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潞西市2007~2009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07年和2009年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抽到村寨的居民采血镜检,入户调查每户家庭拥有药浸蚊帐的数量,对调查日期前两周内的所有疟疾病人按个案调查表的内容要求进行个案调查,查阅调查村寨所有村医门诊登记和处方,获得该诊所疟疾病人的有关信息;然后在乡(镇)防保组核查该村诊所上报的疟疾病人(包括疑似病例)的有关信息。结果居民带虫率从2007年的1.36%下降到2009年的0;2006年、2009年拥有药浸蚊帐(包括长效蚊帐)的家庭比例分别是27.79%、74.10%;项目地区疟疾病例在一周内从村级报告到乡镇的比例分别是12%、59.64%;调查的前两周内的疟疾病人在发热24h内得到抗疟药规范治疗的比例分别是8.33%、52.00%,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开展的各项防制措施对潞西市疟疾的流行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今后仍应继续完成好项目的各项指标使潞西市的疟疾发病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白沙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结果,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全县14个卫生院、9个农场项目执行单位、通过开展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培训。同时加强对项目地区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带虫率(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检,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 2003~2012年白沙县疟疾疫情报共报告4 520例。疟疾病例数报告从2003年的879例,下降到2012年的1例;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1 254例,阳性率0.73%,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居民带虫者116例,带虫率0.66%,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45例,阳性率1.45%,2012年未检出阳性。结论疟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控制疟疾的传播,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定安县疟疾防控效果,为巩固疟疾消除成果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定安县1951—2015年疟疾防控工作资料,对疟疾的防控措施与效果进行描述分析与总结。结果在定安县疟疾控制流行阶段,疟疾发病率从1955年最高的2 198/万下降到1966年的5.72/万,疟疾死亡率从最高的0.95/万,自1960年后再无出现死亡病例。常态化管理阶段的防治策略是规范传染源监测与治疗,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共治疗病人1 007人,医务人员培训1 225人次,"四热"病人血检18 205人次,1967—2005年疟疾发病率在4.93/万以下。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阶段采取的疟疾防控措施主要为休治期治疗1 515人,药物浸泡蚊帐22 663顶,"三热"病人血检7 851人,开展县对乡级督导检查125次,乡对村级督导584次,开展各级培训28次,培训基层防疟工作人员612人次,2006—2009年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2007年后再也没有恶性疟发生,居民疟原虫带虫率由1957年8.06%下降到1975年的0.00%,2007年为0.2%,2008年为0.13%,2009年居民疟原虫带虫率为0.00%。消除疟疾阶段,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辅以防制媒介、保护易感人群和全民健康促进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处置临床诊断病例1例,"三热"病人血检19 605人,疟疾防治人员培训数878人次,疟疾临床医生培训数367人次,疟疾检验人员培训数116人次,健康教育材料发放数129 420份,2011—2015年连续5年没有本地确诊病例报告。结论定安县下一步将进入疟疾消除巩固阶段,做好疟疾流动人口的管理、输入疫情的处置、重症病人的救治以及加大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是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一年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海南省疟疾疫情报告、项目月报表、季报表、基线调查及2007年度专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覆盖全省16个市县,2007年发病数较上年同期下降8.36%,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1年完成发热病人血检148012人次,病例(含疑似病例)治疗50239人次(间日疟35328例,恶性疟14911例),项目地区居民带虫率较基线调查水平1.19%降低至1.12%。24h内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20.09%上升到24.22%、疟疾病例1周内报告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19.6%上升到24.64%,达到了项目第一年的目标要求。结论海南省实施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1998年有108个县报告疟疾病例13055例,发病率为3.27%,占全省传染病总数96109例的13.58%。有18个县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4例,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18%。66 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2087例,占疟疾报告总数的15.98%,发病比1997年上升3.75%,死亡比1997年减少17例,死亡下降41.46%,全省17个地州中有11个地州发病上升,5个地州发病下降。全省有4个县的5个乡的7个自然村报告发生暴发流行。全年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监测662954人,血检阳性15698人,阳性率为2.36%。居民带虫调查77356人,查出带虫者1408人,带虫率为1.82%。全省有66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36个县当地传播,30个县输入性病例。血检中在梁河和腾冲县各发现2例三日疟病人。抗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抗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抗疟队伍不稳定,抗疟措施不落实,流动人员管理困难,疫情漏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琼海市于项目实施前有关的疟疾流行水平、防治状况、病例报告等现状,为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依据。