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五聚素蛋白3(PTX3)在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释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PTX3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和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通过健康人血清、AAV患者血清、TNF-α和溶酶体膜蛋白2(LAMP-2)抗体分别刺激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PTX3水平,免疫荧光观察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可溶性识别受体PTX3 的表达。结果:LAMP-2抗体及AAV患者血清均能促进中性粒细胞PTX3的释放。与正常中性粒细胞对照组相比,LAMP-2抗体刺激组中性粒细胞上清PTX3水平明显升高(P<0.01); AAV患者血清刺激组中性粒细胞中PTX3表达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用健康人血清刺激的对照组(P<0.01),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PTX3由中性粒细胞通过NETs形成释放。结论:PTX3可由ANCA诱导的NETs释放至胞外,参与血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血管炎中ANCA IgG亚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plas micantibody ,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主要为IgG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ANCA分为两型 :胞浆型AN CA(cytoplasmicANCA ,c ANCA)与环核型ANCA (peri nuclearANCA ,p ANCA) 〔1〕 。到目前为止 ,已有多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和蛋白酶 3(proteinase 3,PR3)。ANCA可在许多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 ,如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 ,…  相似文献   

3.
中试规模高效制备恶性疟原虫多表位人工随机重组疫苗M.RCAg-1,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鉴定。20 L培养基规模发酵培养M.RCAg-1的工程菌,产物经高压匀浆破碎后,通过镍琼脂糖凝胶FF层析和琼葡糖凝胶G200 HP层析两步分离纯化获得中试M.RCAg-1。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地平均分为3组(弗氏佐剂组、中试M.RCAg-1与弗氏佐剂配伍组和小试M.RCAg-1与弗氏佐剂配伍组)进行皮下免疫,利用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对3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分析。IPTG诱导4 h后发酵结束,菌体产量25 g/L,M.RCAg-1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4%;经两步柱层析分离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大于95%,回收率高达53.2%;与弗氏佐剂对照组相比,中试M.RCAg-1和小试M.RCAg-1都能在小鼠体内诱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应答,其抗体滴度均可达到1:1 024 000。与此同时,两实验组鼠血清抗体的对疟原虫天然抗原都有识别,其识别水平并无差异(P>0.05)。本研究成功地高效制备出多表位人工随机重组疫苗M.RCAg-1,并在小鼠体内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随后进行的M.RCAg-1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慢性感染刺激诱导机体产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机制。方法:烟熏法联合脂多糖气管内注入,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用佛波脂(PMA)体外刺激大鼠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络(NETs),以NETs 免疫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比较慢性支气管炎NETs 刺激组(CB/ NETs)、慢性支气管炎组(CB)和正常组三组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血清瓜氨酸化的组蛋白H3(CitH3)、血清IFN-α水平及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红细胞计数、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结果:(1)CB/ NETs 组的血清MPO-ANCA 水平明显高于CB 组及正常组,(62.497 5±19.637 64)ng/ ml vs(17.380 6±4.886 49)ng/ ml,(20.888 4±4.396 07)ng/ ml(P<0.01)。(2)CB/ NETs 组的血清CitH3 水平明显高于CB 组及正常组,(32.597 4±20.291 5)ng/ ml vs (8.856 8±2.366 92)ng/ ml,(5.622 5±0.837 38)ng/ ml,(P<0.05,P<0.01)。(3)CB/ NETs 组中有两只大鼠的血清IFN-α水平异常升高(3 735.7、3 428.4 pg/ ml)。(4)三组大鼠的肾脏相关指标差异暂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5)大鼠血清CitH3 水平与血清MPO-ANCA 水平呈正相关(r =0.61,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ANCA 水平升高,从形成高水平的ANCA 到最终形成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尚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7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NCA,对ANCA阳性血清采用免疫斑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以35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SLE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LE患者以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组(SLEDAI≥10为疾病活动组、〈10为疾病非活动组),分析ANCA与其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中ANCA 阳性率为22.8%,其中核周型(pANCA)阳性12例,阳性率为 21.1%,胞浆型(cANCA)1例,阳性率为 1.7%,靶抗原均为非MPO、PR3;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SLE活动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NCA阳性组患者的补体C3的下降、血沉(ESR)的增高、抗dsDNA抗体的阳性以及皮肤血管炎和肾脏损伤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在SLE中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对疾病活动性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核心与前S1融合蛋白疫苗 (HBVCS1)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6只HBV转基因小鼠分成 2组 ,在 0周和 3周时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HBVCS1与免疫佐剂 (弗氏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 ) ,对照组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 3H TdR掺入法检测转基因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实验组 (1 99± 0 35 )转基因鼠脾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1 5 6± 0 15 ) ;实验组第 6周 (3 5 8±0 80 )与第 9周 (3 4 5± 0 70 )血清中HBsAg终点滴度与第 0周 (4 36± 1 0 4 )及第 3周 (4 81± 0 98)以及同一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HBsAg终点滴度均差异有显著意义 ;实验组小鼠第 6周 (4 0 2± 0 2 9)和第 9周 (3 5 8± 0 17)血清中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免疫前 (5 5 5± 0 88) ,而对照组各批血清无此差别。