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清代李彣《金匮要略广注》中称赞桂枝芍药知母汤:"此一方而数方俱焉,精义备焉,诚治历节病之圣方。"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也善用此方治疗痹证[1]。  相似文献   

2.
正桂枝芍药知母汤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诸肢体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是素体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致多个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是痰饮水湿停聚于中焦,清阳不升、浊阴难降的表现,主要病机为素体亏虚、寒湿痹阻。方中以桂枝为君药,用以祛风散寒、除痹通络;麻黄、防风为臣药,与桂枝同用增强祛风之力,温散寒湿;附子、知母为佐药,附子  相似文献   

3.
郑莉 《国医论坛》2013,28(4):58-59
《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中,"魁羸"亦作"■羸")此条原文描述了风湿历节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其中"身体魁羸,脚肿如脱"二句,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尽相同,影响到对原文的理解和对临床的  相似文献   

4.
马云飞 《河南中医》2011,31(11):1227-1227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方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倪海厦医师曾用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膝五针治疗各种膝部痛,取得良效。现根据其"肢节疼痛,脚肿如脱"与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5.
周为民  何月英 《陕西中医》1997,18(6):274-274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该方由桂枝、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生姜、甘草组成,是治尪痹之主剂。笔者依据“异病同治”之理,随症加减,用于一些内、妇科杂病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丽霞  汪悦 《国医论坛》2007,22(5):52-54
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历代医家均将其作为治疗痹证的主方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近10a来该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说:“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历来多数注家以方测证,认为是“湿热”为病或寒湿化热所致,如尤在泾等。其中大专院校统编教材也认为是:“风寒湿外袭,渐次化热伤  相似文献   

8.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应用董坚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关节病的方剂。其条文是:诸肢节疼痛,身体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组方是:桂枝120g、芍药90g、甘草60g、麻黄60g、生姜150g、防风150g、知母...  相似文献   

9.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由桂枝20克、芍药15克、知母20克、甘草10克、麻黄10克、生姜20克、白术25克、防风10克、附子10克组成。《金匮》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嬴,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有:“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一作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对其中的“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两句,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指身体瘦弱,两脚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持久或反复发作的滑膜炎,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桂枝芍药知母汤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2011年7月~2014年9月,笔者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活动  相似文献   

12.
明·赵开美刻本《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脉经)卷八第五“魁赢”作“魁漯”.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白术、防风、附子九味组成。多年临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随症加减,应用于内科因“寒湿阻络,痰饮内停”所致之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病ESR和CRP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勤 《西部中医药》2006,19(12):20-21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方宗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并用之法,用治风、寒、湿邪痹着日久,渐次化热伤阴,经脉受损,正虚邪恋之风湿顽痹.笔者临床以其化裁,治疗各型风湿病并观察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解读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析如权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以及辨治寒热病变的基本准则,方证辨病如肌肉疾病、关节疾病、腰胸颈椎疾病、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等,验案导读如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椎炎等,以此用之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魁羸”辨 “魁羸”一词,出自《中风历节病》篇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原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魁”,为大、壮伟;“羸”,为瘠、瘦弱;魁、羸并举,谓相关联的关节肿大,而肌肉瘠薄,相映昭著。但历代不少注家对“魁”之含义很少详释,《脉经》作“魁瘰”,《心典》、《金鉴》作“尫羸”并训为身体瘦弱,笔者以为释之久妥,爰作析辨。 历节病除遍历关节疼痛的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关节变形肿大,故首言“肢节疼痛”。下文“魁羸” 系采用修辞学上的避复法,以“身体”取代关节(此法仲景常用,如血痹病“外证身体不仁”,其“身体” 也仅指某一局部)  相似文献   

17.
桂枝芍药知母汤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由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风湿历节。其条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中桂枝、麻黄、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同时麻、桂得术能兼除表里之湿,合以附子可温经复阳;生姜既助麻黄散寒,又助白术、甘草和中。诸味相伍,合而用之,则表里兼顾,风湿俱去,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  相似文献   

18.
医圣张仲景用桂枝治疗疾病相当广泛 ,散见《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 ,有内伤亦有外感用之。妙用桂枝通阳达到各种治疗目的 ,颇能指导临床 ,启迪后学。笔者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关仲景用桂枝通阳达到各种治疗目的的归纳总结为七法 ,赏析如下 :1 通阳止痛法用桂枝通阳蠲痹以达到止痛的目的。如《金匮·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曰 :“诸肢节疼痛 ,身体羸 ,脚肿如脱 ,头眩短气 ,温温欲吐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仲景用桂枝温通经脉 ,通阳化湿为君药 ,以达到治疗全身关节疼痛的效果。验之临床 ,确实虚谷足音 ,其响应声。该方少桂枝…  相似文献   

19.
五版《金匮要略讲义》(下简称《讲义》)教材对部分释词尚有欠妥或缺如之处,今试释如下,窥管之处,恳望斧正。一、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出自《中风历节病》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讲义》“魁赢”[词解]道:“是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本俱作‘赢,是指身体疫弱”;“脚肿如脱”[词解]道:“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周健同志已提出“”字应释为肢体因关节肿胀变形弯曲,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讲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中“脚肿如脱”则释为“形容双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金匮要略讲义》·李克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讲义》)。笔者认为对“脚”字的释义欠妥,理由如下: 1、《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年,当属上古著作,而上古的“脚”字与现代汉语中的“脚”字,其义并不相同。《说文解字》谓:“脚,‘胫也’”,即踝上膝下,俗称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