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舒梅 《当代医学》2016,(5):117-1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4例弱视患儿分成试验组(57例,98眼)和常规组(57例,103眼),在给予2组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80.6%(χ2=9.450,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9.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1.5%(χ2=5.632,P<0.05)。结论在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门诊输液室儿童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12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175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将95例运用心理疏导护理的作为研究组,80例普通护理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静脉穿刺配合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静脉穿刺配合情况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治疗后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护理在输液室儿童治疗过程中,有效缓解患儿恐惧疼痛和反抗心理,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患儿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周国栋 《当代医学》2011,17(26):102-103
目的探讨不同充填剂治疗乳牙尖周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o年1月收治的乳牙尖周炎患儿26例,分为常规组(60颗)、Vitapex组(60颗)、氧化锌组(60颗)观察各组近期疼痛及对病例进行随访1年后复查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58.97%、Vitapex组疼痛发生率19S5%、氧化锌组疼痛发生率30.641;常规组根管治疗成功率741%、Vitapex组根管治疗成功率91.94%、氧化锌组根管治疗成功率85.87%。结论在乳牙尖周炎根管治疗中应用Vitapex糊剂充填剂进行根管治疗,近期疼痛发生率较低,远期成功率较高,可以作为乳牙尖周炎根管治疗首选充填剂。  相似文献   

4.
儿童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要点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士在儿童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要点、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175例根管治疗的儿童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配合要点,并且比较四手操作组和自身对照独立组在每牙每次治疗时问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在儿童根管治疗术中,经过四手操作培训的护士在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填充过程中及儿童心理护理方面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儿童根管治疗过程中,用传统方法每牙每次治疗时问为(27.36±6.54)min;而采用四手操作方法每牙每次治疗时间缩短到(21.88±4.62)min.患者满意度评分也由传统方法的(73.12 ±8.12)分增加到(81.23 ±9.54)分.结论 护士可以在儿童根管治疗术中通过四手操作发挥主动性,减少了每牙每次治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增加.同时我们也发现,要想充分发挥四手操作的优势,需要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Hp阳性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查配合度与检查效率、肠道准备清洁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检查配合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段、右侧段、横段结肠的清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Hp阳性儿童检查中可有效提升其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肠道准备清洁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77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40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37例患儿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94.59%、一次穿刺成功率91.89%、家属满意度97.3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配合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还可以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将15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75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则加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家属的不确定感、焦虑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根据对实验组患儿加强教育后,其患儿家属反馈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明显呈现下降状态,并且实验组对在门诊中所接受的儿童健康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导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徐蜜  符益彬 《华夏医学》2013,26(3):548-553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乳牙预成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73例单颗牙的乳牙预成冠修复患儿作为对照组,76例单颗牙的乳牙预成冠修复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的患儿应用四手操作技术。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成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短,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治疗成功率高,结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手操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护工作的疲劳[1],使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杨振城 《中外医疗》2010,29(33):95-95
目的对比研究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对于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2种根管充填材料对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来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儿80例,108颗乳牙进行根管充填治疗,治疗组选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用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进行。术后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复查。结果 2组在治疗后1年复查,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 Vitapex则具有无需调制、随取随用、省时简便、儿童易于配合、易于吸收等特点。对于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配合无痛技术对门诊输液儿童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门诊输液20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疏导配合实施无痛技术;观察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恐惧心理减轻,抗拒心理降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疏导配合无痛技术能缓解输液儿童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定位抢救分工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当中的作用。方法:自2015年1月起我科开始在急诊抢救中实施定位抢救分工配合法。分析对比进行该定位抢救配合法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验组进行定位分工配合抢救法后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患双方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的医生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进行定位分工抢救法后,医生对护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增加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且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根充材料治疗乳牙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该院行乳牙根管治疗的患儿共76例(136颗乳牙),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70颗乳牙),对照组38例(66颗乳牙);对照组给予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新型注射式根管糊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62例(88.6%),进步7例(10.0%),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成功38例(57.6%),进步18例(27.3%),总有效率为84.8%。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乳牙感染根管时,采用新型注射式根管进行治疗,能促进根尖周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功能,且操作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芳 《吉林医学》2011,32(27):5802-5803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128例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乳牙龋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护理配合措施及结果。结果:128例患儿均一次性完成修复治疗,随访半年,128例中109例补料完好,成功率为86.9%。结论:结合儿童难配合、修复过程操作复杂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较好的提高患儿的配合治疗,顺利完成修复过程,提高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余航 《四川医学》2013,(8):1317-13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儿童手术细节护理措施全面实施前2010年1—12月及实施后2011年l~12月护理工作情况,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缺陷情况。结果儿童手术细节护理实施后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细节护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2.0%)明显低于细节护理实施前(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实施前(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申的实施,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细节护理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覃花桃  王婉  黄玫 《吉林医学》2011,(32):6925-692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家属配合宣教对门诊输液儿童的效果。方法:将在门诊输液的儿童160例,分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和家属的配合宣教,并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记录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过程是否顺利,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操作。结果:观察组经过心理疏导和实施家属配合宣教,能缓解患儿恐惧疼痛和反抗心理,主动配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与实施家属配合宣教对缓解儿童输液恐惧心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乳牙拔除畏惧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因拔除乳牙而产生畏惧症的患儿130例,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直接接受治疗;研究组在治疗的同时加以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其评分出现了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够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儿童因乳牙拔除而产生的畏惧症,牙科门诊应将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管用药与根管充填治疗乳牙牙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乳牙牙髓炎患儿48例,共80颗患牙,随机分为空管组和根管组,每组各40颗。空管组患儿给予空管药物治疗,根管组患儿给予根管充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空管组患儿初次填充成功率、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成功率均略高于根管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空管用药与根管充填治疗乳牙牙髓炎患儿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林海鸟  贾曼  李群  张秀霞  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12):1006-1009,1013
目的:讨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BT)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儿心理情绪及 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急诊及儿童骨科病房收治创伤性骨折合并PTSD患儿240例,按照患儿护理干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BT;比较2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4.0(Peds QL4.0)各得分情况,对比两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情况,观察患儿心理情绪及疼痛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PTSD-SS量表、SSS量表、VAS量表、SAS量表以及Peds QL4.0量表、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BT能有效降低创伤性骨折患儿PTSD发生率,改善患儿心理焦虑情绪与躯体不良症状,减轻患儿疼痛感受,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刺激因素及与其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通过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各类型患儿组及其家属不良心理反应,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婴幼儿组及小儿组两组中均以潜在紧张型的婴幼儿家属及小儿家属不良心理反应所占比例最高(56.0%、45.3%),小儿组以潜在紧张型的小儿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最高(44.0%),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其心理不良反应减少,能较好地配合护士操作。结论:使患儿及其家属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口腔科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口腔治疗的初诊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3—10岁,平均(5.6±0.4)岁。对照组患儿单纯由医生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合作程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合作患儿分别占85.00%、3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