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通过鞘氨醇激酶1(SPHK1)影响1-磷酸鞘氨醇(S1P)的合成从而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产生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Vd对PC12细胞进行刺激,分为0、6.25、12.5、25、50、100 nmol/L Vd 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SPHK1表达量;RT-PCR检测SPHK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S1P合成量。 结果 加入药物Vd刺激PC12细胞24 h后,不同浓度的Vd组SPHK1表达量较0 nmol/L Vd组减少(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Vd组SPHK1较0 nmol/L Vd 组mRNA亦有下调(P<0.05);不同浓度的Vd组S1P合成量较0 nmol/L Vd 组减少(P<0.05)。 结论 Vd可能通过调节SPHK1的表达来影响S1P的合成,以缓解EAE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2.
鞘脂代谢物神经酰胺、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鞘氨醇-1-磷酸盐(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靠酶促反应调节,而在其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限速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phK1催化Sph生成S1P,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抑制凋亡.SphK1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高表达,SphK1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控制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对放化疗产生耐药性.而SphK1抑制剂或通过SiRNA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能够增强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抑制SphK1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与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行子宫全切手术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旁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或组织匀浆液S1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SphK1的表达,组织SphK1激酶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SphK1酶活性.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S1P的水平和组织S1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子宫内膜癌SphK1酶活性约是正常子宫组织的2.6倍.结论 被激活的SphKl/S1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K1)、1-磷酸鞘氨醇(S1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73例骨肉瘤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骨软骨瘤手术切除标本31例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与软骨瘤组织中SPK1、S1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PK1、S1P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PK1、S1P表达与骨肉瘤病人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SPK1阳性表达率为68.49%,高于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6.13%(P<0.01);骨肉瘤组织S1P阳性表达率为58.90%,高于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2.58%(P<0.01);SPK1、S1P在Eneeking分期为Ⅱ~Ⅲ期和肺转移的病人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P<0.01);SPK1、S1P在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K1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PK1阴性表达组(P<0.05);S1P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1P阴性表达组(P<0.05)。结...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鞘磷脂的代谢产物神经酰胺(ceramide,Cer)、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在细胞内,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相互转化,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则是维系Cer、Sph和S1P三者间代谢平衡的关键酶,具有调节Cer和S1P的双重功能。Sph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其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征,并且通过Sphk/S1P信号途径对肿瘤发挥着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其免受凋亡,使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耐受的作用。而Sphk抑制剂的应用实现了其活性的下调,阻滞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因此,Sphk的靶向肿瘤治疗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为有效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鞘磷脂的代谢产物神经酰胺(ceramide,Cer)、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在细胞内,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相互转化,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则是维系Cer、Sph和S1P三者间代谢平衡的关键酶,具有调节Cer和S1P的双重功能。Sph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其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征,并且通过Sphk/S1P信号途径对肿瘤发挥着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其免受凋亡,使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耐受的作用。而Sphk抑制剂的应用实现了其活性的下调,阻滞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因此,Sphk的靶向肿瘤治疗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为有效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源性1-磷酸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通过制备S1P脂质体使S1P转运到骨骼肌成肌细胞内或直接加入外源性S1P,采用3H-TdR渗入法检测S1P进入细胞内和在细胞外对骨骼肌成肌细胞DNA的合成;进一步使用磷酸神经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活性抑制剂N,N 二甲基鞘氨醇(N,N dimethyl sphingosine,DMS)和HACPT [2-(p-hydroxyanilino)-4-(p-chlorophenyl) thiazole],观察其对S1P促进DNA合成作用的影响。结果  S1P脂质体转入可明显促进骨骼肌成肌细胞DNA合成。100~1 000 nmol/L剂量范围内S1P脂质体使细胞胸腺嘧啶核苷(3H TdR)的摄入量较对照组增加 12.3%~50.7% (P<0.01),并与剂量呈正相关。该促进作用不会被SphK活性抑制剂DMS和HACPT所阻断。S1P直接加入培养液同样能促进细胞DNA合成(P<0.01),500和 1 000 nmol/L剂量组3H-TdR的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8% (P<0.05)和26.5% (P<0.05),增幅低于同剂量的S1P脂质体。该促进作用可被DMS和HACPT所阻断。结论  外源性S1P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SphK活性增加引起细胞内S1P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向成熟肌细胞分化?形成肌管的作用,探索定向诱导肌分化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含不同浓度S1P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收集细胞,在相差显微镜和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成肌细胞分化的早期特异性标志-肌球蛋白和生肌素表达的改变?使用磷酸神经鞘氨醇激酶(SphK)活性抑制剂DMS和HACPT后观察S1P对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生肌素表达的作用?【结果】 S1P能明显促进骨骼肌成肌细胞细胞形成肌小管,诱导2 ~ 3 d开始有肌管形成,之后肌管越来越多,到6 ~ 7 d达高峰;同对照组相比随S1P浓度增高,细胞核生肌素阳性率逐渐增高(P <0.01);SphK活性抑制剂抑制S1P促进骨骼肌成肌细胞生肌素阳性率的增高(P < 0.01)?【结论】体外S1P可能通过提高SphK活性调节成肌细胞向成熟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RPE细胞常规培养,取传3~4代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以10~6个/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加入含1-磷酸鞘氨醇无血清培养液,使1-磷酸鞘氨醇终浓度为1、1×10~(-1)、1×10~(-2)、1×10~(-3)、1×10~(-4)μg/ml,加入不含1-磷酸鞘氨醇的无血清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1-磷酸鞘氨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10~(-1)、1×10~(-2)μgm 1-磷酸鞘氨醇组中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而1×10~(-3)、1×10~(-4)μg/mI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832、0.781)。结论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主要在RPE细胞的胞浆中表达。随着1-磷酸鞘氨醇浓度的增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正>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近年来在心血管研究中发现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种膜磷脂类代谢产物。T.K.Ghosh等[1]1990年发现,S1P在培养的肌细胞中通过非IP3依赖性的途径动员细胞内Ca2+释放,随后开始了对S1P研究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脏病(DKD)为糖尿病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年升高,为全世界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DK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通过参与糖尿病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肾纤维化,该通路可能成为DKD等肾小球疾病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2.