方法采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基线调查方案”调查,调查时段为2007年1-2月。结果居民带虫率为0.46%。24h内抗疟药规范治疗的比例16.00%,疟疾病例在1周卤上报的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23.21%,至少拥有一顶药浸蚊帐的家庭比例为10.7%。结论琼海市经过2年的努力,有望达到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门标,但疟防工作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为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边境流动人口的疟疾疫情和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瑞丽市2002年全市报告疟疾疫情616例,发病率55.27/万、恶性疟发病率14.09/万。调查3个乡镇上报疟疾疫情259例、发病率76.48/万,恶性疟发病率17.4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9.16%;疟疾规范治疗率12.55%,村民蚊帐及药帐使用率为96.54%和0.64%。疟疾疫情漏报率9.65%;边境口岸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能力:调查3个口岸,能开展发热病人血栓的口岸有1个,血检率0.24%,检查处方43个,处方规范率11.63%;疟防知识调查:小学生、中学生和村民疟防知晓率分别为10.70%、29.95%和19.42%;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2.39%。结论瑞丽市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疟疾癌情漏率较高,乡村医院、诊所的疟疾诊断及治疗能力较薄弱,当地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晓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海南省疟疾病人诊治和血检的实际情况 ,为修订疟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疟区不同的 4个县部分地区达国家疟疾疫情报告诊断标准的疟疾病例 ,进行个案调查。 结果 个案调查 160 6例 ,疟疾病人选择县级医院、乡级医院、村队诊所、个体诊所、自己购药治疗的比例分别是 7 1%、41 0 %、2 0 7%、2 2 2 %、9 0 % ,疟疾病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县级医院、乡级医院、村级诊所、个体诊所的疟疾病人血检率分别为 68 4%、3 4 0 %、1 2 %、16 2 %。统计分析不同疟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疟疾病人血检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1)。 结论 疟疾病人对医疗机构多样化选择 ,各级医疗机构疟疾病人血检率低和差异大 ,是疟疾疫情漏报和缺乏正规治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沧源县1999年1—6月疟疾流行情况。方法 发热病人血检,居民带虫率调查,媒介调查。结果1—6月疟疾病例55例,其中间日疟33例,占60.00%,恶性疟16例,占29.09%,未分型6例,占10.91%。可捕到微小按蚊。结论 沧源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须加强监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超  郭子叶  班淑敏  郭璐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00-1201
目的了解夏邑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疟疾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夏邑县2003—2009年疟疾疫情报告、个案病例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夏邑县2003--009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207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疾),年发病率为0.8/10万~38.16,10万,2003~2006年发病率均较上年升高4倍以上,2007年较2006年上升48.81%,2008年和2009年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3.67%和60.07%。专项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由2006年的0.73%降至2009年的0.20%,24h完成规范治疗的比例由2006年的15.38%提高至21309年的34.48%。一周内从村医报告到乡镇的比例由2006年的48.39%升至2009年的84.31%。2008年5—9月媒介调查共捕获中华按蚊289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经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夏邑县疟疾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云南陇川县疟疾流行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掌握陇川县疟疾流行程度与防治状况,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中国高传播区疟疾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方案》中的“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案”对陇川县的赛号乡、姐乌乡、城子镇进行疟疾流行程度、防治措施、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等调查。结果 陇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开展疟疾病源监测工作。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阳性率县级、乡级分别为11.58%、2.90%;疟疾病人规范化治疗率乡级59.85%,村级62.16%。当地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仅为15.44%,中小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29.67%。3个乡发热血栓、处方和走访的实际疟疾发病数估算分别是255例、2445例、955例,是原疫情报告数的1.67倍、16倍、6.24倍。疫情漏报率估算分别为43.50%、93.75%、84.93%。结论 陇川县疟疾流行势态仍然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保人员疟疾技术培训和乡卫生院显微镜镜检设备,增强当地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意识,规范疫情管理制度和疟疾正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陕西省开展消除疟疾初期的疟疾流行与防治能力状况,为陕西省消除疟疾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05年1月~2010年6月陕西省疟疾病例报告与处置、病原学检测、疟防能力现状及健康教育开展等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调查时段内全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9例,年发病率为0.11/10万,分布在全省30个县(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疟疾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91%、9.21%和51.88%。