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破裂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脾破裂手术中,用北京京精医疗设各公司生产的自体-2000型自体血液回收输机对12例脾破裂患者行自体血液回输,手术前后采静脉血行血常规,血生化检验.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平均每例回收726ml;术后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正常,病人恢复顺利.结论脾破裂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具有及时、高效、安全等特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术野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清洗、浓缩后回输。抽取术前静脉血、术中回收血、术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化验、血液生化检验和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30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028ml,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浓缩血532ml,均回输给病人。术后血常规、多项血生化检查及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变化不明显。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输血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肝脾破裂术中洗涤式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脾破裂腹腔内大出血术中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脾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急需手术治疗患者31例,术中将手术野内体腔中积血及手术区渗血作为血源,经过血液回收装置行抗凝、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3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康复出院,术前、术后血常规检查结果变化不明显.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特别在暂时无库存血的情况下,更是一种抢救伤病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的效果,为自体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实施自体血液回收。观察患者自体血液回输后反应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00~1400 ml,平均(1250±366)ml;回收血量为440~675 ml,平均(596±120)ml。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血液回输,未输异体血。回输后,均未发生溶血、细菌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好。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K+检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可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现状,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抢救成功率,尤其是针对病情危急患者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172例,术中实施自体血液回收。对患者自体血液回输后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手术前后的血常规以及相关生化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800~1400 ml,平均(1250±366)ml;回收血量440~675 ml,平均(596±120)ml。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血液回输,未输异体血。回输后,均未发生溶血、细菌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好。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以及血液生化检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可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现状,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抢救成功率,尤其是针对病情危急患者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术患者208例血液回收与回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血液回收与回输的回收率及回输自体血后凝血功能、电解质与全血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autologATM自体血液回输机对术野出血及术中创面引流血液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并对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电解质与全血细胞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手术血液平均回收量和平均回收率存在差异(P<0.05),其中神经外科的血液平均回收量和平均回收率最高,分别为(680.3±95.8)mL和76.4%;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61.1%,Na+、Cl-、K+异常率为23.1%,不同手术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升高和血小板下降者分别为26.4%和23.6%,不同手术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各种手术血液平均回收量和平均回收率存在差异,回输自体血后凝血功能、电解质与全血细胞等指标可出现异常改变,提高回收血液的质量能减少输入回收血液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至2012年期间外科手术病例362例,其中骨科手术47例,脾破裂254例,肝破裂61例。使用京精3000p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患者手术创面或体腔内的血液通过回收抗凝、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浓缩红细胞,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术中回收的原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的血量。观察回输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全组病例共回收原血1268896ml,经清洗后回收浓缩红细胞429332ml,平均回输1186ml。患者回输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自细胞、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电解质(钾、钠、氯)与回输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未出现溶血、细菌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收不仅能节约血源、缓解血荒,还能降低异体输血导致的发热、过敏和溶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即刻为患者提供与之完全相容的同型新鲜血液,是失血性休克及重大手术患者的重要血液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术中及术后自体血液回收和回输技术操作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德国费森尤斯C.A.T.S连续式自体血回输系统血液回收机,在术中对32例手术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将患者术前已出血液或/和手术野收集的血液,经过抗凝回收,进行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后6 h内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结果 32例患者共回收原血60 680 mL,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 890 mL,回输给患者共计24 192 mL,每例平均获得浓缩红细胞756 mL。回输过程及术后无输血反应,均未发生血源性感染,患者血常规及凝血项目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血液回收机能快速回收创面出血,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韩华  夏新华  孙艳玲 《天津护理》2009,17(5):249-250
目的:观察由骨科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液中回收洗涤浓缩红细胞的含量和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自体血液再回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利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患者3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仪,术后将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6 h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并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回输浓缩血量达6 876 mL,平均每例219 mL,自体血回吸收率为75%,患者术前、术后Hb及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仪,及时回收了伤口引流失去的血液,减少术后患者对异体输血的需要量,是安全有效的血液回输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于异体血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按是否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没有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分别统计两组术中或术后输异体血量、检测术后24小时血常规变化;观察组需统计自体血液回收量和回输量。结果:观察组的输异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血常规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Hb、Hct、Plt比术前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血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出血量较大的手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减少输异体血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其它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