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二书中的方药及其加减,探求东垣药证(症)。根据《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原文,以证(症)类药,逐一罗列,归纳分析。药症(证)主要涉及头(包括神志)、胸、肺、胃、胁、腹、二便、痹、痿、汗出等方面的症状(证候)。结合四时寒热、虚实寒热转换,用药逐层递进是东垣二书方后加减对症(证)治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陶双友  周福生  许仕杰  游章才 《新中医》2008,40(11):107-10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症候群,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1].  相似文献   

3.
(一) 痢疾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以及发热等症,但这些症状非痢疾所独有,其它疾病如慢性结肠炎,早期血吸虫病等均可出现,故中医所称的痢疾,实包括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之一切疾病或某一疾病的某一阶段在内,这是认识中医治疗痢疾问题中应该明确的首要一点。  相似文献   

4.
周富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52-452
溺毒系指因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相当。由于其病机复杂,病情危重且顽固,治疗极为棘手,笔者临床略具心得,呈管见如下。由于种种原因,影响脾肾功能,渐至衰败,失去了分清泌浊的作用,清气不升,湿浊下降,水湿代谢功能紊乱,致使毒邪难以下输水道排出体外,毒邪潴留,伤正气,危证丛生,变证叠见,甚则成痰、生瘀、化热、动风等。其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邪实有混浊、水、瘀血和疾。由于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潴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风后痴呆与非痴呆患者二便的差异,尝试从二便角度分析中风后痴呆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2 996例中风患者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组2 348例、痴呆组648例,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中医周边症状、舌脉象观察表》采集2组患者二便信息并作比较,分析差异条目所蕴含的证候特点。结果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小便清长、小便短赤、夜尿频多、尿后余沥、咳笑时遗尿、尿急、排便无力、便秘发生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夜尿频多、便秘的发生率最高。在校正年龄、NIHSS评分因素后,发现尿急(OR=1. 519,P 0. 05)、排便无力(OR=1. 353,P 0. 05)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结论二便异常在中风后痴呆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尿急、排便无力与中风后痴呆具有相关性,提示在疾病复杂病机中脾肾气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结肠炎证治管见201400上海市奉贤县中医院陈贤平,黄群慢性结肠炎包括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由于慢性结肠炎以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为主证,加之痉挛性结肠炎有一时性便结,及粘液性结肠炎的粘液便很似白痢等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房××,男,34岁,农民。于1980年1月14日煤气中毒后住××医院治疗。当时全身青紫,不省人事,瘫痪,二便失禁,心律失常。经输液,输氧,给“能量合剂”、“维脑路通”等治疗,不见效果,病情日渐加重。住院110多日,神志仍不清晰,失语,二便失禁,不知饮食,治疗无望,出院,求治于余。 1980年5月8日初诊,症见:神昏不语,呼之有应,不能言语,全身瘫痪,二便失禁,大便粘滞不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用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食欲、食量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患儿治疗后显示总有效率为96.30%,主证食欲和食量、腹胀,次证舌苔质、肢体困重、二便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次证中小便不调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亦有减轻趋势。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杂证便蒙》精选二便不通大小便秘闻同见,有因湿热、痰火结滞,而脉洪盛。肢节烦疼者,凉隔散(见类申)。有因水湿在下,阴囊肿痛者,三白散(自牵牛、桑白皮、生自术、陈皮、木通、生姜).有因脾胃气滞不运,加以饮食阻碍清道,二便秘涩不快者,二陈汤加升麻、二术。...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包括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炎症、免疫功能改变、菌群失调、激素、脑肠调控异常、精神心理等[1]。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范畴。此篇主要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  相似文献   

11.
西药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虽已能控制大多数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但临床上仍有一部分病人,即使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断增加,血糖仍居高不下。这除了药物因素(如继发性磺脲类失效等)、饮食因素(如饮食控制不严或结构不合理等)、运动因素(如由于疾病等原因运动不足)而外,常可找到严重干扰降糖的诱因。这些诱因包括:便秘、失眠、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感染(包括各种急、慢性感染)、过劳、疼痛(如肩周炎、末梢神经痛等)、月经不调、带下等,我们称之为“血糖难控因素”。诱因一旦找到,给予恰当的辨证论治,血糖往往迅速下  相似文献   