输入性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9.83%。病例实验室检测率、确诊率和规范治疗率为62.76%、48.12%、80.75%,24h网报及时率、个案调查率和疫点处置率为85.77%、75.31%和36.82%。居民和学生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13%和0.20%。县级疾控医疗机构均能开展疟原虫显微镜镜检,乡级卫生机构仅45.74%能开展;县级疾控、县级医疗和乡级卫生机构疟防人员近5年培训率分别为40.00%、21.59%和10.07%,县级和乡级临床医生培训率为10.64%和11.86%,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率为11.31%和5.46%。结论陕西省疟疾流行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基层在疟疾诊断,健康教育,疟防能力建设方面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荔浦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荔浦县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室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荔浦县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共查出法定报告传染病14种1579例,漏报98例,漏报率6.21%。传染病漏报率逐年降低,其中2004年漏报率最高(9.38%),2008年最低(3.46%),漏报率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63%)、风疹(10.34%)、梅毒(10.17%)。县、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漏报率分别为4.69%、7.53%、12.84%。结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均存在漏报、迟报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湖北中华按蚊地区疟疾高发病率的社会和行为学因素,为设计以改善该地区疟痰流行状况为日的的应用性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枣阳市璩湾镇曹冲村为研究点,于2004年6—7月,通过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疟防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该地区的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与村领导的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该村的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以及村民的疟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问卷共调查了201户居民的家庭情况、疟防知识信念、家庭患疟情况和求医行为、家庭疟疾预防行为、对疟防活动的知晓情况等。结果70%多的居民认为疟疾与蚊虫叮咬有关,有30.8%的居民给出了错误看法,有13.9%的居民不知道疟痰如何引起和传播。约97%的居民知道反复发冷发热是疟疾的典刑症状,77.1%的居民表示患疟后到村诊所就诊。95%的家庭拥有蚊帐,81%的家庭拥有蚊虫驱避剂,98.O%的居民认为服用抗疟药是预防患疟疾的首要方法。村诊所不具备显微镜或快速诊断试条,村医受经济利益驱动常对症状不典刑患者给与抗生素或退热药治疗,上报疟痰病例的积极性不高。乡镇卫生院工资低,疟防人员流动性大。结论科学的疟防知识尚未完全取代当地居民的传统认识,有必要开展一项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疟痰防治知识、意识和行为;村医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需要加强,有必要加大对村医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和及时上报疟疾病例方面的支持、培训和管理;基层疟防人员的稳定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万宁市南宁农场、琼中县和平镇、白沙县青松乡、乐东县乐中农场、东方市江边乡作为监测点,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媒介按蚊抗性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6~2010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362、310、211、95和19例;发热病人血检率各年分别为18.24%、19.72%、12.83%、11.80%和15.32%;检出疟原虫阳性率2006~2010年分别为3.07%、2.31%、1.43%、0.41%和0.01%;5个监测点5年共个案调查1 745例疟疾病人,其中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 137例,占65.16%;在村医初诊的581例,占33.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镜检培训以提升乡镇医务人员疟疾病例诊断能力,及时发现传染源,避免二代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在疟疾低度流行区医疗单位疟疾漏诊状况的调查结果,指出了由于医生多年来见不到疟疾病例,缺乏经验或警惕性,致使69.14%的病例漏诊。其中村级诊所漏诊率为87.65%,乡卫生院漏诊率为97.50%,县级医院漏诊率为85.71%,市级及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漏诊率为30.77%,可见,提高基层医生疟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对低疟区的疟疾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基层疟疾防治卫生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低疟疾流行区疟疾防治卫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五指山和琼海两市有疟疾流行的18个乡、镇、农场的防保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培训,以掌握两市疟疾防治的人员、设备、技术、培训、资金投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等。结果五指山和琼海两市行政村诊所拥有率、血检覆盖率、乡镇农场镜检站拥有率、村级医生疟防知识技能培训率分别为33.43%和44.29%,54.83%和26.30%,100%和75%,8.70%和22.82%,两市防保人员培训前后测试结果均具有显差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疟防经费投入不足,疟防队伍人心不稳和系统培训不够。结论海南省基层疟防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