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现存文献看,元末明初医家赵良仁所著《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为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其版本稀少,鲜为人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三卷《衍义》之抄本,为难得之善本。对从版本、校勘等方面研究《金匮》及其注本颇有裨益。以《衍义》与现刊《金匮》相对比,亦有多处不同之处,该文结合《衍义》对现刊《金匮》中的某些字句提出疑议,并根据一些医家的著作以及文义、医理等,对其进行了分析,说明赵良仁之《衍义》亦有助于校勘《金匮》。从而为对《金匮》之某些内容提出质疑,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以现存文献看,元末明初医家赵良仁所著《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为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其版本稀少,鲜为人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三卷《衍义》之抄本,为难得之善本。对从版本、校勘等方面研究《金匮》及其注本颇有裨益。以《衍义》与现刊《金匮》相对比,亦有多处不同之处,该文结合《衍义》对现刊《金匮》中的某些字句提出疑议,并根据一些医家的著作以及文义、医理等,对其进行了分析,说明赵良仁之《衍义》亦有助于校勘《金匮》。从而为对《金匮》之某些内容提出质疑,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姚佳音 《中医药学刊》2010,(6):1263-1264
北周时期姚僧垣编撰的《集验方》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特色,此书虽已久佚,却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参考辑校本《集验方》,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从脉证、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集验方》"充金匮之脉证","补金匮之缺漏","考金匮之方药",为研究《金匮要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发《金匮》论治眩晕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方法:基于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金匮》中有关眩晕之论述、后世医家在眩晕诊治中对《金匮》之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金匮》多从"痰""虚"两方面对眩晕的诊治进行认识。后世医家对《金匮》论治眩晕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运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结论:《金匮》对后世医家论治眩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匮》首篇相当于杂病治疗的总论,实为全书之纲领。全面领会本篇的主要精神,对学好《金匮》各篇均有裨益。一、整体观和正邪观为《金匮》论病的指导思想《金匮》一书发展了《内经》中人与天地相适应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仲景首先阐明摄  相似文献   

6.
第一讲绪论一、《金匮》一书的价值(一)从书名上看:《金匮》是《金匮要略方论》的简称。金为黄金。匮,亦作馈,与柜略同,为盛物之器。故《金匮》原指金质之柜,为古帝王盛放圣训或珍宝的器具。后来,特别是晋唐时期,人们常将极有价值的书籍冠以“金匮”、“玉函”等称呼,该书既为济世活人之宝典,  相似文献   

7.
《金匮》全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该书在杂病的治疗学中,具有经典的地位,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纲领。通过对《金匮》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我们上溯《内经》、《难经》,旁通《伤寒论》,下涉诸家,有利于全面继承祖国医学理论,现根据个人学习《金匮》的体会,谈谈该书治法方面的特色。1“治未病”原则指导下的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思维特色《金匮》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先安未病之脏及“适中经络,即医治之”的早期治疗方法。该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受气于所生,…  相似文献   

8.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历代医家对此语的解释纷繁,莫衷一是.如《金匮要略心典》云:“(难)经言其为病之故;此(金匮)言其致病之原也.”《医宗金鉴》认为“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金匮要略语释》认为《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指病邪而言;《金匮》“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指正气而言.《金匮要略浅述》认为是传抄之误.《金匮要略讲义》则存疑不释.等等说法,难以透关.为解其惑,效法训诂,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9.
贵刊1987年第3期刊登的柴瑞霁同志之《论大柴胡汤无大黄》一文(下面简称柴文),笔者读后对文中关于《金匮》大柴胡汤无大黄的观点,不敢赞同,今略陈管见,以期共同研讨。柴文认为:“与《金匮》联系比较(这里的《金匮》应为《伤寒论》,可能是书写或印刷之误),《金匮》用大柴胡汤仅一见,从条文‘按之  相似文献   

10.
喻嘉言心折仲景,称其为百世之师,对其著作殚毕生之力研之,不仅将学习《伤寒论》之体会写进《尚论篇》,而且于杂病部分亦以《金匱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为轨范,探讨病机及辨证论治。著成《医门法律》(以下简称《法律》),使《金匮》中隐而不发之旨,跃然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甘澜水”出自《伤寒论》、《金匮》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所不同者,《伤寒论》为正文,《金匮》为注文。《伤寒论》作“爛”,《金匮》作“澜”。曰:“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成无已谓此水“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也”。后人大都宗此说。盖”澜“,一谓大波;一通“灡”,淘米水也。《礼  相似文献   

