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以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101 963份,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的阳性率进行检验,以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101 9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液标本3996例,不合格率为3.92%,其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24%,抗-HIV不合格率最低,为0.34%。结论血液ALT不合格是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在献血前加强对ALT的检测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报废,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T快速反应试条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中心血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0例,为未使用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的标本;实验组500例,为经ALT快速反应试条初筛后的标本。对比两组标本初复检后的阳性率,判断ALT快速反应试条在献血前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对未采用ALT快速筛选的500例阳性标本进行ALT快速筛选后复检,评判ALT快速筛选降低报废率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标本初复检后,ALT阳性不合格标本3例,阳性率(初筛假阴性率)为0.6%,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复检后阳性不合格标本30例,阳性率为6%,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前使用ALT试条初筛后能够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对保证临床有足够安全的血液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扬州市无偿献血中ALT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ALT初检采用赖氏法,复检采用速率法;其他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2002~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197946例,不合格血液8467例,其中ALT阳性6907例。统计分析:血液不合格率逐年明显下降,χ2=9996,P<0.001,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第三季节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χ2=392.1,P<0.001;男性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P<0.001。结论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其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因此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献血前的宣传教育;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ALT活性指标对筛选HBV、HCV感染窗口期无任何意义,建议淘汰ALT这一献血者筛选指标,RNA水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今后HCV感染者筛选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对2009 ~2011年间10009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威海地区2009 ~2011年团体献血血液报废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献血者血液检测因素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抗-HCV> HBsAg>抗-HIV,ALT不合格成为首要报废原因,占60.84% (2111/3470),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以轻度升高为主.抗-TP阳性居报废第二位.结论 加强团体无偿献血者ALT的筛选,尤其是男性献血者,以降低团体献血ALT的报废率;个体献血要通过加强街头ALT初筛结果与检验科检测结果的比对,根据检验科结果调整街头ALT初筛的临界值,保持两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避免ALT轻度升高献血者献血;采用金标试剂对TP进行快速筛查,以降低抗-TP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为血液筛查指标之一。很多血站为了从源头上减少血液报废和资源浪费,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后的复检。如何将干式生化分析仪的快捷、方便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结合?如何做到既最大限度避免合格献血员的淘汰,又把血液因为ALT不合格报废造成的浪费降到最低?笔者参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凯里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血清抗体(TP-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2010年—2012年共检测血液标本52 898份,合格数50 632份,不合格数2 266份,其中ALT不合格比例最高占1.97%,其次是TP-Ab阳性占0.72%,HBsAg阳性率占0.57%,抗-HCV阳性占0.22%,抗-HIV阳性占0.05%。结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防止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献血前HBsAg和ALT的筛查可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结果和淘汰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采前筛查策略和招募方式,减少血液浪费,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速率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阳地区2007至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6.41%,ALT不合格率最高为主要项,梅毒次之。结论献血前加强宣传,做好献血前ALT筛查工作,必要时开展献血前梅毒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控制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为无偿献血和血液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盘锦地区79 505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盘锦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36%,其中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28%、0.24%、0.33%、0.14%、0.37%,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抗-TP>抗-HCV>ALT>HBs Ag>抗-HIV。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强化献血前咨询和病史调查,杜绝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献血。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检测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和管理,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有效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部队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部队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速率法检测ALT。初检、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结果采集血液10708份,初、复检不合格者分别为299份和213份;ALT单项不合格者为313份,占总不合格人数的61.1%。结论必须严格执行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初检、复检两次检测的规定;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合理进餐的宣传教育,降低假阳性率,确保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血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法),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NAT),比较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及各筛查项目的不合格情况,并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比较不同来源献血者解锁率。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共检出1495份不合格样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95%,广州市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互助单采血小板总体和各年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P 0.05),互助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项目:HBsAg、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抗-TP、ALT、单项N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血者。对404位单试剂阳性单采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82.37%;互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70.65%(χ2=6.03,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血液安全风险较无偿献血高,不适宜作为今后单采血小板的招募发展方向,采供血机构应坚持从固定无偿献血者中招募,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复检和归队工作,扩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2013年用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1132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与2012年未实施ALT初筛的1136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干式生化仪操作简单、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中小型血站。  相似文献   

13.
