诺 8 mg 溶于 0.9 % 氯化钠注射液,配至 120 mL)。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自 控镇痛(PCA)情况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静息和动态 NRS 评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PCA 有效次数及总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头晕、瘙痒、呼吸抑制的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等非阿片类药物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腰椎手 术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确切,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漳州市第三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102 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1 例,剖宫产分娩)与观察组 (51 例,经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组产妇产后 48 h 的泌乳素水平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 24 h 初次泌乳率(80.39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85 %),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入院时的数字疼痛量表(N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 24 h、产后 48 h 的 NR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严格把控指征 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效果好,安全性高,对母婴好处优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局部止痛联合静脉镇痛在老年多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多发骨折患者 137 例,按镇痛方案不同分观察组(69 例)、对照组(68 例)。均根据患 者骨折部位行相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术中局部浸润止痛联合术后静 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3 h、6 h、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 48 h 内舒芬太尼使用 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3 h、6 h、12 h、24 h、48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48 h 内观察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0 %,低于对照组的 19.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术后静脉镇痛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浸润止痛 可显著提高老年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疼痛程度,同时有效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黄连粗多糖与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在小鼠日常饮水中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分别进行灌胃给药4 d,每日1次,小檗碱组(100 mg·kg-1 BBR)、小檗碱+低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22.8 mg·kg-1 CCP)、小檗碱+高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45.6 mg·kg-1 CCP),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结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评价各治疗组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Claud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小檗碱单独给药(P<0.05)。结论 黄连粗多糖协同小檗碱给药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阻力及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卵清蛋白法建立支 气管哮喘 BALB/c 小鼠模型,分为低剂量黄芪提取物处理组(L-ASE 组,采用 5 mg·mL-1 黄芪提取物灌胃)、高剂量黄芪 提取物处理组(H-ASE 组,采用 10 mg·mL-1 黄芪提取物灌胃),选择建模成功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为模型组,选择正常 小鼠为对照组。检查并比较四组小鼠 2 min 咳嗽次数、特殊气道阻力(sRaw)、气道阻力(RI)、潮气量(TV)、每分钟 通气量(MV)、静态肺顺应性(Cs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IL-6 水平差异。 结果:模型组小鼠 2 min 咳嗽次数、0 mg·mL-1 、5 mg·mL-1 、10 mg·mL-1 、15 mg·mL-1 浓度乙酰甲胆碱时 sRaw、RI、Cst、 血清 TNF-α、IL-1β、IL-6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V 和 MV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ASE 组和 H-ASE 组小鼠 2 min 咳嗽次数、0 mg·mL-1 、5 mg·mL-1 、10 mg·mL-1 、15 mg·mL-1 浓度乙酰甲胆碱时 sRaw、RI、 Cst、血清 TNF-α、IL-1β、IL-6 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TV 和 MV 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ASE 组 2 min 小鼠咳嗽次数、0 mg·mL-1 、5 mg·mL-1 、10 mg·mL-1 、15 mg·mL-1 浓度乙酰甲胆碱时 sRaw、RI、Cst、血清 TNF-α、IL-1β、IL-6 水平显著低于 L-ASE 组,TV 和 MV 显著高于 L-ASE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黄芪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小鼠气道阻力和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支气管哮喘小鼠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究盆底表面肌电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月 9 月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 6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产妇 采取低频电脉冲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表面肌电治疗,治疗 2 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 临床特征及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临床特征及体征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盆底表面肌电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 妇子宫复旧,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腰 – 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桥医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 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及观察组(n = 40),分别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腰 – 硬联合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 %),低于对 照组(40.0 %),术后 24 h 皮质醇、D– 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腰 – 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无线镇痛系统在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且实施术后镇痛的 200 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传统镇痛 管理组(100 例)采用常规电子镇痛泵镇痛,无线镇痛管理组(100 例)应用无线镇痛系统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 果、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进程。结果:无线镇痛管理组患者术后 2 h、6 h、12 h、24 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镇痛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线镇痛管理组 患者术后引流管、尿管术后留置时间均短于传统镇痛管理组,开始进食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均早于传统镇痛管理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无线镇痛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mRNA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探讨其干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方法 将SD系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碘酸钠组、乐盯组、薯蓣皂苷元低剂量组(100 mg·kg-1)、薯蓣皂苷元中剂量组(200 mg·kg-1)、薯蓣皂苷元高剂量组(400 m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用碘酸钠60 mg·kg-1造模,乐盯组90 g·kg-1乐盯灌胃,薯蓣皂苷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0天和30天后分别取10只(雌雄各半)进行取材和指标检测。结果 碘酸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Nrf2 mRNA表达及SOD、GXH-PX、MDA与空白组、乐盯组有显著差异(P < 0.05、P < 0.01),而乐盯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灌胃20天时,高中剂量组的Nrf2 mRNA表达、GSH-Px值和MDA值和高中低剂量组SOD值优于碘酸钠组(P < 0.05、P < 0.01),其中,高剂量组Nrf2 mRNA表达,高中剂量组SOD值、GSH-Px值和MDA值,与乐盯组、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灌胃30天时,高中低剂量组Nrf2mRNA表达、GSH-Px值、MDA值优于碘酸钠组(P < 0.05、P < 0.01),但高中剂量组优势更明显,与乐盯组、空白组无差异(P > 0.05)。结论 薯蓣皂苷元能够上调Nrf2mRNA表达,增加SOD、GX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干预干性AMD的发生。且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1)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1.6 g·kg-1和3.2 g·kg-1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组、泼尼松龙治疗组。灌胃给药10天,第11天注射ConA,4 h后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的表达。