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1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对照组97例,采用常规静脉滴注。分析不同静脉滴注方式的疗效,优化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97例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81例(83.51%),再次穿刺成功14例(14.43%),穿刺失败2例(2.06%);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80例(82.47%),再次穿刺成功17例(17.53%),无穿刺失败病例。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观察组15例(15.79%);对照组25例(25.77%)。经过精心护理,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4.54%。两组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并发症较低,穿刺成功率与常规静脉滴注相当,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在我院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老龄患者150,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75名患者,对A组采用新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而对B组采取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中穿刺成功患者为68例,穿刺成功率高达90.67%,而B组患者中穿刺成功例数仅为45例,穿刺成功率仅为60.00%。A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远远高于B组患者,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新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成功率高,对老龄患者的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握拳法在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采用改进的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并比较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为94.7%高于B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进握拳法进行浅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谢炳娣  黄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31-13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状态穿刺时对穿刺成功率和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800例需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自然伸直法,400例)和B组(对照组,握拳法,40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及疼痛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手背静脉穿刺自然伸直法较传统穿刺法成功率高且疼痛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0例,使用PICC途径的为A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为B组.A组采用PICC技术置管的护理方法;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置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0例(90%),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23.8±6.6)min,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2例(9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5.5±2.8)min.主要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A组6例(6%)出现并发症,B组13例(13%)出现并发症.A组留管时间为(12±1.5)天,B组留管时间为(5±1.0)天.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置管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代芬  张艺  张丽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86-2187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在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过程中,运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管理。结果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后,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培训及管理中,进一步加大整改措施的执行力度,切实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引导法与解剖定位法在喉罩通气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喉罩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定位引导组( A组)和解剖定位组( B组),每组30例。喉罩置入后,A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于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按照体表解剖定位法于中位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2组穿刺完成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完成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P <0 M.05);穿刺次数明显减少( P <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1);B组误穿动脉8例,5例形成局部血肿,A组无动脉损伤。结论喉罩通气患者应用超声定位引导较解剖定位法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损伤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及其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22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程度包括静脉滴注、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穿刺成功112例(100.0%),对照组穿刺成功99例(88.4%),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充盈方法在儿童心血管病患者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行静脉穿刺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为对照组和松拳握拳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照组在穿刺点上方6 cm扎好止血带后采用传统方法拍打手背6次,用时间5-7 s后行静脉穿刺。B组松拳握拳组在穿刺点上方6 cm扎止血带后嘱咐患者用力握拳松拳6次,用时间5-7s后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种方法静脉充盈后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握拳松拳法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法(P〈0.05)。结论握拳松拳静脉充盈法可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高亚莉 《淮海医药》2013,(6):573-574
目的 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80例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送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穿刺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送管方法,提高了老年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纠正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提高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分A、B两组对照(每组6例),A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组。B组为普通外周血管液体复苏组。结果 A组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率83%,B组6例,成功2例,失败4例,成功率仅为34%。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纠正创伤性休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鹏  曾山  田智羽  王莹 《天津医药》2019,47(9):983-986
目的 探讨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选取起搏器植入患者96例,随机分为腋静 脉穿刺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各48例。腋静脉穿刺组将锁骨中内1/3交点作为唯一体表定位点。置18G穿刺针尖 于该点锁骨上沿,针体外偏并与矢状长轴夹角45°,针尾处为体表进针点。穿刺针指向锁骨定位点,与胸壁呈30°~ 45°负压进针穿刺腋静脉。锁骨下穿刺组采用标准锁骨下穿刺方法。对比2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X线下调整穿刺比 例、盲穿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和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相比,腋静脉组穿刺时 间更长(min:3.35±0.97 vs. 2.74±0.90,P<0.01),X线下调整穿刺比例更高(22.91% vs. 8.33%,P<0.05)。2组患者盲 穿成功率(70.83% vs. 81.25%)和穿刺总成功率(93.75% vs. 89.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未出 现血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组出现4例。结论 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 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4种不同入路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安全顺利的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200例,随机分为4组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n=550例):A组前路法;B组中路法;C组后路法;D组低位锁骨切迹法。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A、B、C 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但A、B、C 3组的动脉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仅有D组发生血气胸13例(2.4%)。结论没有一种穿刺方法占绝对优势,掌握颈内静脉及其比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有效建立危重患者静脉通路方法.方法 选择危重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静脉留置针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A组),3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B组).结果 A组3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成功后29例静脉通畅,通畅率96.7%.无误伤颈动脉及血肿,无气胸发生.B组30例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成功后30例静脉通畅,通畅率100%.1例误伤颈内动脉,2例皮下血肿,无气胸发生.穿刺置管时间A组(2.25±0.30)min,B组(9.05±2.45)min.结论 静脉留置针行简易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深静脉穿刺的优点,且更简便、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一次性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患者的穿刺方法,以减轻患者穿刺痛苦。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脱管、堵管、药液外渗、静脉炎),同时记录B组的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意外脱管发生率高于B组,堵管、药液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留置时间为(74±18)h。结论留置针和一次性穿刺针各有优点,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1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9例。对两组患儿穿刺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一次采血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84%;操作平均时间A组6min,B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A组为7%,B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离心静脉穿刺对难找血管的患者的应用。方法将178例难找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向心静脉穿刺,试验组采用离心静脉穿刺,其余操作均保持一致,统一规范。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成功率。结果通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现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管难找患者行离心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成功率优于向心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20.
高修兰 《医药世界》2010,(7):659-659
目的通过改进外周血管穿刺方法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随机取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来发现两种穿刺方法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04例中穿刺成功100例,成功率96.15%(100/104);对照组96例中穿刺成功76例,成功率79.17%(76/96)。结论实验组穿刺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