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一般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并能保证足够的休息,预后较好。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仅有极少数的患儿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心肌、抗感染、常规休息、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芳 《医药世界》2010,(9):1109-1110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治疗49例痊愈,1例转为慢性,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重症可致死亡,应及时治疗,加强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知识普及,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吴敏 《北方药学》2013,(5):36-36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嘱咐患儿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显效31例、有效7例及无效2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显效22例、有效8例及无效10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与治疗。方法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前均有病毒性疾病史,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命。结论加强临床预防与治疗工作,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0例。结果 50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有39例完全康复,治愈率为78%,其他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是有后遗症遗留。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华 《贵州医药》1998,22(3):223-22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轻型病例的心脏功能,我们采用核听诊器测定10例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在静态下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RCO),射血率(ER),高峰充盈率(PFR),高峰充盈时间(TPFR)均有明显改变。说明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现报告如下:1检查方法收集近两年10例资料较完整的病毒性心肌炎轻型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在7-12岁,按照全国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拟订的诊断标准诊断。正常对照组8人,男5人,女3人,年龄6-12岁,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实施对症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长年不愈,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故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报道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有所上升,但重症病例较少,大多数为轻型病例。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如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发生死亡,家长非常担心感冒后引发病毒性心肌炎,长期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心肌炎,甚至其他更严重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以发热、乏力、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而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及心肌酶异常最为常见且本次治疗临床治愈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8年9月~1990年6月,我院对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以随机配对分组,观察了人胎肝细胞悬液的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60例CAH 均参照1984年南宁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其中24例经肝穿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配对条件相近似(表1),治疗组中17例作肝穿活检诊断为CAH 轻型5例,中型11例,重型1例。对照组中7例肝穿活检,CAH 轻型3例,中型3例,重型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1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66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5%;对照组66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16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参酮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抗病毒、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酶Q10和维生素E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酮和果糖注射液静脉注射,15d为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平均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肌酶谱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丹参酮联合果糖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12月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与实验组(1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FDP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为进一步评价药物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治疗效果评价与心肌酶谱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比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矿区的发展,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明显增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对1998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7-468
目的:系统分析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有效降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1周后复查心电图、胸部DR和血液分析,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1)。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的缩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和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总结病毒性心肌炎不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5~42岁,平均年龄29岁,分析归纳其病史、临床经过、发病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多数为轻型(27/33),占81.8%,预后良好;少数为重型,(6/33),占18.2%,病程急剧,病情危重,常合并有其它脏器的损害,且预后差,死亡率高;诊断上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指标,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有时也差强人意,应注重综合治疗。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上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指标,应结合病毒感染史,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作出诊断;治疗上要安静、卧床,中西医结合、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病症,轻型预后良好,重型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多见于青少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病^[1]。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成人依据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儿童依据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肌疾患。  相似文献   

20.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小儿心肌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调节免疫、支持对症、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日1次静点,14d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患儿中心肌酶谱、心电图复常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复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维持心肌细胞正常节律性的功效,可以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综合治疗措施的效果,减少病情慢性化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