结论 HBVCS1蛋白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能诱导特异性免疫 ,并具有抑制HBVDNA复制和HBsAg表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Wiik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方法进行改良后,测定了82例不同血管炎和其他风湿病患者的ANCA,结果韦格纳氏/多血管炎组(n=19)中检测的ANCA阳性率为63.2%,显著高于未分类血管炎组(n=24)和其他风湿病组(n=48)中的20.8%和12.5%(P<0.05),因此ANCA的检测可提高坏死性血管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SLE组患者、6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和20位健康人的ANCA和ANAs。用ELISA法检测验证ANCA阳性率,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判断SLE活动性,分析ANCA、SLEDAI和ANA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20例SLE患者中IIF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27.5(33/120),且均为核周型(perinuclear ANCA,pANCA)。用ELISA法验证全部ANCA阳性患者血清,阳性率为81.8(27/33),且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即为pANCA。ANCA阳性组SLEDAI评分>10分者(即SLE活动期)占81.4%与ANCA阴性组(36.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NCA阳性组在血沉升高,补体C3、C4降低,肾脏损害、肺损害、关节肿痛等方面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NCA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ANCA和SLE的各项特异性自身抗体可能对SLE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病情活动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荧光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CA)的荧光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和ELISA方法检测了251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及其靶抗原。结果:在251例肾脏疾病患者中,ANCA阳性51例占20.3%,其中10例为cANCA阳性(10/251);30例为cANCA阳性(30/251);11例为aANCA阳性(11/251)。结论:同时用IIF法和ELISA法检测ANCA,可以提高ANCA检出的阳性率;不同ANCA荧光模式与疾病的种类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提高对不典型ANCA和pANCA伴ANA荧光模式的鉴别,有助于临床对血管炎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靶抗原的分析,探讨ANCA在LN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33例处于活动期的L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ANCA,并分析ANCA与LN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用IIF方法检测时,ANCA在LN的阳性率为45.4%,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用ELISA方法检测靶抗原,乳铁蛋白(LF)为主要的靶抗原,占80.0%,且其荧光模型全为甲醛敏感型。其余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占20.0%,其荧光模型为甲醛抵抗型。而正常对照血清ANCA及其靶抗原全部阴性。ANCA阳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24.3岁±4.5岁,而ANCA阴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31.9岁±9.3岁,ANCA阳性组合并皮肤血管炎、病情活动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但2组间病理分型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且与L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弗氏佐剂及3种人用佐剂[Al(OH)3、Montanide ISA720、Montanide ISA51]对重组多表位蛋白M.RCAg-1(malaria random constructed antigen-1)在BALB/c小鼠及新西兰大白兔体内产生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弗氏佐剂、Al( OH)3佐剂、Montanide ISA720以及MontanideISA51佐剂分别与M.RCAg-1蛋白进行配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及新西兰白兔;采用ELISA法检测M.RCAg-1蛋白及其所组成各个表位特异的血清IgG含量;间接荧光免疫试验分析不同配伍组免疫血清对天然疟原虫抗原的识别;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特异性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另借助生物传感器评价抗原与不同佐剂配伍组血清的亲和力,并用体外生长抑制试验(GIA)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佐剂可诱发不同水平的抗体滴度,Montanide ISA51佐剂配伍组的效果与弗氏佐剂组最为接近,并可使蛋白包含的11个表位肽能都较好诱发出特异性抗体,可有效激发以IFN-γ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而且Montanide ISA51佐剂组免疫产生的抗体和M.RCAg-1蛋白质的亲和力高于其他两种佐剂;而Montanide ISA720佐剂和Al(OH)3佐剂免疫组不能诱发小鼠产生显著的IFN-γ反应(P>0.05).Montanide ISA51配伍蛋白质免疫产生的IgG在浓度为2mg/ml时对3D7和Dd2的抑制率分别为60%和100%,Al(OH)3佐剂组免疫兔血清IgG体外抑虫率较低(10%左右),而Montanide ISA720佐剂免疫组血清不能有效抑制疟原虫生长.结论 通过比较3种人用佐剂和弗氏佐剂对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的免疫辅助效能显示,Montanide ISA51佐剂能很好的辅助M.RCAg-1蛋白疫苗诱发动物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可做为疫苗的候选佐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SC检测ANA、ANCA、c-ANCA和p-ANC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1,p-ANCA与c-ANCA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SC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比较,除HCV以外,经χ2检验,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清ANCA、p-ANCA抗体检测对诊断PSC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PSC在临床上同其它肝病鉴别诊断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型免疫佐剂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佐剂ImmunEasy^TM(Cp GODN)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与弗氏佐剂相比较,探讨其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小鼠用新型免疫佐剂ImmunEasy^TM或弗氏佐剂混合原核表达的重组APRIL抗原,分别以常规免疫和少量抗原免疫方案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不同时相小鼠免疫血清抗APRIL抗体的总效价及各类和亚类的效价。建立一种能在单个细胞水平反映小鼠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亚类的改良ELISPOT方法,并对两种佐剂免疫组中配对的小鼠进行检测。常规方法制备杂交瘤,以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比较不同佐剂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杂交瘤上清液的类及其亚类频率。结果:与弗氏佐剂相比,ImmunEasy^TM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抗原用量,缩短免疫周期,提高免疫血清效价,并增加IgG2a、IgM及IgA抗体的比例。结论:在细胞融合制备鼠源性mAb中,应用ImmunEasy^TM,可减少免疫原用量,提高效率,还可优先获得某些类及其亚类的mAb。  相似文献   