12.
《金匮》对肝虚证提出的具体治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通常概括为调补助益法或酸甘焦苦并用法,实属“补不足”之范畴。然《金匮》所指肝虚之候、肝虚之治,后学者在理解上仍有争议。为此,对《金匮》肝虚治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前人经验做以  相似文献   

13.
<正> 《金匮·呕吐哕下痢病脉证篇》(以下各篇均简称)虽集有关呕吐之文有20余条,但未能反映出仲景对呕吐辨证论治的全貌。欲窥全貌应将《伤寒》、《金匮》两书中有关条文结合研究。鉴于六经分证即是《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法则,前贤亦谓“六经为百病立法”(《伤寒来苏集》),因此从六经分证的角度来认识某些杂病,乃是研究和学习《金匮》的一个重要方法,现将两书中提到呕吐的一些方证,按六经归类,略作探讨,供同道在研读《金匮》呕吐篇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医家赵良仁(以德)所着《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乃现存文献中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之抄本为底本进行研究。此本据其图书馆藏书目所载为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抄本。清代周扬俊得其抄本,间有缺佚,自为补注,而为《金匮玉函经二注》,并广为流传。因此,关于《衍义》的内容,主要从《二注》中获得,各书引用多据此本。然而,通过将《衍义》与《二注》对勘,发现周氏所得的《衍义》本脱漏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15.
一、简答题1.朱丹溪《金匮钩玄》的主要内容与书名涵义。2.朱丹溪门人戴思恭的生平与著作。二、论述题朱丹溪对郁证有哪些创见?一、简答题1.《金匮钩玄》全书三卷。卷一、卷二为杂证,近百余条,有论有方;卷三为妇科、儿科疾病。书末附有六篇专题论文,乃门人戴思恭所补。全书分证论治,所列各证,先述病因,病机,次言脉证、治则,后立方药。可谓理、法、方、药俱全,使人能见病知因,依法处方。书中体现了朱氏以养阴为主的学术思想和重视气血痰郁,善治杂证的治疗经验。戴氏则在此基础上更突出了“气化火,血易亏”的观点,从而继承和发挥了朱丹溪“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说。“金匮”,乃“藏书之器”;“钩玄”,即“探求精深的道理,钩玄提要”。丹溪此书,有论有方,简明精要,甚合钩玄之旨。故《四库全书提要》评云:“是书词旨简明,不愧钩玄之目”。古人以金匮命名者,亦要言妙道、宝而藏之之义。如《素问》有“金匮真言论”之篇;仲景有《金匮要略》之著。又《金匮钩玄》经明代医家薛立斋校订后,改名为《平治荟萃》。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称《金匮钩元》。《金匮钩玄》学习辅导题参考答案2.戴思恭,字原礼,号肃斋;元末明初浦江人;生活于公元1324-1405年。戴氏...  相似文献   

16.
论《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辛法是将苦味药与辛味药结合,具有辛开苦降作用,以调理气机、驱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它由仲景据《内经》的理论,首创于《伤寒杂病论》。统观《金匮》全书,运用苦辛法的方剂之多,达32方,占《金匮》实有方剂总数140个的22.86%;运用苦辛药味之多达32味,占《金匮》共用药物总数147味的21.77%;而苦辛法运用范围之广,涉及《金匮》大部分篇章。在苦辛法指导下组合的方剂,方与证紧密配合,组织严谨、用药精细、配伍有度、加减有法、疗效卓著,定有规律可循,堪称经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应用范围颇广。认真探讨《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对于发展仲景学说以及正确地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18.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和之”,似乎但为痰饮一病而设,实则为《金匮》除湿之总则。《金匮》一书,由痰饮水湿而病之篇章,凡二分有一。痰饮乃五脏阳气虚衰,三焦气化乖戾所致,故“当以温药和之”,温通三焦,振奋阳气,气化则饮化矣。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若饮停上焦皮  相似文献   

19.
白头翁汤原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下称《金匮》)。而二书对此方证治之叙述极为简单。《伤寒论》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金匮》同)“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载:“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由于原文过于  相似文献   

20.
联系《伤寒论》,并结合临床,认为解释《金匮》脉学条文,必须明确:“寸口脉,在《金匮》有不同的用法;《金匮》对不同的诊脉部位用法不同;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金匮》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数”在《金匮》不一定指脉象,“微”有时是形容词;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可主多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