12.
癫证     
<正> 赵××,男,46岁。1977年1月24日初诊。彻夜失眠,寝难成寐,头晕头痛,继之哭笑无常,胡言乱语,脸僵直视,精神呆滞,便结溲黄,苔黄腻,脉弦细。辨为癫证。治以舒肝解郁,清热豁痰,安神定志。药用郁金9克,自矾8克,生龙齿15克,百合12克,黑芝麻12克,生牡蛎15克,菖蒲9克,远志9克,丹参12克,枣仁12克,法夏6克,桑椹15克,化橘红9克,琥珀粉3克(冲服),竹沥水30克(冲服);磁朱丸18克,日服2次。连服半月。二诊:症状大减,二便已调,精神好转,  相似文献   

13.
张××,女,35岁。1987年5月9日诊。3个多月前,患者因煤气中毒住某医院治疗,当时不省人事,瘫痪,二便失禁,心律失常。经输液、输氧、给能量合剂、维脑路通等治疗,住院90余天,不见效果。证见:神昏不语,呼之有应,不能言语,二便失禁,大便先干后溏,喉中痰鸣,面色暗滞,肌肉消瘦,舌暗红,苔白厚腻滑,脉濡滑数。辨证:外受邪毒,内  相似文献   

14.
孙怡春  张晓华  吴佩华  田君 《新中医》2014,46(11):251-252
<正>迟脉的临床表现为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即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属现代医学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以包括自律性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和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由于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变化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如药物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暂时提高心率,但这些药  相似文献   

15.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所载医案,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胃痛强调辨别虚实、分型论治.实证者有气机失调(包括肝气犯胃、气逆不降、气郁化火等证)、痰浊内阻(包括痰浊阻滞、阳虚浊阻等证)、瘀血阻滞(包括气滞血瘀、血络痹阻等证);虚证者有脾胃阳虚、胃阴亏虚和气营两虚.对现代临床治疗胃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有瘀血和血涩之分,仲景运用通利法是指选用通利二便或通利经络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瘀血证多两者合用,血涩证仅用后者.通利二便常用大黄、桃仁,通利经络常用当归、桂枝.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患者赵某,女,52岁,四川人。患者已停经2+年,近2+月出现潮热、阵汗、午后尤甚,多次就诊于西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西医按照"更年期综合征"予以对症处理,均未见效果。2017年2月15日初诊,症见潮热、阵汗、午后尤甚,伴心烦、易怒,睡眠差,难以入睡,易醒。饮食、二便调。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辨证:汗症(肝肾不足)。治则: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18.
汗证     
韩××,男,45岁,干部。一九七七年三月,患“出汗”证,经治一月余,未获效乃邀余诊治。查患者形体肥胖,面色虚浮而淡;舌质正常,苔白滑,口不渴,胃纳尚好,但胸膈间微有满闷感,汗后觉稍舒。自感身重、体乏,二便正常,脉弦缓。汗出定时、定位。每夜一至二时许则大汗出,只限于前胸和后背。愚思常见之汗,不外内伤汗、外感汗、阳虚之自汗、阴虚之盗汗、绝汗、漏汗等。此证皆  相似文献   

19.
彤×,女,49岁。1988年6月26日11时20分急诊。患者15天前因胸胁胀痛、呕吐、发热头痛、不欲饮食去某医院诊治,查体温40.5℃,白细胞15~10↗↗9↖↖/。给予解热镇痛剂、液体加大量抗菌素、激素等药连输5天,症缓,药停反复,更换中药表里双解不效,续输液2天,反增浮肿,二便不通,按尿道炎处理仍无效。现症:发热头痛,腹胀憋痛难忍,二便6日未行,全身红肿,舌质红降,苔白腻,脉沉弦滑。急则治其标。愚速导尿、灌肠,结果二便未有。细询患者发病前数天曾因家事不遂而气郁不爽。乃悟该症肝脾受郁,复感外邪内陷,导致少阳、阳明气机郁滞。治宜疏肝解郁,通达二  相似文献   

20.
苗医便方歌谣迭(外病门)(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种炎症方(一)一支蒿饮各种炎症病因多,我有一方好良药,一支蒿来煎水饮,便方药力胜华佗。【注解】 各种炎症包括扁桃腺炎、深部脓肿、慢性中耳炎、呼吸道感染、外科感染、妇科炎症等。一支蒿即蓍草也。取鲜茎叶15g煎浓,每日2次分服。(二)野荞泥化脓感染现热寒,局部红肿是常见,野荞鲜叶捣敷治,另饮其汤便泰安。【注解】 化脓感染包括痈、疔、疮、疔、疖、外科感染、乳腺炎等畏寒发烧、红肿疼痛诸症,用鲜野荞麦叶捣泥敷治患处,另取其鲜茎叶6 0g煎水饮,1日3次分服。二、下肢溃疡方(一)黄豆泥下肢溃疡几春秋,一年四季黄水流,黄豆泡水煮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