结果 经检测发现,ConA造模后的小鼠肝脏出现大量肝细胞死亡和肝脏结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1.6 g·kg-1和3.2 g·kg-1护肝布祖热颗粒治疗组ROS表达明显降低;肝脏内p-JNK的表达得到明显下降;肝细胞凋亡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护肝布祖热颗粒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为抑制ROS的产生,从而减少JNK激活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盐酸小檗碱(BBR)合用时是否会对其肠道微环境调控效应产生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HPMC(400 mg·kg–1)组、BBR(150 mg·kg–1)组、HPMC与BBR物理混合(H+B,400 mg·kg–1+150 mg·kg–1)组,进行连续3周灌胃干预。取小鼠远端结肠,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BR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菌群组成显著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及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HPMC与BBR物理混合给药后能够进一步促进BBR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降低趋势,增强其抑菌效果;在Beta多样性方面,H+B组与BBR组的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差异,同时显著增强了BBR富集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艾克曼菌属的作用。结论 HPMC与BBR物理混合后可正向促进BBR的菌群调节作用,推测原因为其高黏性能够增强小檗碱在肠道上的黏附,从而使小檗碱与肠道菌群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不同佐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行 THA 的 9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 Y 组、D 组和 R 组, 各 30 例。Y 组手术侧注入混合药:罗哌卡因 100 mg +右美托咪定 1 μg·kg-1(共 30 mL),D 组手术侧注入混合药:罗哌 卡因 100 mg +地塞米松 0.1 mg·kg-1(共 30 mL),R 组手术侧注入罗哌卡因 100 mg(共 30 mL)。各组患者术后均复合 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根据镇痛效果静脉注射曲马多 50 mg 进行补救镇痛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 记录三组患者术后 4、6、12、24、48 h 静息以及被动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术后 48 h 内曲马多补救 镇痛情况和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同时记录术后 48 h 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 4、6、48 h 各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2、24 h, Y 组、D 组的 VAS 评分均低于 R 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且术后 12、24 h Y 组的 VAS 评分与 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内, Y 组、D 组的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为(1.5 ± 1.1)次、(1.1 ± 0.9)次,曲马多的补救例数为 2 例(6.7 %)、2 例(6.7 %), 均低于 R 组的(3.5 ± 1.2)次及 8 例(2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Y 组的的曲马多的补救例数及镇痛 泵的按压次数与 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呼吸抑制以及术后谵妄三组均未出现。Y 组恶心呕吐发生 1 例 (3.3 %)与 D 组的 2 例(6.7 %),均低于 R 组的 7 例(2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D 组与 Y 组的 恶心呕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Y 组术后满意度评分为(5.8 ± 0.3)分、D 组为(5.3 ± 0.3)分, 均高于 R 组的(3.9 ± 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D 组与 Y 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加入佐剂(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对 THA 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同 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但两者镇痛效果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产后宫缩痛产妇 200 例,将其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 观察组实施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产后 24 h、48 h 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强度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人际关系评分、 忧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恐怖评分、偏执评分、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为(20.45 ± 3.63)分,低于对照组的(25.82 ± 4.16)分,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产后宫缩痛产妇来说,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缓解宫缩 疼痛,使产妇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产后抑郁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拮抗作用,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20 mL·kg-1·d-1灌胃两周)、模型组(180 mg·kg-1腹腔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组(7 g·kg-1·d-1灌胃两周)、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mimic组(2 μL颅内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inhibitor组(2 μL颅内注射)、卡马西平组(混悬液30 mg·kg-1·d-1灌胃两周);采用匹罗卡品使小鼠致痫,抑制及过表达miRNA-204后,分别予加味柴胡疏肝汤灌胃,处死小鼠,取其海马组织,观察每组的指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miRNA-204,以及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海马C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miR-204表达明显降低(P<0.01),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汤后,小鼠海马组织miR-204表达明显升高,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使miR-204过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增大(P<0.01);抑制miR-204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减少(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汤具有抗癫痫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miRNA-204的表达,拮抗小鼠海马神经元过度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产后抑郁及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产科剖宫产分娩的70例产妇,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于术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恢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疼痛及镇静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麻醉满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7 d,观察组产妇恢复质量评分(QoR–4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6 h、12 h、24 h,观察组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6周龄SPF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CIA)。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75 mg·kg-1)、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150.454 1 mg·kg-1+5.061 8 mg·kg-1)、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150.454 1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苷配伍木兰花碱组(3.455 8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组(3.455 8 mg·kg-1+16.433 1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组(9.303 2 mg·kg-1+5.061 8 mg·kg-1)、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组(9.303 2 mg·kg-1+16.433 1 mg·kg-1),每组8只,共9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5 d。实验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Ab)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踝关节NF-κB、VEGF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足跖肿胀显著;血清CRP、anti-CCP Ab、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1β、RF、CRP、PGE2及anti-CCP Ab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TNF-α与IL-1β、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RF与CRP、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降低PGE2、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降低anti-CCP Ab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分配伍;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其中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下调蛋白及mRNA表达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秦艽、威灵仙组分配伍对RA模型大鼠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二药组分配伍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龙胆苦苷配伍木兰花碱、龙胆苦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苷配伍灵仙新苷、獐牙菜苦苷配伍木兰花碱及獐牙菜苦苷配伍灵仙新苷5种组分配伍模式具有潜在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分泌及抑制NF-κB、VEGF蛋白和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