14.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il cytoplasmic andbodis,ANCA)代表一族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的抗体谱,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系统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我们将297例血管炎及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CA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类型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衣壳蛋白VP1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入E.coli BL21 (DE3) pLysS中,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CVB3VP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首先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皮下,腹腔,肌肉)用VP1蛋白免疫小鼠,每组12只.然后另取小鼠分为PBS组和不同佐剂组(氢氧化铝、弗氏佐剂、Montanide ISA720),每组18只,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免疫.每次每只小鼠注射50μg,共免疫3次,间隔3周.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后,检测血中病毒的滴度并观察小鼠的存活状况.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CVB3VP1蛋白.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肌肉注射组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采用肌肉注射免疫时,弗氏佐剂组Montanide ISA 720佐剂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明显高于氢氧化铝组(P<0.05);但血中病毒的滴度低于氢氧化铝组(P<0.05).弗氏佐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好于氢氧化铝组(P<0.05).结论: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并联合弗氏佐剂或Montanide ISA 720佐剂可以使CVB3VP1免疫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用猪心肌肌球蛋白诱导建立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心肌炎模型组(n=20)和poly(I∶C)干预组(n=24)小鼠于第0 d和7 d皮下注射猪心肌肌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n=18)小鼠相同时间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于初次免疫后的第14 d和21 d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炎症情况,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肌球蛋白IgG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3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表现和血清学指标均提示心肌炎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oll样受体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中有表达;在poly(I∶C)注射12 h后Toll样受体3 mRNA表达量最高,约为基础表达量的20倍,显著差异(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心肌炎模型组中干扰素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4倍和18倍,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Toll样受体3表达增加,其诱导的炎症反应与Toll样受体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typic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A NCA)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病情的关系,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测定血清ANCA水平,分析25例aA NCA阳性和61例ANCA阴性患者,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分析15例aA NCA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显示,aA 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抗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抗体均为阴性; aA NCA阳性组抗dsD NA抗体水平、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1、0.010); aA NCA阳性组补体C3、C4水平则显著低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2、0.022); aA NCA阳性组尿隐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0.026);就aA NCA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而言,aA NCA阳性组的抗dsD NA抗体水平、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9、0.013)。以上提示aA NCA可能与LN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鸡胶原Ⅱ型诱导大鼠类风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鸡胶原Ⅱ型(chicken collagen Ⅱ,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诱导胶原性关节炎,建立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实验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中的CCⅡ抗体的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并对其血液和滑膜液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用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的实验组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为80%,同时在免疫后25d,关节炎指数为最高(AI=7.8)。ELISA法检测抗CCⅡ抗体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CCⅡ抗体的水平均较各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01)。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微生物鉴定结果均为阴性。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且其病理特征和人类RA极为相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亚精胺(spermid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 方法 采用5 mg/kg的LPS经气管滴注,建立ALI小鼠模型。用小动物呼吸机检测亚精胺对ALI小鼠呼吸功能的影响;观察亚精胺对ALI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检测ALI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总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目,并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qPCR检测ALI小鼠肺组织中TREM-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ALI小鼠BALF中sTREM-1的蛋白水平。 结果 亚精胺可改善ALI小鼠的呼吸功能;减轻LPS诱导的肺部病理损伤;减少蛋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ALI小鼠肺内炎症放大受体TREM-1的表达。 结论 亚精胺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ALI,其机制可能与亚精胺可抑制ALI小鼠肺组织TRE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亚精胺(spermid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 方法 采用5 mg/kg的LPS经气管滴注,建立ALI小鼠模型。用小动物呼吸机检测亚精胺对ALI小鼠呼吸功能的影响;观察亚精胺对ALI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检测ALI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总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目,并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qPCR检测ALI小鼠肺组织中TREM-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ALI小鼠BALF中sTREM-1的蛋白水平。 结果 亚精胺可改善ALI小鼠的呼吸功能;减轻LPS诱导的肺部病理损伤;减少蛋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ALI小鼠肺内炎症放大受体TREM-1的表达。 结论 亚精胺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ALI,其机制可能与亚精胺可抑制ALI小鼠肺组织TRE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