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易进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等疾病。多重免疫功能下降使此类患者易并发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真菌感染在慢性乙肝患者,尤其是重型肝炎患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黏膜处。这些真菌致病性不强,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刘波  刘培明 《山东医药》2006,46(20):70-71
颅脑损伤约30%合并有颌面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此类损伤处理复杂,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30例重型颅损伤合并颌面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8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104例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70例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1.53%。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抗肝衰复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抗肝衰复方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药物口服和/或灌肠)治疗,100ml/次,1剂/d,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常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研究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1.7%。显效率为48.3%,对照组有效率为51.7%,显效率为20.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乏力、上腹不适、恶心、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缓解,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在治疗3个疗程后均少于对照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HBVDNA、HBeAg定量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加速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有助于改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整体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重症肝炎的概念和诊断--历史变迁、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重型肝炎是一类病死率甚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肝脏疾病,对其早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自1995年试行以来,广大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刊拟于2000年第5期开展一次关于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专题讨论,欢迎国内外肝病工作者来稿抒发己见,发表自己将现有重型肝炎诊断分型标准应用于临床所取得的经验或对现有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PE疗法,对照组只进行综合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治疗组症状好转率(57/70)81.4%,对照组(45/70)64.3%,P〈0.05。PE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紊(TBil)、血清转氨酶(AL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E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重型病毒尾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戊型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有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毒感染居首,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独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185例并发症防治研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了185例重型肝炎,病死率62.7%。有113例发生各类并发症,其病死率为75.2%,以并发直肾综合征病死率最高,其次为消化道大出血,甲,乙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和55.9%。有并发症病例的病死率分别为86.8%和6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重型急性胰腺炎生存的91例和死亡的46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下列各项是简便,快速,比较敏感和特异的早期评估重型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指标:(1)年龄大于40岁;(2)胃肠道或皮下出血;(3)少尿或无尿;(4)意识障碍;(5)收缩压小于12kPa;(6)心率大于120次/分,(7)呼吸大于35次/分;(8)血肌酐大于177μmol/L;(9)血糖大于11.1mmol/L;(0)血尿素氮大于或等于14.3mmol/L。阳性项目大于或等于3者,预示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83%,65.22%,85.71%,69.77%和82.98%。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生物活性很强的脂质介质,与内毒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对肝脏的损害较为明确。PAF参与了缺血再灌流肝损伤和内毒素性肝损伤,且有中心放大作用[1]。但关于PAF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报道甚少。我们对48例慢性重型肝炎(重肝)患者血中PAF水平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1岁,均为健康献血员。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为西南医院住院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5.2±12.8)岁。诊…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时血脑屏障改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肝炎时血脑屏障改变的研究进展朱安今皇甫玉珊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自从Livingstone等[1]报道实验动物肝昏迷时存在着血脑屏障改变以来,人们对重型肝炎时血脑屏障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国外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概...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时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参与甲状腺素的代谢,严重肝脏疾患时,血清甲状腺素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化,如急性肝炎时的“高T4综合征”[1]以及肝硬化时的“低T3综合征”、“低T3、T4综合征”等[2,3]。关于重型肝炎时甲状腺素血清学变化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重型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成伟 《肝脏》1999,4(4):230-23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最初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提纯,在体外有促进原代肝细胞DNA合成作用。以后分别从部分肝切除的患者或大鼠血清中分离,从大鼠血小板中检出,最后证实为同一物质。由于其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而与重型肝炎关系密切,本文就HGF与重型肝炎关系的研究现况作一介绍。一、重型肝炎时HGF的检出HGF前身为单链的HGF原,肝损伤时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激活,产生HGF。在重型肝炎肝组织广泛损伤时,这一转换作用增强。急性肝炎患者血清HGF水平可上升2~3倍,在肝癌和肝硬化时可有轻度升高。慢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平  杨永峰  钟华平 《肝脏》2008,13(1):85-87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应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病情凶险、进展快速、预后不佳,应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不够理想,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现在是治疗慢重肝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血浆置换是国内应用最多的ALSS治疗方法。进行血浆置换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安全、方便的血管通路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宰高,幸存均遗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本从1979年至1995年收治206例老年重型颅脑伤为例,进行近期康复治疗的探讨,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后致命大出血8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2000年,我们对500余例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其中8例并发致命大出血,成功抢救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糖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322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173例(53.73%),低血糖组病死率为48.55%(84/173),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重型肝炎的肝衰竭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及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9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肝炎临床分型与血糖水平的变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度低血糖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低血糖症患者(P〈0.05)。重型肝炎有血糖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型肝炎常有低血糖发生(98例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达44.9%),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后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低血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重型肝炎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检测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刚  卢顺臣  牛晓波 《山东医药》2007,47(30):121-121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