Zhuge YH  Tao HQ  W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65-2768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 (SPH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浙江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206例石蜡固定的胃癌组织和同期的40例非肿瘤胃黏膜中SPHK1的表达.结果 在4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3例(7.5%) SPHK1蛋白为阳性表达,均为低表达.在206例胃癌组织中,181例(87.9%)SPHK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P =0.001),其中高表达126例(61.2%).SPHK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39、0.003、0.020、0.003),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Ⅰ~Ⅱ和Ⅲ期中SPHK1高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PHK1低表达者[53.6%( 15/28)比68.6%( 24/35),7.8% (6/77)比30.8%(12/39),P=0.009、0.006],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SPHK1表达无关(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SPHK1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SPHK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相关,SPHK1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肿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1(S1PR1)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小鼠左主支气管、左肺静脉和左肺动脉缺血30 min,松开血管夹,接受再灌注2 h,制作小鼠PIRI模型(n=8),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8)和假手术组(n=8),3组小鼠均处死后取肺组织。根据肺组织HE染色、湿/干质量比结果论证模型制作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中生成S1P的关键限速酶鞘氨醇激酶-1(SphK1)及S1PR1 mRNA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肺组织中S1P及S1PR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肺组织病理评分升高,肺干/湿质量比增高,肺组织SphK1和S1PR1 mRNA表达升高(P<0.05),肺组织中S1P、S1PR1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PIRI后,肺组织中S1P及S1PR1的表达升高,提示S1P/S1PR1信号通路参与了PIRI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可能是PIRI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对家兔应激性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取雄性大白兔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以浸水法建立兔应激性溃疡模型后,分别给予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在溃疡部位注射携带SPK1的腺病毒,分别在第15 d和第22 d胃镜下观察溃疡区域,对愈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显示,24 h后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检查提示,胃黏膜成应激性溃疡改变,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电子胃镜下可见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的溃疡愈合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呈明显凹陷性溃疡,溃疡面被覆坏死组织。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15 d时溃疡面明显红润,肉芽组织增生,少量黏膜上皮覆盖溃疡面,溃疡面皱缩;22 d时溃疡面明显缩小,溃疡凹陷不明显,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可促进实验兔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IL-6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磷酸鞘氨醇(S1P)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碱性磷酸酶脱磷酸、衍生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动物血清和组织中S1P的含量。结果建立了一种快捷、灵敏的检测生物样品中S1P含量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测得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S1P的含量分别为(1.72±0.40)μmol/L和(150±25)pmol/g。结论S1P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重要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磷酸鞘氨醇对长春瑞滨化疗血管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S1P处理组,每组兔耳20只。空白对照组直接注射长春瑞滨,剂量为2mg/kg;地塞米松组先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0.25mg/kg,再注射长春瑞滨;S1P处理组先注射S1P,剂量为90μg/kg,再注射长春瑞滨。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在输注长春瑞滨72h后静脉炎发生最严重,其中S1P组相对其他组静脉炎较轻微;地塞米松组和S1P组的微血管通透性改变较对照组轻微。结论 1-磷酸鞘氨醇可以预防长春瑞滨所致化疗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1-磷酸鞘氨醇对hRPE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加入不同浓度S1P24 h后,仅浓度为1 ug/ml组的RPE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加入不同浓度1-磷酸鞘氨醇48 h后,1×10~(-2)、1×10~(-1)、1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加入不同浓度1-磷酸鞘氨醇72 h后,1×10~(-3)、1×10~(-2)、1×10~(-1)、1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培养24、48或72 h后,相同浓度各时间点O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组培养24及48 h后,相同浓度两时间点O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10~(-4)、1×10~(-3)、1×10~(-2)、1×10~(-1)μg/ml组培养48及72 h后,相同浓度两时间点O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磷酸鞘氨醇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明显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52例乳腺良性肿瘤及20例健康体检者骨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髓中SPHK1的表达。结果 90例乳腺癌患者中骨髓SPHK1阳性68例(75.6%),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13.5%)及健康对照组(5.0%)(P?<0.05);乳腺癌患者SPH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SPHK1蛋白含量为(1.657±0.198),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患者(0.963±0.132)和健康对照组(0.749±0.128)(P?<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骨髓SPHK1诊断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86.5%。经Kappa检验κ值为0.59,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骨髓中SPHK1表达升高,SPHK1的检测有助于早期检测乳腺癌患者的骨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3):167-170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2受体对全身过敏反应小鼠血管通透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1P2-/-鼠、eNOS-/-鼠及S1P2-/-/eNOS-/-鼠,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全身过敏反应小鼠模型.利用伊文思蓝色素漏出法测定血管通透性,采用温氏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小鼠死亡率.[结果]与野生鼠比较,S1P2-/-鼠肺血管通透性、红细胞压积及死亡率均显著增高(P<0.01),eNOS基因敲除的S1P2-/-鼠的红细胞压积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1P2受体缺失可增加全身过敏反应小鼠的血管通透性,此效应通过eNOS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自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发现以来,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在S1P受体的5种亚型(S1P1~S1P5)中,只有S1P1受体的激动剂可通过控制淋巴细胞的迁移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抑制效应.因此,寻找S1P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并研究其构效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4类新型的S1P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现状及构效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