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菌苗免疫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制动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成功地研制出了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羊种M_5弱毒疫苗和猪种S_2弱毒疫菌等,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牛、羊、猪、鹿等动物布病的防制起了具大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布氏菌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的鉴别,因为人畜应用活菌苗以后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和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极其相似。鉴别诊断不仅关系着布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对流行病学调查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布病防治领域的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在建立不同种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布氏菌免疫和感染的机体体液中的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出现的时间、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动态上的关系,以及制备和纯化各种布氏菌的抗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布氏菌病各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氏菌侵入机体后,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等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犤1犦。长期以来,对布氏菌病的临床研究多以骨关节损害为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布氏菌病所致的其他系统损害亦已引起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有关的国内外资料概述如下。1骨关节的损害尽管布氏菌可以侵犯机体的任何部位,但尤以损害骨和关节为重。据报道,布氏菌侵及骨关节的发生率为10%~70%。受累部位膝关节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3.
转移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及某些癌症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是对布氏菌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报告猪脾转移因子(TF)对实验感染布氏菌病的豚鼠的保护作用试验。观察猪脾TF有无增强布氏菌菌苗免疫的能力和对布氏菌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畜布氏菌病感染率分离现象的分析李建法,王书义,张秀芳指导尚德秋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1]。感染布病的牲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畜间病畜越多.人间的感染率就愈高。尚德秋提出,畜间疫情与人间发病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布鲁氏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氏菌病属侵入机体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患布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患者多为与牲畜密切接触者。近年来,在城市无疫源接触史的病例屡见增多,经消化道感染布病患者时有发生,故食源性布病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抗个体型抗体的抗布氏菌感染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疫(菌)苗来源,目前所采用的疫(菌)苗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从病原体来;二是通过DNA重组技术获得;三是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但是,就布氏菌病的人群免疫而言,直接病原体免疫已产生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首次分离出牛种布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有病牛、羊、猪。分离出布氏菌是最可靠的实验室诊断。辽宁省过去虽然多次进行病原学工作,除赵恒云等人于1988年分离到犬种布氏菌外,一直未分离到强毒株布氏菌。于1990年7月在锦县被捕杀的患布病病牛中,首次分离出牛种布氏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犬种布氏苗的形态学与其他布氏菌一致,几乎各地都有犬种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其感染对犬的品种没有选择性,不仅感染犬造成犬种布病的流行,而且也能引起小范围人群的感染。我国布病防治专家尚德秋教授曾从我布如皋产草犬中分离到犬种布氏菌,我市监测点也发现人群中布病感染率较高的现象。犬作为布氏菌的贮存宿主之一,是我市布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将犬作为研究对象,在犬体内进行布氏菌属内S型与R型菌种免疫学反应的研究,以探讨其在流行病学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如皋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首例布氏菌病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了解全省与布氏菌病阳性牲畜接触人群布氏菌病感染情况,防止疫情蔓延。方法采用皮试、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重点人群进行布氏菌病检测。结果近20年来发现首例布氏菌病病人。结论应做好牲畜检疫,建立牲畜健康证制度,及时捕杀疫畜,作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牲畜养殖、生皮毛加32、屠宰等重点人群的布氏菌病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布氏菌病活菌苗的接种方法均采用皮上划痕法,该法技术要求高,而且器械消毒不严易造成交叉感染,接种时痛苦群众不易接受。为了探索效果好、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的新方法,笔者对布氏菌病活菌苗滴鼻接种法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布氏菌病给人、畜间造成的损失,给有关部门制定布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布氏菌病干预试点(吉林省洮南市、黑龙江省龙江县)进行布氏菌病直接经济损失费用调查.结果 2个干预试点每年由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 638.65万元.结论 布氏菌病不仅给人带来精神、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巨噬细胞既是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同时又是布氏菌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布氏菌进入宿主后在一系列毒力因子的帮助下侵入宿主的巨噬细胞中,并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有利于其在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同时巨噬细胞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抵抗布氏菌的感染。通过研究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布氏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 ,在我区有很长的流行史。自 70年代全区推广以畜间菌苗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来 ,逐步控制了布病的流行。 80年代全区进行人畜间疫情监测防制效果的考核 ,1989年全区达到了国家布病控制区标准。但由于各种因素 ,在我区还存在着许多未治愈的慢性病患者 ,同时也存在着职业人群受布氏菌感染的威胁。现对我区 1990— 1998年布病特殊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为我区部分职业人员及门诊疑似布病人员 ,男 6 35人 ,女2 34人。1.2 实验方法 布氏菌试管抗原由中国预防医学…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了动态掌握漳州市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评估密切接触人群及家畜的疫情状况,我们从1986-2009年对漳州市布鲁氏菌病开展动态监测,查清了人、畜布氏菌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发现了首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现症病人,首次证实了疫区,为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本市布氏菌病人、畜间感染情况,防止疫情蔓延,为布氏菌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点人群及牲畜进行布氏菌病检测。结果本市布氏菌病疫情稳定,人畜间感染率、发病率均已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结论乌海市布氏菌病控制措施得力,但牛的阳性数增多,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人间布氏菌病感染情况,准确掌握布氏菌病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全国布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对7~60岁与家畜及其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进行连续监测。结果7年监测表明固定监测市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61%,新发病人35例;非固定监测县(市)、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17%,新发病人63例。结论布病疫情回升,且有向城镇蔓延的趋势,流行态势由集中暴发转为多点散发。针对布病疫情回升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畜间检、免疫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对动物布氏菌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诊断方法和菌苗免疫,对人布氏菌病的研究涉及到应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尽管如此,至今动物和人布氏菌病仍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严密的监视系统根除牛布氏菌病。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诱变剂选育布氏菌苗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畜用的几种布氏活菌苗,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不够安全,家畜孕后以注射途径免疫接种,可引起菌苗性流产,在预防布病工作中受到了限制,因此培育残余毒力低,安全有效的布氏菌苗菌株是个热题。根据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能使细胞中的DNA羧基烷化,引超微生物DNA复制时的错误,出现微生物遗传性状改变的原理,作者采用DES对猪种布氏菌S_2菌株进行了诱变减毒,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布氏菌特异性猪脾转移因子(PSBr—TF)与布氏菌苗S_(105)一起免疫时,可降低实验豚鼠的脏器感染率。当豚鼠用布氏菌苗104M免疫后,再注射布氏菌转移因子可显著提高菌苗的免疫力,脾菌数法结果与单独菌苗免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S Br—TF单独注射豚鼠后,对实验感染布氏菌的豚鼠亦有保护作用,脾菌数法结果与对照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布氏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依赖抗原的刺激作用,可作为预防布氏菌病菌苗增效剂。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因此,人、畜间布氏菌病多有流行。经以往的分种、分型研究证实,我区流行的菌株中以羊种及牛种布氏菌为主,且分布广,存在宿主转移,对人、畜有较强的致病力。作者对130株不同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