刘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19-320
目的了解干式生化分析仪快速筛捡ALT的检测结果,选择优良的快速筛检ALT的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采血房车中快速筛检ALT,并将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初筛合格血液、ALT初筛不合格血样的Au、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LR初筛不合格血样经酶动力学法复检后均不合格,初筛合格血液复检后仅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0116%。结论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采血前快速筛检ALT可有效降低采供血系统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对2008~2012年5年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8~2012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总体不合格率为0.43%,不合格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1),从2008年高达0.94%下降到2012年仅为0.04%,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18~25岁年龄组ALT不合格率最高(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01);初次献血者高于多次献血者(P<0.001).结论 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选择稳定、低危的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及质控,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泰安地区捐献全血无偿献血者(新泰采血点除外)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献血者不合格比例,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安全血液。方法 对泰安地区2018~2022年献血者健康体检、初筛、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献血者的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泰安地区2018~2022年约有45583人次的献血者因献血前健康体检和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暂缓献血原因主要是健康体检不合格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糜、血红蛋白(Hb)等检测项目不合格。泰安地区5年间献血者初筛淘汰率为10.12%(22211/219516),血液检测报废率为1.24%(2442/197072)。其中ALT初筛、检测不合格率均最高。(1) 2018~2022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HBsAg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乳糜初筛不合格率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乳糜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ALT、Hb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 2010年增城无偿献血者56 180(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56 180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6.47%; ALT指标不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HBsAg指标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献血者阳性率为8.21%,女性献血者的阳性率为3.41%,P< 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LT的阳性率男性为5.31%,女性为1.69%,P<0.05,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含高中)”与“高中以下”的人群比较,P< 0.05,差异有显著性,为主要献血人群.结论 增城地区ALT指标不合格率占总的报废率的61.81%,采血前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ALT快速筛查,特别是男性献血者.招募低危献血者人群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实用性。方法应用快速法对无偿献血者ALT进行献血前的筛查,与速率法比较。结果采血前进行ALT快速筛检,对减少因ALT报废血液是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快速法对ALT临界值范围内的血液标本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筛查出绝大部分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减少了血液的报废率,控制了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血液检测成本,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团体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制定团体献血安全的招募策略,以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为研究团体献血复检项目ALT、HBs 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疾病不合格构成比及献血人数淘汰率,把团体献血分为高校组、政府组、其他企事业单位组,统计复检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间的比较,研究是否有差异。结果 团体献血复检项目不合格人数构成比,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除复检项目HBs Ag不合格人数淘汰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复检项目ALT、抗-HCV、抗-TP和抗-HIV及不合格项合计,各组间均有差异,P <0.05,尤以高校组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重视团体献血复检结果特点,加强经血传播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体检征询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询问,在确保采血数量的同时,保证血液质量,避免血液报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区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生理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相关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不同年龄段中,25岁以下及45岁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较低,而25~45岁较高;男性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一、三季度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二、四季度;体重在76kg以上的人群,血液不合格率明显高于76kg以下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均可以引起无偿献血者ALT升高,针对升高原因加强献血前的询问和宣教,将可有效地降低无偿献血者因ALT不合格而导致血液报废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无偿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前后ALT报废率的改变,评价ALT报废阈值变化的意义。方法初筛采用干化学法,复检采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统计ALT的报废阈值变化前后的ALT阳性率的改变。结果 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前,14493例无偿献血者中ALT阳性435例,阳性率为3.00%。ALT的报废阈值改变后,12477例无偿献血者中ALT阳性243例,阳性率为1.95%。结论 ALT的报废阈值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血液报废率,节省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